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民营医疗投资 风险要考虑周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 06:13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一年的卫生总支出为48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3%,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后几年,中国的医疗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将可能由目前的4.5%提升至8%甚至1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医疗市场的巨大空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涉足。和其他各种行业的投资一样,投资医疗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风险,但在现行体制下,投资医疗行业面临的风险甚至比其他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了解这些风险是投资这行的当务之急。此处,仅剖析其中一二。

  政策不熟 医院交一年学费

  “开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患者仍然寥寥无几,偶尔结伴同来的还多是附近工地的民工兄弟或城郊的无医保患者。原先说的无锡白领患者,根本没见到几个。”倪理琪,这位江苏无锡的民营中型综合性医院“无锡虹桥医院”的院长对于政策方面的投资风险感触颇深。

  医院开张却门庭冷落

  原来,起初在无锡虹桥医院的投资方“上海美迪亚集团”看来,江苏省无锡市在整个东部发达地区都算得上是富庶之乡,医疗需求空间颇大。

  先期市场调研显示,无锡虹桥医院选址在无锡老城区与新工业区之间,附近的新兴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相当多,瞅准这一高收入“白领”群体的聚居区。进一步调研显示,无锡人历来有“大病去上海”的习惯,因为按习俗,上海一直是苏浙地区人们向往的地方,而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资源充足的上海医院自然是无锡大病患者的“圣地”。于是投资方决定斥巨资,按照200张床位规模建起高档的综合科室医院,高价延聘上海各大医院的名医轮流来无锡出诊。

  精心筹备后,2005年2月28日,这家医院开张了。然而,医院遇到了患者寥寥的局面。倪院长开始时还以为是“刚开张需要养养人气”,于是开始尝试民营医院的种种市场营销手段,比如高密度投放广告、实行上海专家门诊全免费、诊疗费开业酬宾大优惠等等。但即便在大优惠期间,最多也只有一些附近的居民过来看看热闹,还是没能吸引多少真正的患者。

  医保是关键

  由于资金投在那里不能收回,无论如何要搞明白错在哪里。倪院长开始认真调查,他最终发现,之所以没有出现投资方先期预计的白领患者“如潮就医”,原因在于起初的调研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性问题:医保政策。

  在富庶的无锡,不论户口在何处,只要在当地工作,劳动者都会得到很好的

医疗保险,城区医保覆盖率几乎接近100%。而今年4月新修订的无锡医保政策更是规定:参保人员在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注:按照医院分级管理规定,二级医院的行政级别和综合资质高于一级医院)住院,其统筹段个人自付比例调整为:

  医疗费用在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个人自付比例为:二级医疗机构18%;一级医疗机构16%;医疗费用在5000~10000元(含10000元)的,个人自付比例为:二级医疗机构14%;一级医疗机构12%;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上的,个人自付比例为:二级医疗机构10%;一级医疗机构8%;退休人员在上述个人自付比例基础上减半执行。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按上述自付比例30%执行。

  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和肾功能衰竭人工肾透析等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个人不再支付统筹基金起付费,且统筹段的个人自付比例统一按一级医疗机构的标准执行。

  这样高的医保福利,哪怕白领患者也难以拒绝。于是患者宁肯选择离家较远但可以纳入医保体系的医院,而无锡虹桥医院这样一家新成立的民营医院,显然不在医保体系之内,因此少有患者选择这个“家门口的上海专家医院”,分羹“白领

蛋糕”的投资计划也就成了空影。

  进医保成为无奈选择

  一个被忽视的“医保”政策因素险些把一家巨资打造的中型民营医院“饿死”。

  找出这个政策瓶颈后,倪院长迅速调整方略,积极研究当地医疗市场政策,在2006年4月终于顺利进入无锡的医保定点医院目录,从此开始“二次创业”。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无锡虹桥医院最终开始步入正轨。

  点评: 医疗产业是政策市,这是每一个投资人必须明了的。所以调研也好,经营也好,都要反复认真地考虑政策的影响,如果对策准备不充分,吃亏就在所难免了。

  医患纠纷 给医院带来暗礁

  医院救死扶伤,要对生命负责。但是正因为如此,严重的医患纠纷也经常发生,并时刻给民营医院的前景画上问号。

  民营医院易输医疗事故官司

  今年1月,黑龙江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做出一个终审判决,判定民营中医机构——董氏中医研究所因开具的处方药物造成人身损害,须赔偿16万余元。

  2002年7月,患者李某因扁桃体炎、盆腔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到该民营中医机构求医,患者服药一天后不见好转,连续一周服用该院处方后患者病情加重。8月29日,李某经哈医大一院诊断为“药物中毒性重型肝炎”。经过施救,李某脱离危险,但留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残局。李某一家人将这家民营中医院告上法庭,最终获得了超过16万元的赔偿。

  “对于医疗事故纠纷,要是公立医院,医疗鉴定往往是当地医学会出面,这相当于左手看右手,患者很难打赢。但民营医院就全然是两样了。”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说,“最后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是因为什么对董氏中医研究所判赔的?是因为所谓‘密码处方’问题,也就是认为他们医院的医疗文献书写不规范,使用代码处方而非汉字处方,药物信息不准确。”

  “医闹”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医疗行业,有一句俗话:一闹赔3年。

  “医疗纠纷的困扰一直是民营医院想躲却躲不开的难题,因为民营医院不是政府出资办院,一出现医疗纠纷,没有强势政府撑腰,直接威胁医院口碑。而口碑可是我们的命根子。”黄华军(化名)说。黄华军是辽宁沈阳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

  但是现在更让黄华军头疼的,是一些跟患者根本没有关系的无业游民借机闹事,他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字——“医闹”。

  这位院长所说的“医闹”团体大多的针对对象为民营医院,因为民营医院相对来说很顾及自身的品牌形象,且赔偿处理起来也比国营医院的手续要简短得多——一般能花钱私了。

  据了解“医闹”的人士介绍,“医闹”在索赔后,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利。一是从医院的总赔偿额中按一定比例抽成,另一种是由患者家属说出一个赔偿底数,他们负责跟医院谈更高的价格,超出底数的部分全部归他们所有。

  一般而言,“医闹”团体从十几到百余人不等。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固定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城市周边的中年妇女,她们甚至是靠拾荒或流动小摊为生的群体,而且大多是“老乡”。每次有“业务”时,由一个人牵头,或电话联系或直接通知,然后再一起到医院集合,进行“医闹”。

  牵头人一般每找一人到医院闹事,就可获得10元的提成,拿到10元提成后,再分出5元给前去闹事的人。一个牵头人不管能否帮患者家属要到赔偿款,都可从患者家属手中获得几十或上百元的人头费。

  点评:医疗服务质量是民营医院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真正提高医技诊疗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纠纷。但医疗纠纷的是非曲直很难说清,所以,既然投资医疗产业就需要事先在思想上有个准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