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行业专题--航空业 > 正文
 

托起银鹰的翅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0:15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这里是一座熔炉,一个个带着“飞天”梦想的莘莘学子,经过四年的锤炼后,插上了强劲有力的双翅飞向新的人生;

  这里是蓝天骄子的摇篮,新中国的万余名飞行人才从这里飞出;

  这里是一所中国独一无二的大学,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校园、5个机场、160多架飞
机;

  这里是一所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蓝天学府”———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50载耕耘天地间,50载蓝天铸辉煌,用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人才,托起了新中国民航一架架翱翔的银鹰。

  创业篇:艰苦奋斗劳动建校

  大礼堂是草棚子,住房是用竹片子糊上一点稀泥建成的;

  自己动手,不仅修机场,建教室,革新教学设备,而且挖鱼塘,办农场,种粮种菜;

  上大课就在露天,模拟飞行,其实只是用木头做的飞机模型摆出飞机起降、飞行的各种姿态……

  原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党委书记饶盛椿的回忆片段,把记者的思绪带回了上世纪那个热火朝天的50年代。

  1956年,共和国的缔造者历史性地选择了“天府之国”,中国民航把历史重任交给了成都平原这片远离大城市的热土。当年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批文,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9月22日,国防部批复,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随即,大批优秀的人才和前苏联专家顾问开始向四川新津云集。

  饶盛椿回忆说,他进校已是1959年,是第9期学员。从东北的陆军某部,经过层层挑选,1000人中只挑了4名,他是其中的幸运者之一。来到当时的第十四航校,令他没想到的是,条件比原来的陆军部队还要艰苦。

  “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到处歌声嘹亮,很有朝气。”饶盛椿回忆起这段难忘的校园生活,显得很激动。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航校师生,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凭借简陋的设备设施,一边劳动建校,一边训练飞行。从1956年到1966年,共训练养成飞行员963人,满足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急速需求。

  文革十年,学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但教学训练仍然成绩卓著,有1345名养成飞行员从这里毕业,飞上蓝天。

  1981年8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从此学校跨入国家普通高校系列。

  从学员到教员,直到走上校领导岗位,饶盛椿同许许多多的飞院人一样,一直与飞院同呼吸,共命运。他说:“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严格管理,是飞院的优良传统,是飞院前三十年不平凡发展历程,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长郑孝雍也说:“这段艰苦奋斗的时期,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长篇:与国际接轨迎来新飞跃

  饶盛椿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飞院的发展始终紧扣着中国民航发展的脉搏。”这句话一再地被接受采访的飞院人重复着,也一再地被飞院和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印证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党委书记朱勇对记者说,是中国民航的大发展促进了飞行学院的大发展。

  1985年1月,乘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东风,飞院人踏上了大洋彼岸。次年1月,6架美制贝尔直升机落户飞院并投入飞行教学。

  1987年5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同年11月20日,学校增设飞机驾驶本科专业,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1988年10月,法国TB飞机被用于飞院初教机训练,1990年,夏延IIIA高教机的引进,又一次掀开了中国民航飞行训练史上的新篇章。

  “夏延飞机到现在都不落后。”飞院广汉分院院长李勇军告诉记者。夏延飞机也正是在这个分院最先投入高教机训练的。

  李勇军清楚地记得,他是第二批到德国汉莎航空学院接受夏延飞机改装训练的。他说,夏延飞机投入飞院教学训练,不仅实现了训练设备的飞跃,而且是安全管理和飞机维护理念的飞跃。“从运五飞机飞出去的飞行员与从夏延飞机飞出去的飞行员,知识面不可同日而语”,从夏延飞机飞出去的飞行员,经过简单的改装训练,就可以胜任B737和同类机型的副驾驶。

  1991年,飞院又作出了一项重大历史抉择:挥师中原,在河南新建洛阳分院,把一个训练团整体搬过去,使学校的飞行训练能力进一步加大。

  1998年,飞院成功实施了高教机单飞训练,开创了世界民航飞行员初始培养的先河。

  原来的苏式训练飞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逐渐被先进的欧美式飞机取代,延续了几十年的前苏联飞行训练模式也开始转向适应中国民航发展需要的欧美模式,偏居祖国西南一隅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上个世纪80年代,飞院的年训练量一般都在两三万小时,而进入90年代,年最大训练量达到了8万小时。飞院党委书记朱勇说,这一阶段“飞院的发展从低谷飞向高峰”。

  开拓篇:以飞为主综合发展

  2000年,以朱勇为党委书记、郑孝雍为院长的飞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接过了中国民航飞行人才培养最高学府的接力棒。

  当时,全国高等教育可以说是形势逼人。以“专”为特色,而自豪的飞行学院,教学资源之丰富在全国高校无与伦比,但每年招收几百名学生,除了飞行专业,就是空管专业,这与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固守不进就是退!”朱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时过五六年后听起来仍然让人感到一字千钧。面对中国民航的发展和全国高等院校改革的新形势,飞院党委重新确定了发展定位,果断提出了“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八字方针。

  郑孝雍说:“飞院一直是以单一的飞行员培训为主,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空中交通管制班也是为吸收停飞学员而设,这样的学校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此,我们重新制定战略,提出“以飞为主”指的是创精品和品牌,“综合发展”并非是指要办成综合性大学,而是为体现民航特色的大学。”

  从2000年开始,飞院先后建立了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工程、空中乘务、航空运输、计算机和外语7个二级学院共20个专业。

  2001年,飞院参照国际标准,着手对传统的飞行员培养模式再次进行改造,先后从美国引进了3架“斯瓦泽”直升机和12架“西门诺尔”中级教练机,使学校的飞行教学形成了初、中、高三级循序渐进的,紧密联系中国民航航班生产实际的训练新模式。

  2004年,飞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成为中国民航第一所获得教育部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所进行大学英语改革试点的民航院校。同年,飞院争创四川省“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获得成功。还是这一年,飞院取得了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仅引进飞机一项,飞院就斥资10亿元人民币。当年9月15日,飞院院长郑孝雍把6架CJ-1高教机的钥匙分别交给了广汉分院院长李勇军、洛阳分院院长王开寅、绵阳分院院长徐建民,从而翻开了中国民航采用喷气式高级教练机培养民航飞行员的第一页。据了解,目前全球选用这种先进喷气式飞机作为高级教练机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院校可谓凤毛麟角。这一年,飞院还引进了6架“西门诺尔”中级教练机和40架“赛斯纳172”、10架“小鹰-500”初级教练机、3架特技飞机和1架波音737-800全飞行模拟机,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了年培养飞行员1200人的能力。

  在2000年之前,飞院的在校生总计约1500人,现在已经达到近8000人,其中,地面专业学生约4000名,可以说,在5年内,学校的规模扩大了4倍。2000年和2001年,飞院每年接收培养的飞行学员只有200多名,2002年有300名左右,到了2003年,上升到400多名,2004年将近600名,2005年则达到1300名左右,而飞行训练时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万小时。今年飞院飞行训练时间将超过14万小时。

  党委书记朱勇坦言:“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行,不仅仅注重数量的递增,更重视质量的提高,真正把学院做大、做强。”

  院长郑孝雍也提出了“质量决定成败”的新理念。

  记者在广汉分院采访时,正值暑假,但校园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对于飞行训练来说,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训练场上,初、中、高3种教练机你起我降,分秒必争。“面对飞行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能觉得‘噢,这个世界太美好了’,必须保证信誉和质量,飞行招生专业的标准要提高,淘汰率必须保持原水平不变。”李勇军在烈日下的训练现场对记者说。

  挖掘潜力,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训练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民航交给飞院的又一历史重任。面对机遇和挑战,飞院人又一次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朱勇说:“在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发挥骨干院校的作用,飞院要解决人员跟不上的问题,培养更多、质量更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飞行员。”

  展望篇:创一流飞院建特色大学

  同样是帅气的外表,同样身着雪白的制服,年轻的飞行教员徐昊骏和他带飞的8个学员依次走进广汉分院办公楼二层会议室。

  徐昊骏1999年考入飞院,见证了“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方针给学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怎么变,作为新一代飞院人,徐昊骏肩上的责任没有变。毕业后他带飞了一年多中教机学员,现在又开始带初教机学员,飞机越飞越小,教学难度和压力也越飞越大,但他无怨无悔。他说,老师就是这样把他带出来的,他也要手把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把学到的技能、作风、意识传下去。他的话,让记者更深切地体会到“薪火相传”的真正意义。

  “感谢母校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迎来母校五十华诞之际,徐昊骏把这句充满深情的话送给母校。这句话,也正是所有飞院人共同的心声。

  50年风雨兼程,50年硕果累累。征鞍未解又扬鞭,现在飞院又站在了新的起飞线上。“

十一五”民航发展规划已经开局,建设民航强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飞院将再次担起历史的重任。

  从徐昊骏和他的学员身上,从烈日下繁忙的飞行训练场上,从美丽的园林式校园中,记者看到了飞院的未来。

  面向未来,朱勇告诉记者,飞院“十一五”发展方针已经确定,那就是:“夯实基础,扩大能力,进军高端”。

  面向未来,郑孝雍说了16个字:“卧薪尝胆、苦练内功、积极应对,争取主动。”

  伴随着建设民航强国的时代强音,飞院将向“创一流飞院,建特色大学”的目标奋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