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片出口锐减中国票房成救命稻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6:29 第一财经日报
业内人士分析,韩片在日本市场,走的是商业主流片的路线,靠的是导演和明星的号召力。但是,明星的号召力能持续多久呢,韩星那种千人一面的魅力到底又能持续多久呢 本报记者 陈榕 发自广州 2006年,对韩国电影圈来说,不是好年份。韩国国内市场,由于电影配额制度改革,国产片义务放映天数被大幅缩减。国外市场更是遭遇滑铁卢,出口急剧下滑。内忧外患,是该韩国电影出新招的时候了。 日本拉响预警国内市场饱和 据韩国映画振兴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电影出口额较去年同期竟缩减了58.3%,而同期,其对亚洲地区的出口亦有相应63.5%的减少,日本市场更是大幅度萎缩,其占整个韩片海外市场的比重下滑了约24个百分点。 据熟悉韩国电影市场的人士介绍,因为韩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太倚重日本,韩片日本市场的萎缩,直接导致其整个海外市场的萎缩。 翻看韩国影史历年来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韩片开发海外市场,亚洲区的重要性日益加重。2003年,亚洲区占其整个海外市场的比重是51.4%,仅一年之后,该比重就上升到71.8%,去年更是达到了87%。而在亚洲区当中,日本又是重中之重,集中了超过70%的韩片海外市场份额。 而在韩国电视剧热透了的台湾市场,韩国电影却是收入甚微。 另外,在韩国国内,电影市场可拓展空间有限。今年7月1日,韩国电影配额制度发生改变,韩国国产片的义务上映天数从全年146天被砍成73天,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配额缩减会降低韩片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而且,这种降低会在明年表现得更为显著,因为今年只实行了半年的配额缩减,实际算下来,今年的配额天数是109天,而从明年全年实行新配额制起,韩片在国内将面临更大的市场考验。 韩星的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分析,韩片在日本市场,走的是商业主流片的路线,靠的是导演和明星的号召力,像《外出》凭借一个美男裴勇俊而大卖并以700万美元创下纪录(现在这个纪录已经被《雏菊》打破),就是绝好的例子。 但是,明星的号召力能持续多久呢,韩星那种千人一面的魅力到底又能持续多久呢?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研究生沈芸的观点也许可以代表一类人群,她认为,韩星给人的感觉过于相似,且韩片的故事也较雷同。另外一位研究电影史的圈内人士也表示,从各种迹象上看,韩国片的生命力虽然还在,但目前已经接近顶峰状态。 不过,华谊兄弟公司海外发行经理毕斐宁认为,仅凭一次数据变化认为韩流退却不够谨慎,电影市场的变化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某个时期同时有几部票房特别出色的影片就会把总数拉得很高,而恰好某个时期所放映的影片可能都表现平平,因此,单个数据比较难以说明问题,韩片是否不如从前,还应当继续观察。 同时,亦有熟悉日本电影市场的人为韩片支招,认为韩片也应当尝试打开当地比较有前景的艺术片市场。因为日本观众对国际各类电影节展的讯息比较敏感,对艺术片有较多认知。《第一财经日报》则了解到,事实上,韩片拓展海外市场时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特点,以欧洲市场为例,就以艺术片种取胜。 拓展第三市场 向海外发展,将成为抵御韩国影片国内市场缩水的重要途径。文化同源性让韩国文化产品在亚洲大放异彩,继日本之后,中国无疑是一个新的希望所在。 不过据记者调查,目前在介入中国市场时,韩国人仍显得保守谨慎。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大领域来说,现在介入最多的是在放映领域。据保利博纳的总经理助理关雅荻介绍,韩国的MK电影公司与东方神龙和保利博纳三方合资的公司东方明姜的业务重点就是影院管理。 “因为韩国国内的影院市场已经达到饱和,韩国现在有1500块左右的银幕;他们需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而就整个亚洲地区来说,日本已经比较成熟,韩国人自然会关注中国市场。中国只有不到3000块银幕,发展空间相当大。”关雅荻说。 除了MK电影公司之外,韩国其他的大放映商也已经渐渐进入中国,如CJ娱乐集团。不过CJ目前的中国业务对电影本身涉入不多,更多的是在娱乐周边产业。 事实上,切入一个新市场,影院大概也是最容易着手的领域,而发行需要更多实力和技巧。同时韩片在中国也难以与美国大片相抗衡。今年初上映的由全智贤主演的《雏菊》已经算得上是韩片在中国票房的数一数二之作了,也只有1000万元左右的进账。 毕斐宁介绍说,长远来看,韩国仍希望在中国的制片和发行领域有更多的发展,合拍片就不失为一条捷径。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