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凉茶北伐大获全胜可口可乐惊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6:25 第一财经日报

  业内专家称:可口可乐曾欲参加凉茶行业标准的制定,遭婉拒

  本报记者 伍静妍 发自广州

  早在2003年,没有人会想到,凉茶这个一百多年偏安于广东省的地方性饮品,会行销全国。

  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日前称,包括王老吉、星群药业等21家凉茶生产企业在内,广东凉茶今年产销量可望达到400万吨,而2005年可口可乐在内地的产销量是317万吨。可以肯定地说,“土炮”首次战胜“洋枪”。

  “非典”引爆凉茶全国扩张

  “凉茶?可能是‘凉着喝的茶’吧!”最早给广东凉茶打出名堂的王老吉药业市场部负责人贺庆依然记得,2000年他曾经到北京去做凉茶的市场调查,发现不少受访者对广东凉茶一无所知。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国性“非典”,给广东凉茶空前的扩张机会。张俊修称:“当年全国防治‘非典’的用药目录是由广东制定的,根据广东人用药习惯,许多清热解毒类的药品被列入其中,其中,广州药业集团的‘广东凉茶颗粒’等也列入该目录中。”

  当时,广州羊城药业(后改名为“王老吉药业”)与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下称“黄振龙”)是广东凉茶扩张的两支生力军。

  原来凉茶的形象是:小街巷,小铺头,一把大水壶,几个大茶碗,碗里装着黑乎乎的液体。王老吉药业第一个把凉茶的配方作适当调整,并把其包装入“利乐包”。而港资公司广东加多宝则给“王老吉”凉茶设计了时尚的红色易拉罐包装。

  两款不同包装的“王老吉”,走出广东,在温州打下省外的第一个市场,继而北上北京,然后辐射到东部沿海及西南一带,目前在福建、浙江、北京、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销售异常火爆,甚至遥远的西藏也可以找到广东凉茶的身影。

  王老吉迅速由地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也让凉茶的概念走向了全国。

  而广东知名凉茶铺黄振龙,则通过连锁的形式一方面统一了传统凉茶铺的形象,一方面还用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改变了作坊式的凉茶经营模式。

  继黄振龙之后,邓老凉茶、王老吉、清心堂、黎泉等不少连锁经营凉茶铺的加盟做大了凉茶市场这块

蛋糕。凉茶不但摆上大街小巷的销售终端,连火锅店这种渠道凉茶也是一往直前。

  随着省外凉茶市场的空前高涨,较早开发省外市场的红罐“王老吉”、利乐包装“王老吉”供不应求,屡屡脱货。黄振龙、邓老凉茶、广东三水华力等饮料企业也开始加盟包装凉茶的队伍中来。

  如今港资企业广东加多宝公司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20多亿元。2005年,仅在北京一地就实现了4个亿的销售收入。

  而王老吉药业的王老吉利乐包2005年销售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117%。2006年上半年增长将超过50%,成为广药集团内增速最快的子公司。

  仍要苦练内功

  就在凉茶产业如火如荼之际,外力又为这个市场加了一把火。2006年5月国务院将广东凉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凉茶市场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另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的调查,可乐的卖场必有凉茶,且凉茶在价位高于可乐的情况下仍然热销。在大卖场、超市,凉茶每罐卖3.5元,可乐每罐卖3元,促销时更可低至2元左右,而在餐饮店、宾馆、酒楼,凉茶卖8元,可乐则卖5元。

  一直冷眼旁观的

可口可乐,终于也按捺不住了。而有消息称,可口可乐已经与珠三角某饮料生产企业谈成凉茶方面的合作,意在进攻凉茶业务。

  张俊修透露,今年协会在制定凉茶行业标准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曾表示想参与标准的制定。“协会没有答应,因为凉茶是我们广东百年特色文化,凉茶可以共享,但不可以共有。”

  不过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龙也提醒厂家,目前不少凉茶生产企业共同的问题是营销管理系统失控,一些地方产品铺货跟不上。陈小龙称,凉茶产业目前市场销售全线飘红,营销部门手上的钱太多,而管理跟不上,一则易造成资源浪费,二则易造成内部的腐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