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内政策有保有压 燃料乙醇行业即将走向分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 03: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在低谷徘徊,这让业界对之前因为原油价格高涨而直接推动的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报以谨慎态度,而除油价走低因素之外,近期国内燃料乙醇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消息呈现出有保有压的特征,也是业界对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并不乐观的原因。

  在9月份召开的2006年国际生物燃料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刘群表示,国内燃料乙醇产业已出现投资过热的征兆,今后政府将按照资源、技术、环保和能耗四项扶持指标控制支持范围和力度。随后,国家确定了“2007年乙醇补贴统一减少到1373元/吨”的新政策,而此前规定的2005年的补贴是1883元/吨,2006年是1628元/吨。到2008年底,补贴将再做调整。

  武汉新兰德

证券公司研究员余凯分析:“国家减少补贴的真实用意是鼓励相关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开发非粮乙醇。只有突破了单纯的依靠粮食作物为乙醇来源的生产技术,企业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在现有补贴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获利。”

  “而现有政策下将使得燃料乙醇行业出现分化,尽管成本低,效率高的企业会有优势,但有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市场,企业应变市场变化能力才是致胜关键。”余凯表示。

  油价下跌无碍 乙醇行业长期看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石油进口量及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而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以及原油缺口的迅速加大,使得发展替代能源的燃料乙醇行业,成为我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直接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等农作物,这就造成每吨燃料乙醇价格较每吨汽油贵1千多元,而近期油价的持续走低,使得不少人认为,只能依靠国家巨额补贴的燃料乙醇行业并无大力发展必要,对此,联合证券研究员刘树坤认为,“发展燃料乙醇作为替代能源不仅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且符合环保要求,还能促进农业发展,不能因为短期国际油价走低而对燃料乙醇的发展抱怀疑态度。”

  “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是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能源供给偏紧的局面是长期存在的。能源需求持续增加而石油相对稀缺,未来能源供给矛盾也将会持续加剧。”

  “尽管近期国家出了新的补贴政策,将原来的成本加合理利润性补贴变为每吨定额补贴,对国内燃料乙醇企业构成一定的压力,但企业将通过非粮食作物生产乙醇降低生产成本。”

  据了解,目前走玉米乙醇路线的河南天冠集团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其年产3000吨的纤维乙醇项目已经于8月底奠基,据悉这是国内首条千吨级纤维乙醇产业化试验生产线。

  当然,由于受规模限制,纤维乙醇的生产成本还高达6000元至6500元/吨,比小麦为原料生产燃油乙醇的成本高500元至1000元。但是随着试验成功,产能扩大后,成本有望降低。

  而在这之前,广东首条以木薯作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线也在6月落户广东清远,而盛产糖蜜和木薯的广西也正计划在南宁和贵港兴建两个乙醇燃料生产基地。此外,有消息称吉林华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南方某地洽谈一项并购木薯乙醇的项目。当然,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此外,余凯表示,在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国际油价的暂时下跌不会导致国内汽油价格的下调,而燃料乙醇与汽油的成本差价,在原材料的改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后是有可能消除的。

  并购源于行业 发展前景广阔

  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建设了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4家定点生产厂。吉林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已达44万吨,黑龙江华润公司是37万吨,河南天冠集团50万吨,安徽丰原为44万吨左右。

  在2006年国家生物燃料会议上,发改委官员表示,政府会继续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计划到“十一五”末,使乙醇汽油消费量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比例由现在不足20%上升到50%以上,到2010年我国乙醇汽油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6650万吨,这意味着届时我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超过330万吨。

  但除了现有的四个国家级燃料乙醇产业试点基地外,发改委尚未批准任何新建项目。在此次会议上,发改委也透露无计划批准任何其他新建项目,且在政策上杜绝了燃料乙醇工业盲目发展的可能性。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关部门比较支持将现有4个乙醇试点企业,从各自所在省份为中心的“半径”推广扩大至全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势力范围是必然趋势。

  余凯认为,新的补贴政策正是对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方面的能力的考验。“企业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政策、市场、技术,不是靠单一优势就能胜出的。”而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未来发展的资金问题是乙醇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近日有关中化国际(600500)收购河南天冠的消息尽管没有得到中化的承认,但河南天冠在寻找靠山已是不争之实。河南天冠原本就是酒精行业内的大户,其当初转产燃料乙醇时的成本投资就约比其他3家低1000多元。而日前,河南天冠集团年产3000吨的秸秆纤维乙醇项目奠基,这是国内首条千吨级纤维乙醇产业化试验生产线,其技术能力也得到证明。而在生物燃料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示不再鼓励用粮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所以有理由相信,不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将是重点资助对象。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企业丰原生化(000930),其在生物发酵领域技术和规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公司在资金、管理、原料供应等方面都将面临发展瓶颈,日前,丰原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丰原集团拟引进中国高新作为战略投资者,丰原生化副总经理王德文表示,中高新是第一家与丰原接触的企业,“其资金实力强大。”

  在中高新与丰原接触消息传出后,中粮集团也介入进来有意与丰原合作,中粮集团已经涉足了乙醇生产,并有意将乙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刘树坤分析,丰原与中粮合作,除了帮助丰原解决资金问题之外,还能够帮丰原整合现有非乙醇产业。“两者在生物发酵、资金、管理、原料供应、相关产业整合等方面将实现互补优势,并且有望以丰原为平台,展开对全国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整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