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国空调业首次出现年度销售负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3:41 新浪财经

  ——2006冷冻年度空调行业盘点暨发展趋势发布会召开

  9月14日,“2006冷冻年度中国空调行业盘点暨发展趋势论坛”在北京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会议厅召开。

  此次会议是继成功举办2004冷年和2005冷年空调行业大盘点与新趋势发布会之后,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中国家电网的再度联手,共同对外发布《2006年度国内重点城市空调零售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对即将到来的2007冷冻年度进行前瞻分析。

  《白皮书》显示,2006年度全国重点城市空调器零售市场销售态势出现历史性拐点,从1991年国家信息中心建立重点城市零售市场监测系统有数据记录至今16年,首次出现年度销售负增长局面。

  诸多不利因素致年度销售负增长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对全国156个城市、1100家专营连锁以及百货商场的月度监测数据整理而得出的结果,《白皮书》认为,2006冷冻年度空调业首次出现年度销售负增长,是由诸多因素所致。

  2006冷冻年度,国内空调生产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一级市场保有量趋于饱和,64.35%的省会城市空调销售量呈现下降趋势;三四级城市市场开拓尚待时日,消费潜力没有有效释放;国际反倾销浪潮频发,欧盟绿色双指令的实施对空调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加大国内市场压力;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生产企业非可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下降;生产企业迫于各种压力所采取的整机价格上调手段所引起的市场动荡,造成部分城市消费能力释放后置;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造成的房地产实际成交面积下降所带来的新增消费不足等种种不利因素都对空调零售市场的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监测结果显示,2006冷冻年度国内重点城市空调市场年度销售量同比下降7.24%,销售额同比下降1.98%,与2005年度同期相比,销售量增幅减少16.69%,销售额增幅减少9.97%。

  2006冷冻年度整体销售下降体现在产品分类上相对集中在窗式、壁挂和柜机上,其中壁挂和柜机销售量同比下降分别为9.52%和5.14%,嵌入式和小型商用空调的市场比例有所上升。与整体市场态势相同,由于2006年度特价机的减少以及低价空调的退市,销售额下降幅度相对小于销售量下降幅度。

  2006年度,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集中体现,重点城市整体空调市场出现了负增长局面,重重压力之下,空调生产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整体行业酝酿巨大变动,开始进入巨人竞争与重新洗牌阶段。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认为,重点城市整体零售市场的下滑仅仅是空调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对于目前空调企业乃至空调行业来讲更深层次威胁在于由于市场环境恶化所导致的企业应收帐款攀升、库存积压挤占资金现象的普遍存在,相当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整体空调行业的行业安全。

  中国家电网主编吕盛华分析认为,空调行业近两年的窘境是我国空调行业十几年高速扩张的后遗症,也是空调行业面临转型的前奏,空调行业需要建立新的竞争秩序。

  17个空调品牌被淘汰

  2006空调年度品牌竞争延续了2005年激烈残酷的特征,截至2006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监测范围内有销售业绩品牌由2005年的69个缩减到2006年的52个,品牌消失了17个。

  不仅如此,在剩下的52个品牌中,销售量占有率不到0.01%的品牌为18个,占整体品牌的34.62%;销售量占有率低于0.1%为34个品牌,占整体品牌的65.38%,在目前整体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2007年品牌淘汰率有可能会高于2006年度。

  2006空调年度品牌集中度提高的特点表现较为突出,与去年同期相比,排行前20个品牌的销售量占有率为97.03%,比2005年度集中度高出1.63%;排行前25个品牌销售量占有率为99.65%,比去年同期增加0.9%;前20名品牌给剩余品牌留下的市场空间仅为2.97%,比去年同期市场空间缩小1.63%。

  根据监测数据结果,2006空调年度,海尔空调继续领跑空调市场,在重点城市零售市场以销售量占有率17.38%、销售额占有率18.35%、销售额占有率高于销售量占有率0.97个百分点的业绩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空调第一品牌,这一成绩显示了海尔空调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及技术领先势力。美的、格力、志高、海信分列销售量排行2-5名;排行前15名品牌中,国产品牌占66.67%,进口合资品牌占33.33%;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有率高于销售量占有率的只有海尔和海信两个品牌,占国产品牌的20%,而进口合资品牌销售额占有率全部高于销售量占有率。在内外销总体优势上,美的空调表现突出,在全球空调市场格局中继续占有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基于上述空调品牌的市场表现,海尔获得了由国家信息中心颁发的“2006(冷冻)年度国内市场冠军品牌”。美的依靠其产品创新和价值链整体优势获得了“2006(冷冻)年度全国畅销空调品牌”,志高再次凭借其持续、稳健的增长,获得了“2006(年度)最具成长性空调品牌”,海信、海尔在变频空调领域的执著和努力耕耘则获得了“2006(年度)变频空调销售最佳品牌”的称号。

  整体平均价格上涨成为不争的事实

  《白皮书》认为,与2005年度相比,价格平均线上升是2006年度零售市场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

  进入2006年,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出口利润下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众多生产企业已经体会到价格战带来的严重负面效应,纷纷开始以推出新产品为契机的价格调整,尽管面临流通渠道的种种压力,但06年度空调平均价格还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浮。

  从主要价格段销售比例分析,2006年度空调平均价格得以实现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高价格段销售量的增加,另一个是低价空调比例的结构性下降。

  根据2006年度分价格段平均价格同比增长数据显示,2000-2500元、3000 -4000和5000元以上几个价格段同比增长最为强劲,分别达到14.82%、9.51%和18.24%,而这几个价格段销售量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44.83%,近一半销售量平均价格的上涨使得空调整体价格上升成为必然。

  另外,由于生产企业在2006年度基本回避了价格武器的使用,低档、低价空调的市场投放量大量减少,标志性特价机在重点城市几乎消失踪迹,从根本上讲,个别价格段产品零售价格的上升,是生产企业自身在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策略调整产品结构的结果。根据数据显示,2006空调年度,1500元以下产品同比下降46.34%,1500 —2000元产品同比下降21.75%,低价空调供给量的减少为空调整体价格的上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2006冷冻年度,在重点城市市场,变频空调在整体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逆市而动,取得了销售量占整体市场6.89%、销售额8.45%的成绩,其中销售量比例与2005年的4.68%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增幅达到47.22%,在该领域中,海信和海尔表现出色,销售量、销售额都名列市场前茅。

  空调出口继续增长 增幅趋缓

  在国内空调遭遇“寒冬”之际,2006冷冻年的出口市场却赢来了一股“暖流”。据海关统计,2006冷冻年空调器出口总量为2660万台,同比增长7.76%,实现空调出口累计金额40.7亿美元,同比增长6.12%。

  2006冷冻年,我国共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空调产品。从对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情况看,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意大利名列前四名,出口金额分别为10.5亿美元、3.8亿美元、3.2亿美元和1.4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空调高达922万台,占所有出口国的34%,成为我国空调出口的第一大国。

  面对国内企业对空调价格集体“喊涨”的情形,空调出口价格在2006年6、7月份略有回升。2006年7月,空调出口平均价格在每台182.54美元,比2005同期每台178.84美元提高近5%。在出口的空调产品结构中,独立窗式空调占有比重最大,约为51.09%。

  其中美的空调继2004年、2005年以中国空调行业出口第一的身份获得“国际市场先锋奖”之后,今年连续第三年以394万台(不含散件出口)的出口量高居行业榜首,“2006(年度)出口市场冠军品牌”毫无争议的收入美的囊中。海尔空调凭借其自主品牌出口方面的优异表现,在自主品牌出口量上独占鳌头。

  2007年可能成为高端“搏杀场”

  《白皮书》还指出,如果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2007空调年度销售规模还将比2006年度有所下降,全年空调国内销售量规模在1500万台左右,空调销售数量减少,高档空调比例增加,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销售量增长。

  从中国家电网组织的消费者网上调查显示,消费者选购空调产品将价格因素作为首选比例也略有下降,对价格的敏感度有下降趋势。

  此外,品牌集中度在2006年度的基础上还会提高,将出现国内强势品牌与进口合资品牌对决的新格局,整体品牌数量与2006年度相比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具有相应销售规模的品牌将会保持在15-20个左右,品牌淘汰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兼并、资源整合现象将有所体现。

  销售渠道市场推动作用,在2007冷冻年度将更加明显。包括连锁企业和生产企业在内的渠道竞争,将会逐步在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展开,经销渠道对于生产行业的制约作用依然普遍存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900,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