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央电中校企合作遭质疑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7:25 京华时报
学生称实习岗位不对口 校方认为学生需要转变观念 本报记者 石毅 一项获教育部批准而开展的、被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寄予厚望的教学试点项目,近来遭到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强烈质疑。 这项名为“校企合作分段式培养”的教学计划,将学生送往企业边学习边工作,旨在培养具有实干能力的一线蓝领。然而实施中,学生需求与企业需求、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的矛盾逐步凸显。学生认为学校在安排实习环节上工作不到位,导致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脱节。学校则认为学生需要转变观念,并认为各个环节有待协调。 矛盾 计算机专业学生“干体力活” 10月6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朝琳(化名)等3名学生到某化工企业实习。一周后,他们中只有她一人留了下来,另两人离开了,“学计算机的却去干体力活,不能忍受”。 朝琳是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央电中)“校企合作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学生之一。 按照教学计划,在各地电中学习一年或两年的基础课程后,第二或第三学年,他们被送至位于北京的中央电中职业教育基地。在这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还要进入企业参加为期11个月的实习,在实习中学习职业技能。 朝琳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经企业面试后被分配到化验室做纤维化验工作。朝琳说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计算机学了好几年,但在这里一切都是零起步。”但厂里每月给她900元的实习报酬,比其他同学第一个月实习拿的已经高出很多。于是朝琳决定留下来试试。 与她一同实习的另两个学生均是计算机专业,其中一人被安排到流水线上工作,另一人负责包装产品。因为专业不对口,他们都打算退学。 后来朝琳也准备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但她说现在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为了送她出来读书,并不富裕的家给她交了几千元钱。 参加这项教学试点的学生中,与朝琳类似遭遇、质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不在少数。 林龙(化名)等4名财会专业的学生9月中旬被学校安排到南三环某餐饮企业,实习岗位是服务员。他们中最短的待了3天,最长的待了10天便纷纷回到学校。 柯岩(化名)等两人被安排到南五环某汽修企业,刚开始的工作内容是洗车,干了几天后都回了学校。 担忧 工作中难保证理论课学习 学生们在实习单位会获得一定报酬,而他们每个月需要交两百元给学校。学校称这笔钱是用来培训的。 按照校方教学计划,教师的课堂面授、课外辅导应该穿插在岗位实习中,每周授课时间为10个学时。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的理论能在实践中适时地消化理解。然而对这一点,参加实习的部分学生担心,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无法保证。 朝琳说,按照教学计划,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学校每周要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可是企业给她安排的每周休息时间不固定,“我问老师怎么办时,老师也答不出来”。 除了工学时间的矛盾外,如何将分散在不同企业的学生集中起来学习也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按照教学设想,在学生较集中的企业,中央电中将派老师进驻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而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则统一时间,将他们集中到学校学习。但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要如期将学生们集中起来,还有许多协调工作需要解决。 除了上岗实习的学生外,在基地等待着安置的学生也对学校的做法产生了不满。 王旭9月初来到培训基地,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校没有发专业教材,没有安排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这一个月我们只上了一节普通话基础课,其余的时间全荒废了。” 背后 教育改革促生校企合作模式 被学生们质疑的这项教学模式,其背景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该模式被职业教育者们寄予厚望。 2005年,教育部做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而高校扩招也给职业教育生源带来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者开始思考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被形象地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们在当地学校学习一年基础知识后,到北京一边实习一边学习,毕业后核发中央电中中专毕业证书。预期这些学生毕业时能达到中等熟练程度的蓝领专业技术人员水平。 这项教学计划所描绘的蓝图,受到了各地电大和企业的欢迎。 据校方介绍,这项试点始于2005年,今年是首批试点学生入京开始第二阶段培训的第一年。目前各地输送的在校学生达到1000多人,大多数学生刚到京一两个月。 湖南电大附属中专在此次试点中输送了100多名学生到北京。该校许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和几百家企业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对当地电大来说,对促进招生和学校声誉都有好处。 北京一个实习基地渔阳滑雪场总经理童太程认为,这个项目能为企业培养务实的人才。 发展 试点中各方面涌现出问题 然而,试点刚一推行,就涌现出许多原本不曾预料到的难题。 “我们深深感到,摆在面前的是一道墙,要推倒它,还需要很大的力量。”中央电中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负责人谷文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学校设想,实习岗位只是让学生接触企业、由学生转变为职业劳动者的最初平台。学生或家长不能要求学生一进入企业,就在对应的岗位实习,这一点,学生的素质达不到,也与企业培养员工的既定轨道不符。 “但是,就有物流专业的家长要求孩子实习的企业一定要带‘物流’二字。就是大学生进了企业,也是从基层做起,这一点却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学校认为,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也是让学校在安置实习时感到头疼的一点。 中央电中试点项目负责人王国川说,中央电中过去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少,有的学生来了后,对自己认识偏高,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他举例子说,有学计算机的学生认为,他应该穿白衬衫在宽敞的计算机室穿梭,但这种设想与教学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学生不能吃苦,学校不得不花大量精力给学生和家长“洗脑”。 另一方面,王国川提到,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都要求企业信誉良好,并能提供良好的实习待遇。但是有的学生上岗实习后,第一个月拿不到报酬,吃饭都成了问题;还有的学生反映,学生被当成了普通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有些问题,学校在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企业一同转变观念,企业应该是我们的同盟军,企业在教学中也是受益者,就要和我们一同肩负培养学生的任务。”王国川说,“但是实际中,一些企业的做法也有偏差。” 结果 部分学生失望中选择“退出” 培训基地负责人谷文立说,学校正在积极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是在这些调整中,系统的、有序的教学难以展开。迟迟不给学生上课也成为一些学生反映较大的问题。谷文立解释说,只有学生稳定下来,教学才能开始,因此目前的实际也和当初拟订的教学计划有出入。 学生在北京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很快反馈到各地电大。湖南电大附属中专许校长说,一些问题也让他们感到非常棘手,已经有十几名学生退学回了原籍,“项目是好项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电大中专项目负责人霍老师告诉记者,该校输送的学生也向他们反映了一些问题,鉴于此,该校暂停了今年新的招生工作。 按照中央电中校方说法,反映问题的学生不到总人数的20%。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中央电中召开了多次紧急会议,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学校也在研讨解决办法。 “现在,我们提供的不是一份自助餐,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安排完成教学计划。确实不适合这份计划的,我们也接受学生退学、转学,毕竟这还是一项试点工作。”校方表示。 说法 学校认为学生需心理适应期 中央电中职业培训基地负责人谷文立认为学生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回归期”。他认为他们在经历着从学生向职业劳动者转变的过程。 北京渔阳国际滑雪场总经理童太程告诉记者,多数学生在企业表现积极,企业为他们制定了长达两个月的综合培养计划,两个月后他们将被安排到相应岗位。 本来学服装的许利飞,已在大兴京南图书城实习了两个月。由于表现不错,单位给她涨了工资,并让她做销售主管。现在她不仅要做自己的工作,还要辅导新来的实习生。其间,和她一同来实习的同学因忍受不了长时间工作离开了。她认为现在的教学模式总比在教室里学的强,“还没学顾客心理,我就已经体会到了”。 而有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开课只让学生工作,而且不能保障学生的报酬,学校就成了劳务中介,而学生成了廉价劳动力。 中央电中的王国川说,在北京市渔阳国际滑雪场的实习基地,本周内已有老师进驻企业,开展专业理论教学。他说虽然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学校对这个计划并没有失去信心。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