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无抗奶新国标将洗牌乳品行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16:12 中国经营报

  文/本报记者 高素英

  奶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牛奶质量安全的关键。近日,来自“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的消息称, 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已经定稿,强制规定把“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列为国家必备检测项目。据了解,修订稿已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相关专家委员审核,无抗奶新国标有望近期正式出台。

  奶农将增收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指出,实施“无抗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奶源管理工作,如通过完善兽医服务网络、健全奶牛健康档案、将健康牛与病牛分开挤奶、“有抗奶”议价收购另行处理等等来实现原料奶的“无抗”化。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奶源建设整体状况并不太令人乐观,牧场奶源的质量相对而言管理控制较为容易,但“千家万户”式的奶牛养殖散户质量控制并不简单。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乔光华表示,国内企业现大多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原料奶的生产,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比较松散,这种经营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使农户避免机会主义倾向,难以控制农户在短期利益驱使下的不规范行为。在散养的条件下,各家各户的饲养管理方式不同,奶牛出现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但整体而言,奶农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普遍相对较低。

  早在2002年的“无抗风暴”时,曾有业内人士担心拒收抗生素超标的散奶会对养殖水平不高的奶农造成严重打击,甚至破产,影响奶农的经济利益。但在另一方面,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购原则后,奶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入有可能相应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国标的压力下,将有更多的乳品企业帮助奶农提高“无抗”养殖和管理水平,同时逐步推行“优质优价”的收购,从而增加奶农的收益。

  “无抗”将成为消费趋势

  虽然目前《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新国标尚未正式出台,但部分乳品企业对此已有了解,也纷纷开始加紧“无抗”练兵行动,对奶源建设投入更多资源支持。

  事实上,“无抗奶”曾经经历了一次市场风暴,但当时“无抗”奶仍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无抗奶”事件之所以能引起高度关注缘于人们对

食品安全的重视。因此,无抗奶实际上迎合了人们的健康需求。

  由于新国标把“抗生素残留”纳入强制性检测项目,加上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无抗奶”的消费需求将会全面增加。

  企业运营成本将增加

  尽管市场需求量会增加,但是乳品企业要想做到“无抗”生产,必须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添置价格不菲的相关检测设备,长期购买试剂盒等检测耗材;并且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帮助奶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同时还要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奶站或奶农提供“无抗”检测合格的原料奶。这一切无疑都将大幅增加企业生产运营的综合成本。

  专家指出,新国标的出台,对我国1500家左右乳品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不适应新国标的将被淘汰,或者被大企业收购,“无抗”新国标又将成为一个新的行业洗牌的契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