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全球石油交易中心终于落户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07:37 人民网-市场报
全球石油交易中心终于落户中国

上海石油交易所 图:市场报 江书程 摄

  

全球石油交易中心终于落户中国

上海石油交易所 图:市场报 江书程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建立现代石油市场和争夺石油定价话语权的竞争中,上海走在前列。8月18日,上海石油交易所鸣锣开市,在为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锦上添花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全球石油交易中心”之梦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争夺石油定价话语权

  也许是巧合,在上海燃料油期货即将迎来上市两周年之际,上海石油交易所成立,首先推出的交易品种也正是燃料油。燃料油是石油加工中在汽、煤、柴油之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重油。作为成品油的一个品种,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每年大约有5000多万吨的消费量,其中一半左右依赖进口。市场化是开展石油期货或现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燃料油在我国作为发展石油期货和现货的突破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期货与现货是互补关系,相辅相成,是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两大支撑因素。上海燃料油现货的推出,为国际燃料油市场价格体系中的“中国价格”增添了新元素。

  上海石油交易所自诞生时起,就确立了建成我国石油和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的目标。欲在我国建立现代石油市场的征程中,成为业界的“领头羊”,建成全球一流的石油交易中心,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发出“中国声音”。

  我国建立现代石油市场的努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1993年,以期货交易为主的上海石油交易所成立,交易品种丰富,涵盖了当时的石油主流产品。而且交易量充足,日均交易量达到了30万吨,最高纪录超过36万吨,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石油交易所的石油交易中心,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功,吸引了国际现货交易市场关注的目光。据当年在上海石油交易所工作的老员工回忆说,包括当时在亚洲现货交易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还来上海石油交易所“取经”。但是,到了1995年,随着我国石油

宏观调控体制的历史变化,石油产品的政府指导价彻底取代了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导的市场定价体系。“既然价格、买卖和市场都不存在了,交易所也就完成了使命,自然关闭”,上海石油交易所发展研究部主任张金泉解释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上海石油交易所随之完成历史使命,无奈关门,仅存在了两年,其地位随即被新加坡、东京等交易所取代。

  “中国因素”开始强势崛起

  12年过去了,我国的石油供需形势发生了巨变,重启石油现货交易成为现实需要,上海石油交易所迎来轮回的转机。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4年,石油进口首次超过1亿吨,超过国内石油消费总量40%,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且,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量的规模上看,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确具备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影响力上看,尤其是在定价权问题上,却遭遇无足轻重的尴尬境地。

  无足轻重的直接损失,是每年多掏数十亿美元的“溢价费”。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上海石油交易所总经理陈振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根本上看,是因为我国没有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最残酷的现实,不是石油资源的争夺,而是定价话语权的争夺。国际石油定价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国家石油市场成为一个主动者获利、被动者“挨宰”的场所。最典型的现象是,每年在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的时候,国际游资就会提前利用全球性的交易市场疯狂炒作拉抬

国际油价,某些资源国也会利用在石油定价权上亚洲缺少交易和定价中心的现实,使亚洲石油进口国承担“亚洲溢价”的代价。这对依赖石油进口而且石油消费增长迅速的我国而言,尤其不利。

  中国缺油,不缺符号和炒作投机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是解决石油短缺和贸易问题的根本之途。2004年,我国推出燃料油期货。作为石油期货的“排头兵”,两年来,上海燃料油期货已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后起之秀,“中国因素”开始强势崛起,为我国石油定价权的争夺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正如为了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立而奔波了十多年的“老石油”、现任上海石油交易所名誉董事长杨景民所言:“中国缺油,不缺符号和炒作投机。”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现代石油市场体系,仅靠发展石油期货显然不行,要坚持现货与期货两条腿走路。上海石油交易所经过3年多的孕育后诞生。从此,我国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将以完整的姿态前行。

  如今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坐落在位于上海浦东商城路山西路口的良友大厦三楼。站在大厦四楼,可以俯视整个交易大厅。不可否认,现在的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大厅还不够繁忙,甚至有些冷清。但是,正如纽约、伦敦等国际石油交易所的成长历程一样,随着

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东渐”,这里将越来越忙碌,直到成长为全球石油交易中心之一。

  人物链接

  谈到我国重启现代石油现货交易市场,杨景民是不可不提的一位核心人物。他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上海石油交易所的重新开业而四处奔波游说。作为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掌门人”,他对石油交易所更是情有独钟。谈起石油交易所这个梦想,他回忆起自己20多年前的美国之行。那是1982年,杨景民参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那里,他被交易大厅繁忙的现代交易场面所震撼。当时他就梦想着“有朝一日,中国也有这么发达的石油交易中心”。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人、中国石油报记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