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亚:加快建设坚强国家电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9:50 中国电力新闻网 | |||||||||
加快建设坚强国家电网 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 [摘要]本文从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出发,分析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能源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国内;阐述了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能源需求增长强劲,供需矛盾日趋紧张,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受需求预期、生产能力、储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较大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世界能源将继续维持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保障供应和保护环境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共同研究的战略课题。 立足国内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力争2020年以能源需求翻一番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作为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供应面临巨大挑战。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一次能源蕴藏总量比较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煤炭资源占全国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0%以上。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煤炭资源的2/3以上分布在北方,水能资源的80%在西部,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但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能源消费不到发达国家的1/4,能源供应压力较大。同时,能源发展中还有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70%,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东部地区已基本没有大气环境容量空间。二是资源配置矛盾突出。长期以来,电源建设就地平衡思想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大规模、长距离北煤南运的基本格局。近几年,电力供需紧张,东部地区火电机组装机增长迅猛,运力紧张,煤价上涨过快,小煤窑发展失控。从长远看,东部山东、河北、辽宁等产煤大省的煤炭资源面临枯竭,而江苏、浙江、上海等缺煤省(直辖市)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通过煤炭长距离运输、就地发电、自求平衡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不但运力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将十分突出。三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我国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落后。煤炭工业产业集中度低,增长方式粗放,清洁化利用较差,煤炭企业的回采率平均只有40%左右。小火电机组比重较大,全国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的火电机组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30%。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四是利用国外能源的难度和风险加大。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5年我国能源自给率达到90%以上,但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2.9%,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国际环境对我国石油的大规模进口较为不利,成本也越来越高。 总体来看,我国能源发展存在供不应求、结构失衡、效率偏低、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走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一是我国地域广阔,能源资源储量比较丰富,通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综合利用各类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二是全球日益加剧的能源供需矛盾限制了我国大量进口能源资源。三是过度依靠进口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四是有利于减少国际上“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国际能源合作外部环境。 我国能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需求特点出发,顺应国际能源发展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的潮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针,加大能源开发力度,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在国内能源开发环节,高效清洁开发煤炭资源,推进煤电一体化、集约化开发,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在能源输送环节,综合运用输电、输煤、输油和输气等能源输送方式,提高能源输送和配置效率,建立全国乃至更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格局。在能源消费环节,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加大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程度,特别在交通运输行业,加快发展交通电气化事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减少对相对缺乏的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国际能源合作环节,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对我国能源供应进行有效补充,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发展特高压电网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力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格局。电网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能源、特别是电力输送的枢纽,具备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功能。电网越坚强、覆盖范围越广,越有利于提高能源优化配置的规模和效率。研究表明,特高压电网具有大容量、长距离和低损耗送电的特点。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国家电网,对解决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实现能源资源集约化高效开发的根本要求。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高效开发煤炭资源和提高水电开发率对提高能源供应能力至关重要。在煤炭开发方面,提高我国煤炭能源开发效率,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我国将建设神东、晋北、蒙东、宁东、陕北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占全国煤炭储量的70%以上,形成若干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煤炭基地。我国发电用煤超过煤炭产量的50%。煤电就地转化和长距离运输后再用于发电是煤炭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受运力、运输损失、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就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同时,还可将不适于长距离运输的褐煤及洗中煤等低质煤就地转化,提高利用水平。这些大型煤电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距离负荷中心较远,只有通过特高压电网才能实现其电力的大规模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在水电开发方面,我国蕴藏量大、开发率低的西南水电基地距离中东部负荷中心1000千米~3000千米。西藏可开发水电容量约1亿千瓦,距中东部负荷中心3000千米以上。常规的500千伏电网难以满足西南水电大规模外送,特高压电网是大规模经济开发西南水电尤其是西藏水电的唯一有效手段。在我国西部加快开发金沙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在西北部集约化开发大型煤电基地,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将西部水电和北方煤电远距离传输到东部沿海等负荷中心,不但有利于保证东部电力供应,还有利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核电开发方面,我国规划在东部负荷中心建设若干座大型核电站,作为我国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建设坚强的电网,以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实施“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特高压”战略,可以大大提高我国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这将是我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达到2.5亿千瓦以上,其中通过特高压传输的容量约2亿千瓦。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实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方式的必然选择。实施能源大规模、大范围优化配置,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我国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问题,究其根源,是能源配置方式、特别是电力发展方式不适应资源与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格局引起的。其中,油的紧张是资源短缺问题引起的;煤电运的紧张,则是追求局部区域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引起的。电力发展方式问题的实质,是对电网功能定位不到位,电网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导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树立全国范围能源平衡的思路,综合考虑输电、输煤、输油和输气等能源输送方式,建立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的基本格局。输电与输煤是我国能源输送的主要方式,二者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加快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能源输送提供快捷、高效的电力“高速公路”,可以充分发挥电网的功能,提高能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长距离运输造成的污染、浪费和成本升高,对促进全国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显著作用。经过初步测算,北方煤电南送1亿千瓦,每年将减少东部地区原煤消耗2.3亿吨。 电网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和载体。市场越大,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效率越高。通过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培育和发展国家电力市场,可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跨大区、远距离的电能输送和交易,有效调节电力供求关系,引导电力投资,更好地调节电力平衡,提高效率和效益。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电力行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对长距离输电而言,电压等级越高,电网损耗越低。与500千伏电网相比,特高压电网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送功率为400万~500万千瓦,是500千伏交流的4~5倍,理论损耗为500千伏交流的1/4左右;±800千伏直流,输送容量640万千瓦,为±500千伏直流的两倍多,电阻损耗只有±500千伏线路的39%。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优化电网结构等措施,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线损率可降低0.3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线损电量11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超过400万吨。同时,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为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机组的采用提供了坚强支撑,有利于电力工业整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我国地域辽阔,时差、季节差明显,且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电力负荷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设特高压电网,通过优化电网调度,可以减少事故和检修备用,获得错峰、调峰和水火、跨流域补偿效益。根据规划,2020年,华北—华中—华东形成坚强联网,可减少备用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减少弃水电量约60亿千瓦时。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推动电力工业技术升级的基本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发展特高压电网,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自主开发特高压技术及其设备,有利于提升我国电网技术、电力设备制造和相关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坚强的电网还能为火电、水电和核电技术的升级创造有利条件,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和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平台。电网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电网技术的跨越,有利于推动电力行业乃至整个能源工业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实现整体技术升级。 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我国拓宽对外能源合作领域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对外能源合作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方式。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各种风险不断增大,不稳定因素增多。毗邻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加强国际电力合作,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周边国家能源资源的经济开发利用,是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据测算,周边国家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送到我国负荷中心,经济性较好,具有竞争力。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积极开展同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和跨国输电,其中,中俄电力合作项目已纳入两国政府能源合作框架。为尽早实现对周边国家能源资源的大规模经济利用,加快特高压电网发展十分必要。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亿千瓦,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亿千瓦以上。电网发展面临重要历史机遇和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刻不容缓。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我国能源行业中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责任。我们有信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努力实现“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