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地价点中死穴 最后一家日本百货商告别香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09:40 北京商报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大丸百货在“购物天堂”香港繁华地区铜锣湾开业,时隔半个世纪,曾风光一时的日资百货商们却在“东方明珠”遭遇尴尬,全线撤离香港市场。 2006年9月17日晚6点整,结束一天营业,在三越百货管理层以传统日式鞠躬答谢在场市民后,这家在香港仅存的日资百货店正式关闭,结束其在港经营25年的岁月。三越百货的这次关闭也标志着日资百货在港全线撤退。 由于经营模式落伍等原因,大丸百货、东急百货、伊势丹百货、松坂屋百货等名字都将成为历史。 商品低价甩卖谢幕 由于即将关店,三越百货在最后营业阶段推出了“再见大减价”。三越百货店中许多高档商品甚至打出了两到三折的折扣,这也引得众多香港市民入店。 而三越百货的离去,也使得它的业主另做打算。该大厦的业主计划斥资12亿港元,重建三越百货所在的兴利中心,目标是成为铜锣湾新地标。但目前尚不知该大厦今后经营何种业务。 三越百货是日本百货老字号,于1981年8月26日在香港闹市轩尼诗道兴利中心开业,当时,三越百货租用了兴利中心地库至地面共4层。在香港的鼎盛时期,三越百货曾在九龙尖沙嘴北京道还开有一家分店。 三越百货在日本的商场以高档消费和优质服务闻名于世,各国的要人和富翁只要一到日本,基本上就会选择到三越百货购物。因此,三越百货公司也是国际知名的连锁百货集团之一。 地价成百货公司死穴 “香港的租金真是疯狂”,三越百货董事长荻野纯司抱怨道,“比起日本本土的银座已经贵很多。”据悉,三越百货原计划将其在香港的最后一家百货店搬迁到另一地点,但因地价太高最后决定撤出。 三越百货在香港的销售业绩还不错,今年2月份,三越百货在港销售额达到1500万美元,占其整个海外销售的40%。但高地价使三越百货在租赁合同期满后没有与兴利业主再续约,忍痛选择撤出这个寸土寸金的市场。 除了三越百货,日本还有许多百货公司曾经在香港风光一时,铜锣湾因日资百货云集,一度还被称为“小银座”。但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衰退,香港零售业也处于萧条期,为削减开支、顺利渡过衰退期,它们纷纷撤离海外市场,最终只剩下了三越百货。 如今,连三越百货也没有坚守住这片市场,但荻野纯司强调,“我们还在寻找新的铺位,三越百货不会放弃香港”。 港本土商业发展挤掉日资 随着各种零售业态陆续进入历来就很激烈的香港零售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曾经在香港市场上独领风骚的传统百货商店日渐“式微”,正在被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大卖场所取代。 香港百货店的衰败同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店和超市的“欣欣向荣”形成了鲜明对比。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赖阳认为,日资百货全体撤离香港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香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中高档商品云集的日式消费已经不适应潮流,但根本原因还是香港自身商业已吸收了日本等外资商业的经营理念。 赖阳补充说,百货公司所占面积大、租金相对高昂也让其自身陷入了绝境。 日资百货去向何方? 近几年,日资百货公司也陆续进入内地,有业内人士认为,日资百货失掉香港市场转向内地市场是它们的一种策略。日本百货可能把目标定在了中国内地。 赖阳否认了这种看法,他认为,日本百货公司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之时,大举进入海外,不仅仅进入了香港。日本百货近期的收缩,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国内经济不景气。中国内地当然是它们确定的一个新兴市场,但日本百货商要的肯定不止是中国内地市场。(李薇/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