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2:24 第一财经日报

  邢少文/文

  今年以来的医改措施,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试图改变以往重医疗、轻预防,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城市大医院,目前仍鲜见比较大的动作。

  而对于城市医改,最为棘手的问题恐怕并不在于反商业贿赂、惠民病房、费用公开这样的治标之策,而在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卫生部门“管办合一”是城市医改进程中饱受诟病的一种管理体制。由于卫生部门对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导致卫生部门家长意识浓重,而卫生部门的官员又大多数“出身”于大医院,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分配上难免出现利益倾斜,导致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部门利益垄断是医改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对这一管理体制的改革,亦试点过两种形式,一是“托管制”,一为“管办分离”。但目前看来,这种试点仍是蚍蜉撼大树,并有变质之忧。

  2001年,江苏无锡市曾首开先河试点“托管制”,即在公立

医院性质、职能、隶属关系和国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各项政策“四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将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经营机制、人事用工机制、分配机制和投入机制等交予医院管理公司管理。

  但在“托管制”之下,财政拨给公立医院的人头费,仍由卫生局来调控。医院要上什么项目,或者搞科研,再向卫生局申请经费。虽在机制上变原先的“养人不养事”为“养事不养人”,但并无触及“管办合一”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去年更有一些地方又进一步试行“管办分离”试点,即将卫生局定位于行业监管和公共医疗服务,成立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对国有医院的运营和管理,外界称之为“医疗国资委”。由此,卫生局会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主要精力集中于公共医疗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并对大医院的趋利化进行约束监督。

  然而,从目前医院管理中心的角色来看,由于其集医院财权与人权于一身,主要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经营,要考虑医院的发展与资产的增值、保值,这同样可能导致医院管理中心为考虑经济利益而怂恿医院商业化倾向。

  另一方面,如果说以前大医院扩张、申请财政拨款、资源垄断的问题出在卫生局身上,那么,如今这种现象会不会又转移到医院管理中心身上?

  如若卫生局能站在公共立场上对医院管理中心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当然是好事。但目前的事实是,医院管理中心与卫生局是平级单位,管理中心人员本就脱胎于卫生局。如此一来,就有了机构重叠,互相掣肘、扯皮之忧。

  此间种种,让人想起当年

卫生部一位领导调研江苏宿迁“卖光式医改”时对宿迁市卫生局局长所说的一句话:“你还是不是一个卫生局局长?”此言意味深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