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盛辉钛业:小公司的产业化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2:1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丁凯 大连报道

  2003年11月创办盛辉钛业(即“大连盛辉钛业有限公司”)的时候,蒋志做好了亏损两年的打算。他和两位海外归来的大学同学都是材料学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他们打算把手中的三项专利技术变成可以规模生产的商品,也就是产业化。而蒋志知道,中国有数不清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挣扎在产业化的生命线上,处境艰难。

  “产业化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投入,是民营中小企业无法独力承担的。”蒋志说。但盛辉钛业并没有像预计那样走向亏损,而是在2004年开始盈利,2005年还实现了近200%的增长。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周期已经从20年缩短到10年左右,但这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来讲仍然过于漫长。没有足够的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各级科技部门拨款支撑,在初创的数年内没有订单、持续亏损甚至濒临倒闭,几乎是中国各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共同遭遇。

  盛辉钛业选择了钛合金材料这个需求巨大的市场,并与中科院合作组建工程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这让他们在最为艰苦的产业化阶段免于困顿。

  市场至上

  蒋志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材料学硕士,曾在1997年创办了一家从事不锈钢精密铸造的企业。

  蒋志懂技术,但他首先是个商人。从最初进入钛合金领域,蒋志就试图让科研成果为市场服务,这与不少技术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技术至上的思路刚好相反。他看到自己经营的不锈钢精密铸造企业正面临整个行业角逐低端产品市场的景况,便开始考虑寻找一种新材料,替代不锈钢,取得在精密制造高端市场的

竞争力。他发现在精密铸造市场,有35%的产品可以用钛合金材料替代不锈钢,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与钛相关的企业都保持着超过20%的年增长率”,因此决定创办盛辉钛业。

  在西安,生产压电陶瓷变压器的西安康鸿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产业化的泥淖中挣扎了6年,创办者陈耀强因看好

清华大学压电陶瓷变压器的成型技术而与之合作,却在其后花费大连时间和精力寻找产品应用领域。

  但给康鸿带来最大订单的却是他们在无意之中开发出的副产品——家庭用负离子发生器。这让苦苦寻觅产品市场的康鸿猛然醒悟:应该用短平快的民用产品支撑漫长的科研和产业化进程。

  “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承担不了把所有精力都用于产业化研究的风险。必须让高端的钛合金材料降低身份,开拓普通民品市场。”蒋志设定了这样的产品路线。盛辉钛业的专利技术集中于医疗器械和医用植入材料方面,他们为此而着力开发医用齿科材料,心脏支架和人工关节;他们看到日本有60%的眼镜框架采用钛合金材料,就开始研制相关产品;

高尔夫运动逐渐被更多的中国人接受,他们就围绕高尔夫球杆头的制造开发钛合金材料。2005年,他们的销售收入中,以上几类民用产品占据了70%。

  联手中科院

  盛辉钛业在钛合金材料和产品方面的开发能力,主要来源于他们在2004年与中科院合作组建的工程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中科院金属所不仅是中科院系统的大所,也是国内钛合金研究领域的顶级研究所。

  工程中心的运转和研发费用由盛辉钛业负责,而技术转化为商品之后,中科院与盛辉钛业按照三七比例分成。2005年,这个中心被升级为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

  开发民品是为了支撑高端产品的研发,而选择高端研究路线,几乎是盛辉钛业惟一的生存空间。盛辉钛业创办时,国内钛合金材料和产品制造的领域已经是强手林立:宝钢拥有世界级的钛合金生产线,以生产大型钛合金板材、薄带和管材见长;盘踞西安的西部超导和东北沈阳的部分企业则以钛合金棒、线、丝材为主,围绕航空、航天和军事应用领域开发产品。惟独在高端钛合金材料生产领域,竞争企业较少,市场格局尚未划定。

  为了保证专利技术不外泄,盛辉钛业投入300多万自建了熔炼炉,并成为这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有炉子”的企业。但选择高端产品市场,也让实力尚弱的盛辉钛业明显地拉长了战线:“我们的每种产品都是为不同客户专门定制的。我们选择的是那种绝对规模不是很大的市场,但专业门槛较高,而且品种多,单位批次很小,一般企业不愿做或者做不了的。”

  这种生产现状让盛辉钛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蒋志开始四处寻觅投资和管理人才,以驾驭庞杂的产品体系。他并不希望盛辉钛业与国内同行在国内市场正面竞争,而是希望在“替代进口”方面打开市场,目前他们已经有40%的收入来源于此。

  因此蒋志还希望引进资金,把这个工程中心升级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我们希望国家能重视这个中心,扶持它成为整个行业产业化服务的工程中心。”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