不支持Flash

浙江民企升级冲动 爆开百亿元培训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2:54 第一财经日报

  亿万富商吴建荣何以转型动漫产业:不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

  宗新建

  10月28日,星期六。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少了些年轻人的喧闹,却随处可见奔驰、宝马等名车的影子。

  车主是数百位来自浙江各地的民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共同目的,是来浙大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MBA高级研修班“进补”。

  浙大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张建国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开班之初,民营企业家学员只占学员总数的1%~2%,现在则已成为主流。“前来求学的企业家,对自我提升的热望前所未有。”

  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浙大。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其他高校开设的企业家培训班,以及清华、北大、

复旦等国内名校在杭州开设的各种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也如火如荼。

  随着产业变局的加剧,这种企业家扎堆求学现象,为发端已久的“同学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值得注意的则是——这波企业家求学热潮,是企业家们感觉到自身知识欠缺而产生的“真实需求”,因而其催生的教育培训市场也是“可持续的”。有匡算认为,这个市场空间可达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元。

  由衷的求学热

  “15岁就出来打工,23岁开始创业,虽然曾经利用过各种培训、进修机会进行过短暂学习,但总是觉得知识不够用。”28日下午,在杭州钱江南岸中南建设集团一间豪华的办公室里,吴建荣对本报记者说。

  吴建荣是浙江中南建设集团的董事长。这位出身于泥匠,以经营建筑和

装修业起家的草根企业家,在拥有20亿元身家、年近五旬之际,忽然迷上了动漫,继而又投身动漫产业。如今,他成了上述浙大研修班的“骨干”学员。

  自此,每逢周末,吴建荣即使再忙,也不会忘了浙大的课程。他会像个真正的学生一样,早早起床赶赴学校,听课、记笔记、参与讨论……“一下子又找回了30多年前做学生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开着车去上课的。

  “学习的原因很简单,像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必须要通过学习,掌握比较系统的理论,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然,就不能适应社会了。”吴建荣说。

  这同样也是大多数去浙大学习的企业家的想法。“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企业家都是吃苦耐劳的典型,那时候,只要有胆识、能吃苦、具备开拓精神,企业就成功了。但现在不行了,没有知识寸步难行,知识不够也不行。”来自杭州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俞先生向本报记者感叹。    

  “忙碌了一个星期,压力特别大。去听课,除了能学习知识,其实也是一种调节。”吴建荣说。  在吴建荣看来,浙大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考、沉淀的环境,让他开始全方位地梳理企业产品、技术、市场、组织体系乃至战略等问题。他认为,任何企业都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体系,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架构。“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提到一个词语,就可能打开我很多思路。”

  “早几年那一波企业家求学热,多半是为了镀金的需要,基本上是‘面子工程’。”张建国发现,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企业家切身感受到了知识不足对领导企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其求学热情完全是由衷的。

  “同学经济圈”升级版

  “当然,除了学习之外,很多企业家也希望在这里能交到生意上的朋友,为以后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准备。”张建国认为。

  “很多学员之间本来就见过面,但了解并不是很多,通过在一起的学习和讨论以及交流,能知根知底,而且能增加自己对多种产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即使现在没什么合作,以后企业转型或者多元化发展时,说不准就能合作上了。”吴建荣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之间自发地形成了“同学经济圈”。

  俞先生或许正是“同学经济圈”的受惠者。这位40多岁的企业家,掌控着杭州一家有着相当规模的外贸公司,一次去北京谈一个IT项目的合作,由于自己对此领域不是很熟悉,就邀请班上的一位同学一起去考察。

  “最后北京的项目没有谈成,我们之间倒是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俞先生不无得意地说,很多时候,只要稍加挖掘,同学之间的商机是无限的。

  据了解,自浙大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开出高级研修课程后,来就读的企业家、经理人已有3000多名。这些学员掌控的企业,平均年营业额为1.87亿元,其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5亿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年营业额在5亿元以上的占12.71%。

  这种“同学经济圈”在整个浙江也开始显山露水。目前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正在筹备建立专为学生整合“校友人脉”的“市场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浙江学习中心第三期的34名学生,则早在2004年就联手成立了投资型的财团。

  张建国认为,学员企业不仅可以进行科研成果转让,寻找新的项目,在将来,也可以通过抱团的形式,将企业外部资源吸纳进来,在同学内部形成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为联盟的经济资源联盟体。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也曾公开表示,“同学经济”是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同时几十个企业之间的联合也能产生相当的规模效益。“这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出路之一。”

  百亿市场

蛋糕

  目前在中南建设集团内部,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培训的高管超过100人。“公司鼓励学习,培训费用由公司出,拿到相关学位后公司还有一笔高额的奖励。”吴建荣称。

  “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市场的变化,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可能需要进一步学习。未来几年,浙江民营企业家们需要几万乃至几十万个培训机会,即使一次培训费用以2万元计,也意味着一个数十亿乃至近百亿元的培训市场。”俞先生说。

  浙江省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省共有私营企业35.9万户,投资者81.98万人;个体工商户172.67万户,从业人员320.08万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主和企业高管,超过50万人。

  在此形势下,本世纪初开始,清华、北大针对企业家的各种培训班就开始在浙江出现。2002年下半年,清华浙江总裁班设立,虽然培训费高达3.6万元,迄今也已有1000多人参加。

  2002年,浙大开始介入这个市场。“现在常月来(浙大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学习的企业家有2000人,高级研修班开办3年来,学员已超过3000人。如果加上为全国各地政府、经贸系统、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举办的数百期各类培训班,总计培训人员已经超过万人。”张建国说。

  而目前在浙大各学院学习的企业家总数,常月都超过5000人。当地媒体报道称,据粗略统计,目前在杭州打算设立单独EMBA浙江班的院校达9家,包括浙大、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杭州已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又一EMBA招生竞争异常激烈的城市。

  “浙江中小企业众多,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走出了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就必须学习。”张建国说,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该省的教育培训市场格外有“钱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