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方便面行业面临14年之痒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23:58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姜虹 去年,中国方便面总产量居世界第一,销售额近300亿元,但经历快速发展之后,全行业正在进入盘整阶段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面业经历了油炸与非油炸、铅临界值等种种风波后,呈现了少有的平静。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面制品及相关行业的业内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创新与发展。 2005年,中国方便面总产量460亿包,销售额298.4亿元,人均世界第五,产量居世界第一,见证了这个中国食品产业“新生代”的成长。作为世界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方便面行业以每年转化全国小麦的1/10的容量,以占我国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加工食品46%的份额,凸显其“第一大板块”的优势,并对蔬菜、香辛料的种植、加工与增值,产生巨大拉动作用。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受到各方关注的中国方便面产业不负众望的发展,亦对世界方便面的进步,对东方食品向全球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总产量已占到全球的51%,主要企业产品及安全指标达到国际水平,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尊重。 两种创新方式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长孟素荷介绍,与日本、韩国等国的发展经历相似,中国大陆方便面自1992年康师傅登陆至今,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14年后,都面临“14年之痒”。中国方便面在快速发展14年后增速放缓,正是全行业进入了良性状态的盘整阶段,而创新是惟一的出路。从2006年上半年的行业走向,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业内两种主要创新方式:一是以大企业为主的对油炸方便面调味料的价值提升。新品的出现,体现了大企业将方便面的价值,从面体向调味料的价值转移,以此快速拓宽了销售对象;二是由于“五谷道场”等非油炸面的成功上市及杂粮面、馄饨面的后续推出,形成了行业的板块增容,并将在未来持续发展。它主要体现为对面体的结构性创新。 另外,中国的咸味香精、调味料行业,作为与方便面行业“生死相随”的“同胞”,目前各调味料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更多的是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的差异化创新。其出路是与科技界更加深入的结合。 孟素荷秘书长指出,中国面制品行业未来的发展,关键是依赖调味料的价值提升。“由专业企业做专业的事”,是最合理的选择。以中国饮食文化为特征和底蕴的调味料,正是下一轮创新价值提升的关键,它与方便面绝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失去中国咸味香精、调味料的创新,中国方便面的价值提升将失去重要依托。 校企联姻促创新 围绕创新,各企业也在苦练内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的产品。 本次会议期间,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的牵头努力下,康师傅、今麦郎、白象、统一、中旺等11家面制品企业和调味料企业,与天津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9所知名的院校签署合作协议。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既要注重发展速度,更要关注价值提升。科技与企业界的联姻,将使已经成长壮大的中国方便面、挂面行业,获得更健康长久的发展。此举亦表明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国食品创新之路正在形成中,方便面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