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吹尽黄沙终成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14:32 中国电力新闻网

  吹尽黄沙终成金

  刘家峡水电厂37载春秋与祖国共奋进

  --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的大型水电站

  --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

  --中国最高的重力坝

  --中国最大的地下厂房

  --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

  --中国最大的有载调压变压器

  --中国第一条最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

  ……

  1969年3月29日,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的并网发电,从此为中国的水电事业树起了一座里程碑,黄河由"害"变"利",使国人奋战13载寒暑建成的这项宏伟工程,成就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梦想,开创了中国水电事业发展史中的一个个奇迹。

  37年来,刘家峡水电厂这颗镶嵌在黄河干流上游的璀璨明珠,以其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强大功能,不仅惠泽了陕、甘、青及黄河中下游的广袤大地,使数亿万计的人们工作、生活在电之福光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天辟地敢叫日月换新颜

  治国莫过于治水。兴水利,除水患,利万民,是千古不变的经国大略。

  望着滚滚的黄河水,毛泽东主席坐在黄河岸边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8年9月27日,刘家峡水电站正式动工兴建。现场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方针使建设者们吃住在工地上,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施,大家硬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完成了电站的建设任务。

  但是在1969年到1975年随着机组的相继投产,安全生产开始频频告急:水导轴瓦一再烧损,风扇断裂刮坏线棒,出线接地跳闸……

  面对如此的严峻形势,第一批建设者们吃不香,睡不着,心急如焚。"这是全中国老百姓的期待啊,几代人的梦想。国家把这样一座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交到我们手上,要是管不好,我们何以面对人民,怎么向党和国家交待……"

  一场旷日持久的设备整治战打响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组成了攻关小组,"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四、五百人面对繁重的设备整治任务,显然人手不够,一旦进入大修或扩大性大修,就老婆孩子一起上。

  有人十天半月不出厂房,饿了吃口家人送的饭,倦了随手拉过一条破草袋,在冰冷的地上躺一躺;

  有的人"狠狠心"把年幼的孩子反锁在家里,夫妻并肩战斗在工作现场;

  有的人重病在身:"干不了重活,烧烧水、管管工具也行啊。"

  有人婚期到了,写封信:这儿忙,离不开人,我们过段时间再办吧。

  不少人一年不休一天假;

  不少人一年等于400多天……

  设备整治的目的就是针对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重点提高,强化设备的可靠性,恢复机组出力。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

  8年以后并没有停步。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紧跟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刘家峡水电厂又历经了17年,对5台机组进行了系统增容改造,总装机容量从建厂的116万千瓦上升到135万千瓦,净增出力19万千瓦,相当于建一座中型水电站。如今刘家峡电厂已有在职职工1500多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不懈追求,就像涓涓溪流对江河的向往,永无止境。

  截至2006年10月5日,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刘家峡水电厂安全生产迈入1900天的新高度。截止2005年8月31日,已累计发电1554.11多亿千瓦时,创产值110多亿人民币。2005年10月26日下午14时,作为西北电网主力调峰的刘家峡水电厂五台机组全部满发,负荷带到135万千瓦的历史最高点;10月29日,全天发电量2913.588万千瓦时,达到历史最高日发电量;10月份发电量7.9亿千瓦时,完成全年发电任务的18%,创历史月发电量的最高纪录。

  高峡平湖,57亿库容的盈盈碧波,储蓄的是煌煌无尽的福能;

  银线飞架,135万千瓦装机,送出的是源源永续的光明。

  赤子丹心叹人力真真伟大

  1956年,蒲乃达就投入了刘家峡水电厂的勘测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水文数据,他年年都要深入黄河上游的洮河及青海的循化、湟水、大通河进行实地调查。大风之夜,在前无村舍、行人灭迹的荒山里住过小小山神庙,搬块石头顶住门扇,蹲在墙旮旯里进入过梦乡;1964年冬,他推着自行车在冻结的黄河上勘测,冷不防跌进了牛鼻子峡的冰窟,险些见上龙王……这一切不但没有吓退蒲乃达,反而使他举家西迁,来到建设中的刘家峡水电厂。

  1972年汛期的一天拂晓,他忽然发现大坝底孔中冒出一股非常混浊的水,而水库表面仍旧清波粼粼,明澈如镜。守在底孔旁认真观察的蒲乃达,终于发现原来大坝上游三里处就是洮河汇进黄河的入水口。洮河上游发下洪水,洪水入库,混浊的激流趁着坡势和冲力斜潜下行,却不与库内清水相融合,这就是水文上的"异重流"现象。蒲乃达灵机一动--如能在"异重流"抵坝时开启底孔闸门,这条汹涌的黄色泥沙带就可以冲出大坝,直接排离水库,缓减坝前泥沙的淤积速度。

  泥沙带在几十丈深的库区里潜行,为了吃准其动向和行程,蒲乃达带着水工小组用四根红松制成两只小船,专抢汛期,捕捉"异重流"的速度与走向。一旦风雨来临,蒲乃达就和技术人员冲进惊涛骇浪中,连续工作几昼夜,洪水冲来的杂草、树枝包围了小船,他们与厂里失去了联系,破旧的探照灯在雨夜里照不出几步远,饥寒交迫,他们就捞取洪水里漂浮来的生瓜青果充饥……

  守得云开见日出。蒲乃达他们终于在"异重流排沙"技术上取得了成功,经过数十次的技术运用,效果显著。1980年早春,蒲乃达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其论文荣获科技成果奖。

  1990年初春,寒风刺骨。当时,正值2号机转子改造,郭永进是发电机班负责清洗总重量约160吨、近10000张矽钢片的工作小组负责人,要把这么多矽钢片,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汽油擦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累爬下也得脱层皮。厂房里检修场地小,钢片多得摆不开,只能在后方仓库的露天进行。2月的天气,冷风嗖嗖地直往脖子里灌,他和伙伴们克服寒冷天气带来的困难,昼夜奋战在工作现场。钢片打磨下来的细铁屑扎进毛衣,钻进鞋袜,掏不出,抖不掉,经常使皮肉受苦。为了赶工期,每天干到晚上七八点,回家匆匆吃个饭又往现场跑。连续干了1个月,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由于天气太冷,干活一身汗,停下来就浑身冰凉,郭永进得了重感冒,但他并没有因病而停止工作,继续和同事们奋战在矽钢片清洗现场。经过近40天的努力,清洗钢片的任务终于提前完成。紧接着,转子堆叠又迫在眉睫。当时由于机组下压板制造质量问题,整个检修工期已经滞后,各级领导都非常着急,分场决定抽调郭永进负责其中一个小组的工作。郭永进觉得,党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优质、高效、创记录地完成转子堆叠任务,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按照劳动强度,分场下达的工期是用一个月完成堆叠任务,他急工作之所急,想工作之所想,每天都提前一小时到达工作现场了解进展情况,做好准备,等组员到齐就及时投入工作。工作中,他合理组织,精心安排,为不影响进度,他要求全组人员轮流吃饭。在郭永进的带动下,堆叠转子的三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劳动竞赛,大家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日夜奋战,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转子堆叠任务圆满、优质完成,创造了国内大型转子堆叠的奇迹,从清洗钢片到转子堆叠,共抢回工期39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55万元,受到省局领导的表彰奖励。当时在现场配合工作的哈尔滨电机厂的几位专家看了连连摇头:"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谁知道你们是怎么弄上去的?"

  1988年从

清华大学电机专业毕业的张敬军带着梦想来到了刘家峡水电厂,近20年过去了,他从一名运行值班员成长为肩负着广大职工期待的刘家峡水电厂厂长。在亲眼见证了刘电历经17年的设备改造后,他更懂得刘电要发展,就要立足于"以人为本",效益当先是企业的目标,更是职工的期待。在他的带领下,刘电党政领导班子设立了党政"一把手"接待日,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急职工所急,想群众所想,积极改善一线职工的生活条件,在兰州购建生活基地,精心管理,挤身于兰州市10大花园式小区的行列,;不断增加保险种类,定期为全厂职工开展身体检查,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子女就学、择业等方面的困难,有效地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多经产业,使多经支柱产业及其产值、利润等都有长足的发展,进一步增加职工收人,让口袋鼓起来;想方设法为离退休职工办实事,建活动中心、配器材、修球场等,让他们老有所乐,尽享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惠。

  如今走进刘家峡水电厂,在330千伏输变电改造工程现场,职工们的干劲正热火朝天、职工体育馆的建设工地上正如火如荼,职工们还沉浸在2号高层住宅楼落成的喜悦中,3座即将拔地而起的住宅楼又已在破土兴建了……

  时光飞逝,在刘家峡水电厂几代建设者中,有为工人义务修1000多块手表的副总工程师蒋慰祖,有"铁人"孙德润,更有数十年将帮助他人作为自己人生信条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廖忠熔老人……正是数代人无私的奉献,才能使刘家峡水电厂这颗"高峡明珠"不断闪烁着熠熠光芒。

  母亲胸怀甘为水电输人才

  刘家峡水电厂作为共和国的水电老大,有着母亲般慷慨博大的胸怀,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始终是内外兼顾,两手都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电人才的摇篮。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源动力,发电之初,针对人才源流后备不足的情况,刘电各生产分场狠抓业务培训、大搞岗位练兵,把一大批农民工、家属工、临时工等锻炼、培养成为了业务精、素质高的岗位能手和业务骨干,为水电管理、运营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除加大培训力度,集中举办电气、机械、计算机等各类培训班百余期,外送职工到有关院校和厂家进行系统培训外,各二级单位及班组更是紧密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进行了多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大大促进职工整体素质尤其是业务水平的提高。如机械分场电焊工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技术,在3号机转轮采用阿斯米工艺的组焊中,经过检测下凹值却只有0.99%,大大超过了俄方人员提供的世界先进控制2%的标准,受到了俄罗斯专家"中国的机械工人最优秀的"高度评价。运行分场更是涌现出了多名5万项以上操作无差错的技术能手,2004年更获得了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多年来刘家峡水电厂向广西龙滩电厂、四川二滩电厂、湖北隔河岩电厂、江苏利巷电厂、青海龙羊峡电厂、甘肃小三峡公司、甘肃明珠公司等20多个单位培养、输送了近300名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四川龚嘴、新疆天门关、贵州乌江渡、宁夏青铜峡,广西大化、湖北丹江口、青海龙羊峡、青海李家峡、四川二滩电厂等大江南北的11个水电厂培训生产技术工人上千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华北水院、陕西机械学院、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电校等20多个院校的3604名在校学生,承担了不等繁重的现场实习指导工作;采取"送出去"、"迎进来"的人才战略,向外输送了一大批的技术人才等等,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电力部双达标单位……刘家峡水电厂的创建和成长,是我国水电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37载与

中国经济共同腾飞,它不仅是人类治黄史上的一座雄厚的物质丰碑,也是中华儿女征服自然,高扬国威的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更是抒写炎黄子孙无穷智慧诗篇的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如今刘电人正朝着"打造一个科技的文化的效益的新刘电"的目标阔步前行。

  我国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先生,1971年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参观刘家峡水电厂时,在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中,无不感慨的呤颂道:

  "成绩辉煌,叹人力真真伟大;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自力更生遵教导,施工设计凭华夏;使黄河驯服成电流,兆千瓦。绿水库,高大坝,龙门吊,千钧闸,看奔腾泻水,何殊万马。一艇风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想将来,高峡出平湖,更惊讶!"(赵晶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