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禾锻铸业遭遇硬件尴尬企业群难突困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01:15 中国经济周刊
人均仅3分耕地面积,30万的农业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占到了60%—湖南省嘉禾县,这个中国传说中的农业发源地,在当地农民自我觉醒和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选择了工业中相对“原始”的锻铸造业作为整个县域经济的支撑。而其“建设珠三角制造工业‘第一车间’”的愿景刚刚成型,就遭遇了尴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昌/嘉禾报道 从六年前的“嘉禾高考舞弊事件”到两年前的“嘉禾商贸城拆迁事件”,嘉禾政府经受了两次火一样的烘烤。今年8月,当往昔尘埃落定之后,记者再次来到嘉禾,却目睹了一场正在进行的“铁器时代”的革命。 从“谷仓”到 “锻铸造业基地” “向南,这是嘉禾发展锻铸造产业的方向。”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清代文人李元度曾这样描述嘉禾:“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 但这个传说中的“谷仓”,却并非种粮食的好地方。据了解,嘉禾人口35万,面积仅699余平方公里,人均仅3分耕地面积,被称为湖南人口相对密度最高的县。由于地少人多,30万的农业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占到了60%。因此,嘉禾人要面对比国内大多数县更为严峻的问题: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 多年前被外界誉为“湘南第一圩”的湘南地区小商品集散地嘉禾,曾拥有湘南地区最大的牛市、布市和小五金市。伴随时代的演进,牛市和布市逐日退出,具有传统优势的小五金(锻铸造业的子行业)被保留并得以壮大。 在距离嘉禾县城不远的塘村、袁家、车头等乡镇,与国内绝大多数的乡镇沿街风景不同的是,这里的乡镇沿街数公里之内,户户是工厂,家家办企业,且“清一色”地从事锻铸造业。 “锻铸造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嘉禾县县委书记曹建平说,“嘉禾距广州400多公里,离韶关仅200公里,向南,这是嘉禾发展锻铸造产业的方向。” 据嘉禾常务副县长王建球介绍,目前嘉禾外出务工人员有8万多人,其中约5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锻铸造业。“在中山、番禺、韶关搞锻铸造的,大部分都是嘉禾的人。” 据了解,目前嘉禾生产的扳手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40%;钳子占38%—40%;镰刀占30%左右;钢锄最高时占全国85%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仍维持在60%左右;广东、湖南等地的主要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性铸件也是来自这里。“如果说郴州市是粤港澳的‘后花园’,那么嘉禾县则是粤港澳锻铸造业的‘主基地’。”嘉禾县财政局的一位官员如此评述。 “筑巢引归雁” 遭遇硬件尴尬 “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但这需要财力,也需要时间。” “打造全国锻铸造业的龙头。”这是嘉禾县委、政府“喊”出的口号。在嘉禾官员看来,锻铸造业将是其冲出内陆县域经济“牢笼”的最大希望。 嘉禾锻铸造业的真正大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末至今的“筑巢引归雁”政策:采用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有一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一举措颇见成效,该县锻铸造企业的数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100多家发展至1000余家。 县委书记曹建平的愿景是,力争通过2—3年时间,引导一半以上的嘉禾籍在广东创办的铸造、锻造企业返乡创业,“快速形成锻铸造产业集群,建设珠三角制造工业的‘第一车间’。” 为锻铸造业升级做准备,嘉禾新建了坦塘工业园,仅财政投入就达到了3000万元,对嘉禾政府来说,这可谓下了“血本”。 但事与愿违,尽管园区有许多优惠政策,仍有一些回乡创业的老板“不领情”。 “在这里有两个不方便,一是广州现在已经是全国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之一,什么材料都有,我们的材料要从那里往嘉禾运,成本略高;二是地价也不便宜,广东偏一点的地方,十来万也可以拿到地,而这里一亩也要六、七万,优势不大,况且广东还可租地,2万元一亩,一租就30年。”雷氏铸造有限公司的老板雷玉王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而嘉禾县政府官员也颇感为难,前者是市场的原因,比照这里的优惠政策,加上这里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总成本并不会高。”至于工业用地的价格,该官员对记者解释:“征地七七八八加起来,无论怎么样都要4万多一亩,再加土地平整等等,6万元已经是成本价了,全省都是这个价,而且我们又受政策的限制,不能像广东那样的卖地租地。” 还有的投资者认为嘉禾的配套设施费用偏高:“在广东接个水龙头不过二三百元,这里乱七八糟加起来就七八百块了。” “广东的基础设施十多年前就完成了,而我们这里却要重建,一户的配水设备就是一百多万元,收的钱其实连利息也不够。”一位嘉禾政府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但这需要财力,也需要时间。” 企业群“困局” “扳手做得再精致,也无非是把扳手。” 因锻铸造业有一定粉尘、噪声和有害气体,加之受科技含量不高、利润率较低、劳动力密集等原因影响,故近年逐步从沿海发达地区中转移出来。 别人眼中的“夕阳产业”,嘉禾人却看成了“香饽饽”。 “对于一个软件(政策)和硬件(基础设施)都比不过人家的内陆县城来说,还有比这更实在的办法吗?”嘉禾县常务副县长王建球认为,像扳手、钳子之类的小五金以及为现代机械制造工业提供基础性铸件的产品不可或缺,该产业必需要有承接地。 而艰难的财政,也让嘉禾离不开锻铸造业。2005年,嘉禾县财政收入1.4亿元,主要有5大块,其中煤炭贡献最大,为5000万元,其后依次是锻铸造业、烤烟、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建安税,锻铸造业为1700万元。 对于这5大税源,王建球扮掰着手指对记者说:“煤炭这一块,大概最多还能开采个三五十年,增长的潜力不大;烤烟目前基本上也到了极限,如果稍不用心,还有下滑的可能;行政事业性收费只有往下走,今后真正有发展前途的就只剩下锻铸造这一块了。” 但被寄予厚望的嘉禾锻铸造企业群,却普遍面临科技含量不高、市场门槛低、无序竞争等问题。 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神龙公司总经理李军向现在如坐针毡,这家专门生产钢锄的企业目前“可以说已经没有利润可言了”。 李军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把钢锄重1.7公斤,乘以现在的材料价每公斤2.9元,硬成本为4.93元,而每把钢锄市场只卖到5元,毛利润仅为7分钱。“做锄头的太多了,原材料乱涨,同行又滥价,还有人卖到4块9。” 而年产值愈3000万元的兄合铸造厂,去年仅上交税收80多万元。该厂负责人透露,做一个铸件大多只有3%—5%的毛利润,有的还不到3%。 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虽然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但却一筹莫展,同时期望靠科技投入来改变现状也不现实。“工艺当然要不断改进,”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的湘江工具厂负责人周银屏也摊开双手笑着说,“不过,扳手做得再精致,也无非是把扳手。” 并且,因锻铸造业对科技和资本的要求不高,一旦某个产品的利润走高,本地其他企业甚至国内其他地方就开始一涌而上,以此造成无序竞争。 一边是竞争力较低的锻铸造企业,一边是还欲把该产业做得更大更强的当地政府。除了为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之外,当地政府对如何引导该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的发展上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王建球思考良久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也许可以在培育龙头企业和打造知名品牌上做些工作吧。”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