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花旗银行最新研究报告将国航视为航空股首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 11:18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花旗银行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把国航视为航空股中的首选,并预计其将于本月底公布的第三季盈利可达人民币25亿~29亿元。

  6年前,当李家祥从一个军人变为民航人的时候,他丝毫没料到,搞航空不比带兵打仗轻松。

  2000年11月,在东航、南航的业绩都还不错的时候,国航却已连续三年每年亏损六七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财报公布,国航成为唯一盈利的公司。

  “有一家航空公司的总经理问,国航为什么能盈利,我告诉他:一句话介绍不完……做好需要三五年。”李家祥曾这样笑称。

  三五年不长,弹指一挥间。可对国航和它的董事长李家祥而言,那是怎样一段一言难尽的峥嵘岁月。

  近来,随着

国际油价的深幅回落,航空股成为股市弄潮儿。花旗银行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即把国航视为航空股中的首选,并预计其将于本月底公布的第三季盈利可达人民币25亿~29亿元。

  从连续亏损到一枝独秀;从全流通以来首只上市即“破发”的新股,到重新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这不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国有企业,它的成长历程,实有再次深入审视的必要。

  从重组到“削藩”

  2002年10月,国务院宣布成立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国航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组建成立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此时,南航和东航都已上市,而国航并没有上市。李家祥看到了这个优势:由于没有上市,不会受到上市公司种种制约,国航整合另外两家航空公司的力度就可以很大,而成本又可以较少。

  因此,不到一年的时间,国航就获得了民航总局颁发的一体化合并运行合格证书。而这个证书,南航和东航都是去年才拿到,这也使得它们至今都在为整合不完全而叫苦。

  较早完成的重组,给国航带来了成本分摊效应。“目前,国航每吨公里运量的成本比境内其他航空公司平均水平低0.5元。与境外优秀航空公司相比,每客公里运输成本比国泰航空低0.072元,比新加坡航空低0.08元,比汉莎航空低50%。”李家祥说。

  如今,如果你是国航某个分公司的老总,你会发现,你手中能够调配的飞机正越来越少,甚至在不远的将来,你连出差美国或者法国,去接一架公司新引进的波音或者空客飞机的权利都没有了。此外,销售、运控、信息技术等原本在各分公司都五脏俱全的部门,都被逐步撤销,并接受总部的垂直化扁平管理。国航这种“削藩”式的集权手法,实际上是李家祥在大整合后,对国航进行的进一步组织转型重组。

  2005年3月,国航组织转型的改革工程启动。为了这次转型,国航在2004年就聘请了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和Hay集团作为“外脑”。在国航2005年的工作会议上,李家祥就曾指出,国航将把原有分工状态下的职能按照核心职能的理念归集为商务、服务、保障支持、飞行运行、机务等几大职能板块,从而实现飞行、乘务、机务、地服与运力布局由总部协调统一,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将国航的分公司由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和服务保障基地。

  据国航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航内蒙古分公司的飞行队已经划拨飞行总队统一调配,对国航上海基地的改革也逐步展开。现在的上海基地样样俱全,而以后,飞机调配、市场营销、运行控制都不做了,上海基地只负责人员的招聘、工资的发放、飞机和空防安全、机务以及后勤保障,接受国航总部一管到底的垂直管理。

  省钱也是挣钱

  领导了国航的大重组,只是李家祥到任的第一把火,而他的第二把火,则烧在了“9·11”和“非典”期间。在这个外部环境造成的航空业低迷期,李家祥开始关注成本管理,甚至在飞机采购谈判中,他都亲自与波音、空客斡旋,为国航节约了22亿元的采购资金。

  如今,这样的成本控制,已经渗透到了公司的每一个环节。

  2005年,国航是国内大航空公司中飞机大修费用最少的,为13.41亿元,比2004年下降52%;而南航和东航的维修费用分别为45.89亿元和13.83亿元,分别上升32%和61%。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航飞澳大利亚的航线采用波音777机型,这种机型并不适合远程国际航线,所以该航线出现亏损。在调研了油量与客座比例等专业因素后,公司将飞机换成了波音767,一举扭亏为盈。

  人机比例和飞机日利用率是衡量航空公司效率的另一重要指标。在人机比上,国航为105:1,南航为132:1,东航为163:1。比较而言,国航单位人员产能达到37万吨公里,超过南航和东航水平,而单位员工成本创造收入达到11.7元,同样高于南航和东航。而在飞机日利用率上,国航又分别比南航和东航高出0.83和1小时。

  “国航在收入、成本以及盈利能力上确实在目前航空公司中具备比较优势,即使在上半年的高油价水平下,国航亏损的可能性依旧较小。”招商证券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分析。

  “不问收成”的收成

  除了收入、成本以及盈利能力上的优势,国际和国内航线的联程服务,也是国航的一个特色。这种服务去年为国航创造了88亿元的收入。但这样的“业绩”,其实也经历过痛苦的转型。

  在民航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按照政府的分工和定位,国航主要定位于“国际性公司”,承担国际航线的客货运输任务。因此长期以来,作为经常担任国家领导人出访运输任务的航空公司,国航的国际航线一直强于国内航线。

  李家祥并不认为这是合理的:“国外经验表明,纯粹的国际性航空公司和国内地区航空公司,最终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于是从2005年开始,在东航还在为到底是发展上海还是发展国际苦恼时,国航开始在发展国际的同时兼顾国内,确立了北京和成都两大枢纽,并相应开始按照“国内快于国际、远程快于周边、散客快于团队、公务商务快于旅游”的判断,有重点地投入运力。比如,增加窄体客机进入北京的国内航线,北京的飞机投入比2004年增加了12架;在国内航线上,重点调整了客运收入前20名的航线投入,而国际航线则重点加强了欧洲、美洲和韩国航线。

  国航内部人士透露,去年初,国航提出了四大战略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主流旅客认可”,国航要成为一家以商务旅客为主的航空公司。而据相关测算,商务客的平均票价水平大约高出旅游客票价30%以上。

  为此,从去年开始,国航就投入6.8亿元,进行了以座椅放平,娱乐、餐食进行优化为内容的宽体飞机的“两舱”改造。目前,新“两舱”已经应用到了北美航线和欧洲航线。去年,李家祥还重新修订了新“两舱”的服务程序与标准,加强新“两舱”服务培训,在国际航班头等舱推出中华传统

美食,推出了VIP摆渡车、国内白金卡贵宾休息室等高端服务项目。

  2005年,国航、上航、南航和东航的单位客公里收益水平分别为0.622元、0.619元、0.571元和0.559元,国航的客票价格水平最高,也正是上述付出的结果。

  现在,虽然有国内同行说国航的一枝独秀是因为血缘正统、家底殷实,或者是善于操作航油期货。对此,李家祥笃定作答:“现在,国航盈利增长规律性的东西已经初步找到,盈利的渠道已经初步疏通。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该施的肥施了,该浇的水也浇了,不要问收成,庄稼自然会长好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