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资的戏份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 12:20 中国经营报
汪静 “最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依靠中国的民族资本。”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在日前举办的2006中国汽车发展国际论坛上的明确表态。这被业内看做是继3月1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简称“312通知”),明确汽车业为产能过剩行业以来,发改委正式向汽车业发出的政策调控信号。 这一次的政策调整,名为控制产能,实则调控外资。换言之,通过产能调整,政府想达到间接调控外资,扶持自主的目的。 “汽车行业销售额90%来自国外品牌。”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令业界不安。继“312通知”首次提出“所有新建的合资企业必须发展自主品牌”以后,此次论坛上更加深化了产业政策调整细则中将要力挺的东西:比如“利用外资引进更先进技术”、“合资企业要拥有自主的产品商标”等。毫无疑问,这与1994年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已大相径庭。 当然,这也怪外资在期间过量使用了政策优惠。“合资企业双方各占50%的股比,一家外资合资方不得超过两家”,仅有的两个硬性限制,早已被他们破解。利用“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可不受两家(合资名额)的限制”规定,以上海通用出面整合的形式,通用在中国已实际拥有上汽、金杯、五菱、东岳4家合作伙伴。而丰田在拥有了川旅和天津两家成立合资企业后,也通过一汽全面整合,再与广汽合资。 “如果真正放开,根本没有中资的份儿。因为资本、技术和品牌个个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弱项。外资看重的只是中方的壳资源,而这些却是政策带来的。”业界如梦初醒。但现在“变脸”需要先顾忌WTO事前设定的游戏程序。如此,“控制产能过剩”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但外资与中资,跨国资本与国有资本,已如一体两面,密不可分。在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上,历来把外资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纳入国家经济统计。他们创造了中国约1/3的工业产值,提供了全国超过1/5的税收,雇佣了2000多万员工。 政策向自主靠拢,难免不向大企业倾斜;给大企业创造发展机会,是否也就等同于为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便利?在中国已对外开放的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汽车更是如此。划清外资的戏份儿,想必才能得到希望的结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