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无抗奶旺销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0:25 新浪财经

  周超

  近来在本市各大超市、便利店的牛奶冷柜和货架前出现了新鲜事:以往人们总喜欢询问工作人员又有哪个品牌的牛奶在做促销,如今却换成了很多消费者在追问哪个是“无抗奶”。

  记者观察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在认真察看牛奶包装上的说明。经询问得知,他们在找包装上是不是有“不含抗生素”的说明。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摆放巴氏鲜奶的冷藏柜,还是摆放常温奶的货架,像光明等有“无抗”标志的品牌牛奶被取走放进购物车的概率,要远远多于没有无抗标志的牛奶。

  记者分析发现,这一现象可能与即将出台的“无抗奶”新国标有关。根据有关报道,1986年出台并实施至今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委专家委员会审核,近期有望出台,而这个新国标就把“抗生素残留”列入强制性的检测项目。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除了锻炼健身之外,对安全营养的健康饮食需求也越来越关注。而牛奶作为人类“最接近完善”的食品,素有健康“软黄金”之誉,但“抗生素残留”这一“隐形杀手”却极大杀伤了牛奶“软黄金”的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兴民专门撰文指出,长期饮用“有抗奶”就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引发三大不良后果。它会增加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降低或完全抵消抗生素类药物的疗效,这无异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青霉素、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长期残留在牛奶中,能使部分有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出现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等,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此外,牛奶中残留的抗生素会抑制和杀灭正常肌体内寄生的大量菌群,破坏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平衡,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指出,食品的安全卫生水平是随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乳品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以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用较为普遍的是以国标TTC法为代表的微生物检测法,2001年前后是以美国SNAP法为代表的酶联免疫法,近两年来光明等少数技术领先型的乳品企业开始应用欧盟ECLIPSE50方法(简称E50方法),扩大对生奶中的抗生素残留种类的检测。

  要想切实保障国人安全消费乳品的权益,健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关键。在修订版新国标没有正式实施之前,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无论是巴氏鲜奶还是常温奶,即便抗生素残留超标,仍可以“合格奶”的身份堂而皇之地登上消费者的餐桌。基于成品奶“无抗”国家标准的缺失,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也无法把抗生素残留作为必检项目,即便发现有企业生产“有抗奶”,也没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惩处。据了解,我国还将陆续修订GB5408.1——1999《巴氏杀菌乳》和GB5408.2——1999《灭菌乳》两个国标,要增加掺假项目、抗生素项目,同时具体详述包装、贮运,以免出厂后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二次污染。如果这两项新国标出台,将会很好解决“无抗奶”监管的“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的问题。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立法进程也正在加快步伐。

  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乳品消费的安全系数将越来越高。(来源:

福建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