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拒绝灯下黑 黄石三年苦寻经济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2:2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思睿 发自武汉

  黄石,因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而素有“钢铁摇篮”之誉,但因毗邻特大城市武汉,这座经济基础较好的中等城市也面临着“灯下黑”的压力。

  该市2005年GDP总量居湖北省第四位,但当年用电量占全省第二;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76%,低于全国和湖北省的平均值。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同时又面临着资源萎缩的困境:原有的600家矿山,目前仅存200余家,产量不及鼎盛期的一半。

  本月11日,建设部透露,中部地区将重点规划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其中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在10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8个中小城市,黄石也在其中。

  黄石能够乘势改变?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

中部崛起论坛中,黄石市副市长董尚荣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笑言,以前觉得“黑”,现在的感觉好多了。

  《第一财经日报》:武汉城市圈在2003年开始形成。日前,这个城市圈又被建设部确定为中部重点规划的城市群之一。位于圈内三年,黄石得到了哪些好处?

  董尚荣:具体而言,城市圈拉近了黄石与其他区域的距离,圈内水路、铁路和其他高速公路也在陆续修建,进出口通道更加畅通、快捷,为经济往来打下硬件基础。

  特大城市的各类软资源也更多地能被中小城市利用。通过武汉城市圈,有助于打造高科技的黄石,借助武汉大专院校密集、科技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三的优势,使黄石产业调整有了近水楼台的优势,频频从武汉引进科技项目,引进人才。

  利用这些软资源,黄石产业结构正在得到调整。这个城市有“钢铁冶炼的摇篮”之称,但现在钢铁、水泥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承受着环境生态的压力,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现在,黄石的钢、铜产量分别提高了几十倍、十几倍,但污染物排放量却在下降,这是城市圈给予的效益。

  《第一财经日报》:我国区域经济的差距,不仅在于大城市间的差距,更体现在中小城市经济活力的比较上。黄石是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之一。对于拉近与沿海中等城市差距,黄石有怎样的动作?

  董尚荣:为了拉近与其他同规模城市的差距,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一个对外开放的环境要营造政策高地,只要引进的资金、产业、人才有利于黄石的发展,政府从政策上都会给予鼓励、优惠。还有东部沿海部分产业梯度转移,这也是拉近差距的好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在湖北省,武汉贡献了全省几个主要经济指标约1/3的份额,而对于与大城市捆绑起来的中小城市,又有怎样的压力?

  董尚荣:以前觉得“黑”,现在的感觉好多了。城市圈是漫长、动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立竿见影。实际操作中,圈内应有同等的政策制度、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各种平台,这样才能缩小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间的差距,使城市圈不只是一种口号、概念,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这个进程中,中小城市肯定会感受到压力。比如,黄石经济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粗放,我们正在将链条不断延伸。一般的钢几千元一吨,现在用于“神五”、“神六”、“神七”飞船的精品钢来自黄石,一下将黄石的钢业附加值提高到300多万元一吨。产业精加工、以往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高耗能产业等,都需要改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