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新规施行 能否遏制外资并购斩首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外资并购新规的正式实施,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资料图

    备受关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将于9月8日起正式实施,《规定》的出台和实施让外资并购话题再度升温:外资并购,是助力国家经济腾飞的“加速器”,还是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魔鬼”?《规定》的出台,是否如海外媒体所说,标志着中国引资大门的收窄和保护主义的抬头?

  并购“扎堆”机械制造等领域

  从食品、日化行业到装备制造业、服务行业,近年来,外资并购事件在我国屡屡发生。

  吸引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外资并购份额也日益扩大。并购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领域:

  一是

能源生产、基础材料工业领域的并购。从2003年开始,金属冶炼、钢铁、水泥、化工原料等材料工业成为主要的高增长领域,海外资金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投资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并购。近年来,轴承企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收购,以及目前沸沸扬扬的徐工收购案,就都发生在机械制造领域。

  三是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食品、消费品生产领域。

  四是新技术服务和正在逐步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走向开放的商业、金融服务业领域。

  在并购的诸多模式中,有一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斩首行动”———选择弱势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其控制权,控制该行业某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产。这一跨国并购模式正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有专家指出,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

  并购新规不会影响企业正常并购

  基于多方面原因,我国于日前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规定》在博得国内喝彩声的同时,也引来了国外的质疑之音。有英国媒体就评论说:中国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外资遭遇“紫禁城”。

  对此,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表示,《规定》生效后,将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的审查更透明、更规范和有可操作性,其审查的规则不会对中外企业正常并购产生不利的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认为,《规定》会促进外资并购的健康发展。从表面上看,《规定》对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和控制是“从严”了,但是,明确细化的规范澄清了社会上一些诸如“恶意并购”等似是而非的概念,对于那些合规的并购其实是一种促进。

  根据《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年营业额超过15亿元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吴仪:中国将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7日上午在厦门主持召开2006年跨国公司座谈会。吴仪指出,过去27年,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也得益于利用外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成功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仍需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

  吴仪对跨国公司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希望跨国公司立足长远,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二是希望跨国公司将更多的高端制造环节和研发环节转移到中国。三是希望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承接地。四是希望跨国公司加大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投资。五是希望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等活动。

  制造业:已有“伤筋动骨”症状 应理直气壮设限

  将于9月8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规定》),给长期以来成为我国利用外资“集聚区”的制造业领域带来的冲击,备受业界和专家的关注。

  考虑到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是通行各国的国际惯例,业界对《规定》的实施更多地给予积极评价。在这一点上,徐工机械并购案的直接参与者、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的话极具代表性:“《规定》正式实施,为外资并购活动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制度保障,将对引导和规范境外资本参与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使外资的并购活动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约占总体利用外资规模的60%一70%,并在近年来呈持续增长的势头。

  然而就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徐工并购案发生之前,在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中,一系列“饮鸩止渴”式的引资并购高烧难退: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外资并购案、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在这些引资并购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的残酷现实一再重演。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隋永滨表示,外资并购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伤筋动骨”目前还只是局部情况,但任其发展的趋势却很可怕。外资汹涌而至,已经带来了负面效果———行业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应该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设定限制,因为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是国际惯例。

  零售业:并购进入活跃期 新规不会泼冷水

  由于限制少、壁垒低,零售业正在成为兼并收购的热点领域之一。专家认为,整体而言,目前我国零售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8日起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设定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不会给外资零售企业的并购热情泼冷水。

  据统计,2005年,商务部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并购项目达到24个。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一些跨国零售巨头通过境外收购、抢占中国市场份额的案例。如,英国翠丰集团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建材超市“欧倍德”的中国业务后,“百安居”在华的连锁门店数量一下子从原先的27家增至41家。

  在收购活动尤为活跃的家电零售领域,今年5月,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专家分析,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鏖战之后,国内一线城市的网点资源已十分稀缺。而与自己选址、开店相比,并购方式能使跨国零售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比较优质的网点资源。

  业内人士表示,《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设置了“反垄断审查”等门槛,但就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高,跨国零售企业的并购热情不会受到太大打击。

  本土日化品牌:遭遇并购“雪藏” 复兴任重道远

  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中,内资品牌与国外巨头联姻的故事在日化行业屡见不鲜。然而,不少内资企业发现“错托终身”,自有品牌转让后竟然遭遇“雪藏”,于是又开始了回购品牌、重振声威的进程。“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注定会是悲剧的主角。”一位业内人士反思。

  上个世纪90年代,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日化巨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1994年前后,我国日化品牌掀起了一股“外嫁潮”。当年2月,拥有高富力品牌的广州浪奇,与宝洁合资组建了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浪奇以当时全国知名的高富力品牌、洗衣粉厂房和设备出资,占40%的权益。随后,北京的

熊猫也“嫁”入宝洁家庭。

  一些当时红红火火的联姻,事实后来证明,结果并不如意。

  “在合资过程中,我们的确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自己的知名品牌却被‘雪藏’起来,为外资品牌让路,最后被迫慢慢地远离消费者。”一位国内知名品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于是,一场内资品牌的复兴运动开始兴起。2000年9月,作为熊猫“娘家”的北京日化二厂与宝洁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的使用合同。

  2001年5月,宝洁将广州浪宝60%的股权全部转让退出合作。随后,广州浪奇也将其在广州浪宝中22%的股份转手,并且出资3300万元收回了“高富力”的洗衣粉商标专用权。目前中国日化行业的市场容量为几百亿元,其中国外品牌已经占据大半江山。要取得昔日的市场占有率,本土企业任重道远。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