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合作是为企业长远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14:39 新京报

  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回应对并购事件的质疑

  对话动机

  12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苏显泽随其父苏增福创立苏泊尔。2004年苏泊尔以6000万资本金独立拆分上市,2年后市值29亿。这家已成为国内炊具行业龙头的公司却在以每年30%增长的成长期转手于人,并引来竞争对手的议论纷纷,作为这家公司的创建者之一和现任掌舵者,36岁的苏显泽为什么会如此选择?

  -人物简介

  苏显泽

  苏泊尔(002032.SZ)现任董事长。1991年从

浙江大学毕业,1994年与其父苏增福一道建立苏泊尔(supor)集团,2004年拆分出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
中小企业板
上市。2006年8月,苏泊尔多数股权售予法资公司SEB.

  产权是家族式的,但经营不是家族式的

  新京报:苏泊尔在股权结构上是家族式的,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你认为中间有哪些经验?

  苏显泽:事实上是要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的问题,股权结构的家族化与管理的现代化没有必然的矛盾,苏泊尔的经验证明,前者使股权结构更为稳定,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坚持,而后者保证企业能够按照市场效率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运营。

  新京报:在执掌苏泊尔的过程中,你的父亲对你来说是以怎样的角色出现的?

  (比如,作为一个教导者,或者是公司大股东)

  苏显泽:对于父辈们的给予及支持,我始终有一种感怀之情,能有这样的一个舞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更多的是信任以及历经磨砺后的一份心境。

  不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做事,也不会有今天的苏泊尔

  新京报:你认为在引入SEB的前后,你自己的角色有什么变化?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

  苏显泽:角色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从踏入苏泊尔的第一天起,我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包括在对父辈的沟通和交流上。你们看到我在上市公司的股权只有1.7%,我并不因为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而以公司大股东代表自居。也可以说,如果不是以这种职业经理人的心态做事,也不会有今天的苏泊尔。

  要说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压力比原来更大了,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前我父亲知道公司每年有20%-30%的增长率就不怎么管我,但我想现在,除了增长率,我还有更多严格的要求需要遵循。

  新京报:职业经理人的态度是否令你在做出股权出让决定时更容易下判断?

  苏显泽:对于股权出让的决定,更多的是对企业的历史以及对企业所承载的使命的层面上考虑的更多一些。

  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才能在每次危机时都信心百倍地去面对

  新京报:细数苏泊尔目前可见的三次危机,第一次是虚假“压力锅爆炸”事件引起的纠纷,苏泊尔上市破发,以及目前的局面,如何评价自己这三次的表现?

  苏显泽:有媒体曾经用“乱云飞渡仍从容”来作为标题形容苏泊尔所面临的几次危机,我觉得这和苏泊尔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不无关系,我们对品质的态度、对工作的尽责,对公司文化的高度认同,使得每次危机我们都能信心百倍地去面对。

  新京报:2004年1月份,你曾说过在5年内要让父辈一手缔造的苏泊尔成为炊具行业世界第一,如今怎么看待当时的想法?加入SEB是一种方式吗?

  苏显泽:我想现在已经离这个目标更近了。

  从长远来看,一家企业在谁手上并不重要

  新京报:引入SEB,是否说明苏泊尔在现有格局下的发展,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遇到了瓶颈?

  苏显泽:未雨绸缪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苏泊尔要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就必定要对企业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泊尔并不缺钱,如果不采取与SEB合作完全可以一步一步走下去,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苏泊尔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这种情况2004年遇到过一次,上市后4亿元的募集资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二是需要更多技术上的支撑,在面向中高端的消费层面,技术卖点最主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SEB的发展轨迹与苏泊尔很相似,也是从压力锅生产介入小家电。SEB的技术与苏泊尔合作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因而这次交易更多地关注企业价值。比如说三星,这家企业的大股东全都在华尔街,但是人们都认为它是韩国的民族企业,因此从长远来看,一家企业在谁手上并不重要。

  从整体上说,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是很低的

  新京报:苏泊尔品牌在接下来的5-10年中,将会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技术、品种以及定位)

  苏显泽:与SEB的合作,会给国内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苏泊尔将在SEB的高端产品周围形成中高端产品的环护。从产量上讲,合作后的苏泊尔产量将是第二名的3-4倍,因此有更高的成本

竞争力。苏泊尔的销售额,我希望在3年内做到70亿元左右的规模,在10年内达到现在SEB的规模,大概是26亿欧元。

  以后苏泊尔的品牌会更加丰满和国际化,成为中国消费者现代化厨房的最好选择。

  新京报:对于竞争对手指责的垄断和价格战,你做何评价?

  苏显泽:我认为垄断的定义,应该是妨碍了消费者的利益。炊具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这个行业中中小企业非常多,苏泊尔定位于中高端,而更广大的农村市场里空间更大。从整体上说,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是很低的。竞争对手所指的垄断,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而说到苏泊尔会不会打价格战,苏泊尔过去12年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指责苏泊尔会在(股权交易)以后打价格战只是主观臆测。

  本报记者吴敏

  -交锋

  国内企业的技术超过国外同行

  ●陈美荣: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副总裁

  ●马德桃:沈阳双喜集团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

  烹饪炊具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新京报:我国烹饪炊具行业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马德桃:炊具行业是我国日用五金行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传统的专业行业,主要包括铝制品、铁制品、不锈钢制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相关企业近1500家。

  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上海和周边地区以及河南、广西、陕西等地。从业人员有80多万人。

  新京报:我国烹饪炊具行业整个市场份额有多大?利润空间如何?

  马德桃:据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生产和销售铝制品15.8万吨,铁锅1.2亿口,不锈钢炊具17多万吨。2003年炊具行业,主要品牌炊具的国内市场规模,在零售上是20亿至25亿元。但这个行业越来越饱和,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现在做出了品牌的企业利润可能会大一点,一般在15个点左右,其他的就相对较小了。

  新京报:国内企业对烹饪炊具的供给能满足市场需求吗?每年的进出口情况怎样?

  陈美荣:国内企业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2005年全国压力锅品牌的销售情况为:苏泊尔41.08%、爱仕达19.33%、双喜15.27%,其他的企业不足5%.但在国外市场销售中却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都是给外国企业做贴牌,因为中国烹饪炊具企业都刚刚发展起来。不过按照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现在该是打国际品牌的时候了,而且相信中国企业是可以走出去做国际品牌的。

  马德桃:我国烹饪炊具的出口额很大,苏泊尔2004年外销为3亿元,2005年达4.8亿元以上,预计今年这个数可达7亿至8亿元。但目前高端产品都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内企业长年与外国品牌合作,主要是给别人做贴牌,尽管现在也已越做越大了。

  目前烹饪炊具行业竞争很良性

  新京报:烹饪炊具企业在行业准入门槛上有哪些要求?

  陈美荣:目前整个行业除压力锅生产需要生产许可证之外,其他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行业技术门槛比较低,也很容易做。但是销售门槛高,没有一定的品牌实力是很难进入如联华、家乐福等全国大型连锁超市的。

  马德桃:行业协会对这个行业的各种产品都有各自的标准要求,其中有些是国家标准,有些是行业或企业标准。但是3C和GD13623是强制性标准。

  新京报:国内烹饪炊具企业各主要品牌市场竞争处于什么状态?

  陈美荣:这个行业到目前发展得很好,没有什么发展瓶颈而且还是充分竞争的。规模小的企业做贴牌加工,大的做品牌。如爱仕达自己的产品就是一半是内销,一半是给别人贴牌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很高,行业竞争很良性。

  如果收购成功必然会打破行业原有的良性竞争

  新京报:在技术水平、规模生产、经营等方面,国内烹饪炊具企业与国外同行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陈美荣: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技术超过国外同行,苏泊尔所谓的“合资的目的是用市场换技术”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在国内市场上,国内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比国外企业的要大得多,全国连锁超市里基本上都是国内品牌的产品。国外如做不锈钢刀具的双立轮,因为定位高端、价格昂贵,尽管在大型商场里都有销售,但基本上都是国内企业给做的贴牌。国内企业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足之处在于品牌知名度比不上国外品牌,尤其是在国际上,而且这个差距是很大的。

  新京报:目前国内多家烹饪炊具企业都反对法国SEB收购苏泊尔,但8月30日,苏泊尔股东大会还是高票通过了该收购案,对此你们怎么看?

  陈美荣:苏泊尔的收购表决被通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收购是正常的。但SEB是国际大企业,收购事件在欧洲也早就发生过。问题是它对苏泊尔只是想买它的品牌,而不会帮它打品牌,这一方面致使苏泊尔这个民族品牌消亡,另一方面可能会让SEB把利润转移到国外。此外,如果收购成功,必然会打破行业原有的良性竞争,甚至可能出现SEB在短时间内垄断国内市场,给整个行业带来灭顶之灾。

  马德桃:从苏泊尔的角度考虑,通过收购表决是很正常的。虽然收购也能带来市场和竞争,但国内企业的技术、生产并不落后于国外,国外企业只是看重中国人力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低廉,要把中国市场变成它的资源后备地。但是只有中国人才最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国外的产品不可能替代国内产品。现在国内产品的价格普遍走低,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到更实惠的产品。而一旦SEB收购苏泊尔最终成功,所有原有的格局都将被改变,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本报记者 桂衍民

  实习生孙友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