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若严格执行标准一半企业见光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2:07 第一财经日报

  广东省开平侪达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生:

  本报记者 李溯婉 发自广州

  “1998年生产6万件滑雪服的利润等于现在生产40万件的利润,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企业自身利润问题。”广东省开平侪达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生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该公司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被动进行的。

  不过,进入了跨国企业的采购体系后,订单比较稳定,从这点来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又是有利的。

  逐步推行

  张毅生还谈到,推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逐步进行,不是一下就能做到位,该企业8年来在不断地投入,例如,改善工人的住宿环境,给工人的宿舍装上电风扇,将来条件允许的话,也许还会给他们装上空调。此外,提高工人的福利保障,现在除支付700名工人的工资外,还平均每月给每人至少支付300元其他费用。

  1998年,为了接到美国 Timbeiland 公司长期合作的订单,张毅生答应了对方查厂的要求,开始在工厂里做各种努力来达到对方的劳动标准。

  据反映,Timbeiland 每年都会验厂一次。跨国企业对企业查厂多数是每年一次或半年一次,对于1000人以下工厂一般每次为期两天,如果加工企业连续多年达标还可以免检。

  张毅生谈到,Timbeiland公司查厂的内容主要是看工厂是否存在严重加班、是否雇用童工、最低工资、工会组织情况、工人的工作及住宿环境等。

  欧美规定一周不能超过60个小时,在40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外可以允许加班20小时,但必须支付加班费用。“我们采取计件的薪酬计算方法,没有查厂前,我们要求工人加班可以不给加班费或少给,但按对方要求,加班费是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资的两倍,这样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张毅生说,“因此,我们重新调整方法,减少加班,提高正常工作时间内的效率,并对订单有所选择,尽量接单价好的订单。”

  他认为,美国Timbeiland公司对供应商劳工标准的要求类似SA8000,但比SA8000 更严格。事实上,中国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已较为严谨,一些规定甚至高于国际劳工标准。只要企业严格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通过跨国企业的查厂并不难,该企业在1998年第一次被查厂时就顺利通过。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向侪达这样顺利通过。资料显示,某国际著名认证公司1998年以来对我国1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社会责任审核(非认证),发现在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健康安全等方面,大多数企业都不合格,其中有55%的企业考勤记录不正确,41%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38%加班工资不足,53%无急救措施,66%无个人防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55%特种设备没有定期检查,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还达不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张毅生认为,如果严格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至少有一半企业见光死,特别是做内销的企业。

  美国社会责任国际(SAI)亚洲项目主管MARTIN承认,跨国企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出发点并不是从道义上,而是为了减少其

供应链的采购风险,确实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规范的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内外标准不统一

  “最低工资是一个令企业比较头痛的事情。”张毅生强调。

  欧美一般按小时计算工资,而中国不少企业是采取计件的方法。计算方法不一样致使查厂时会发生一些矛盾。

  张毅生反映,“一些查厂人员水平不高,对工厂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不大理解,常质疑计件工资是否合理,并认定不达标。这需要工厂不断与其上级沟通,向其解释当地法律,只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我们达到《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跨国企业最终还是会将订单交给我们。”

  “广东省最近对最低工资的标准调整对我们冲击很大。广州市由去年的600元上调至810元,我们所在的江门市从490元上调到600元,上调幅度为21.5%。我们已预料到政府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而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但调整步伐似乎快了些,对我们这样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来说影响比较大。”张毅生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