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数量是国外城市20倍 大中城市建材市场大大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 22:52 CCTV《经济信息联播》

  买了房子就得装修,这几年来,随着购房热的不断升温,装修也成了老百姓十分关心的话题。而在这个现象的背后,就是建材市场是越开越多,越建越大。在其它行业曾经出现的一哄而上的一窝蜂现象,也开始笼罩着建材行业。我们的记者在北京调查时发现,建材市场已经饱和,许多建材城再也没有昔日人头攒动的场面,大多是门可罗雀,生意冷清。

  而在北京的东南西北各个地区,都有这样集中的的建材家居市场,如果加上一些分散的建材门市,有的地区经营建材的就有上百家。据统计,北京目前经营范围超过5000平米的建材城数量达到近300家,10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建材市场也多达120家,而且还在以每年新增2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

  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会长 朱先熊说:“根据北京老百姓的需要来讲,这么多的建材市场太多了,现在已经发展到失控的状态,所谓失控就是布局上不合理。”

  国外的一些大中城市,一般大型建材超市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6家,仅是北京拥有的建材市场数量的二十分之一。而据粗略统计,截止去年底,全国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居卖场就有1000多家,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所拥有的建材市场都大大过剩。

  建材城竞争激烈 老百姓得实惠

  随着近些年来,

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建材家居市场也是水涨船高,而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是最先尝到了甜头。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建材城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源而纷纷各出其招,打折、促销、先行赔付免费接送等等降价措施使老百姓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一位消费者说:“好事,现在价格也比较便宜了,挑选的机会比较多一点。”

  另一位消费者说:“选择的品种越来越多,老百姓可能比较的就越来越多,每一家能在竞争的情况下会做出各种的促销活动,那这种促销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实惠。”

  建材产品价格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建材市场竞争激烈,同时还带动了上游生产厂家也不得不竞相调低价格。广东是我国瓷砖的主要生产基地,以往只有几十家生产厂家,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上百家,利润也比过去降低了一半以上。充分的市场竞争已经使得以往暴利的建材行业回落到目前全国的平均利润水平。在北京,五年前

装修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大概需要近10万元。而现在,同样的装修一般只需要6到8万元。

  北京建材城:三成亏损 三成维持

  几家欢喜几家愁,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建材产品消费者自然是笑逐颜开,但建材城和经销商的日子却是每况愈下。有关专家表示,如果建材城一直处于恶性竞争长期亏损的状态,将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讲,也会最终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丽泽桥是北京建材市场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建材市场,经营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碧溪家居广场已经倒闭。而在它的对面,是北京成立最早的丽泽建材市场现在也风光不在。说起往日的辉煌,丽泽建材城的老员工还记忆犹新。

  原丽泽建材城员工说:“不分礼拜六礼拜天,平时就是顾客乌泱乌泱的。”

  而现在,由于生意惨淡,丽泽建材城已经交由另外一个大的建材商场蓝景丽家托管经营。这种局面在北京不少上万平米、装修豪华的大型建材城都能看到。

  经销商说:“市场太多,生意不好做,天天现在都赔钱。”

  经销商还说:“现在生意不太好做,原因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建材城太多了。”

  据统计,2004年我国家居零售额约为1200亿元,建材城每平方米的年平均销售额仅为3400元,而据核算,要想赢利,每平方米的年销售额至少应该在1万元以上。

  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会长 朱先熊表示:“我认为目前来讲,少数还不到三分之一处于盈利状态,多数是处于亏损状态。”

  建材市场面临洗牌 品牌化和连锁经营是方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北京赢利状况不错的,都是一些知名的连锁经营建材城。专家预计,建材市场将面临一次大的洗牌,品牌化和连锁经营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东方家园丽泽桥店副经理 李笋说:“现在我们建材市场进入了就象家电前一段时间发展那个阶段,现在竞争特别激烈,最后可能经过一段时间拼杀之后,存活下来的就是几个大品牌。”

  目前,北京有实力的建材市场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如果蓝景丽家托管经营了两家建材城,居然之家也收购了保佳

家装市场。同时,国外连锁建材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世界第三的家装建材连锁巨头百安居已经在中国21个城市拥有51家连锁店,全球最大的家居连锁商家得宝也正在考察中国市场,准备直接或采取购买中国建材城股份的方式进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规模较小的建材市场日子越来越难过。

  蓝景丽家建材城总经理 尹勃说:“这个行业洗牌势在必行了,有可能受房地产下游产品的影响,洗牌可能要提前。”

  专家建议:投资建材市场须谨慎

  虽然建材商举步维艰,但我们的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并没有挡住投资商的脚步,他们对于建材城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在北京,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大型建材城开张。专家提醒,当初建材城能够获得暴利的市场条件已不复存在,现在再来投资建材城,就会有不小的风险。

  我国建材城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行的包税政策使得商户在经营活动中,只需向建材城交纳租金便无须交税,这种政策极大的刺激了摊位式建材市场的发展。

  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会长 朱先熊表示:“以前有句话“要发财靠建材”它这个投资相对少,而且建成以后过三个月或者半个月马上就可以见效,属于短平快项目。”

  但是,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建材行业已属于投资巨大见效慢甚至难于见效的行业。据了解,在国外的一些城市,投资商每新建一个建材超市,都要综合考虑辐射区域的人口数量,居民消费情况,最为重要的是考察这个区域是否已经有竞争对手进入,如果有的话,则会尽量选择避开。国内的建材投资商也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谨慎行事。

  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会长 朱先熊表示:“我建议不要建了,因为明显是饱和状态了。”

  联播观点:政府该出手时可出手

  专家的建议应当说是很理性的,但不知道那些忙于赚钱的商人能不能听进去。不过,他们听不听得进去,还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大到区域的布局和规划,小到项目的上马和下马,政府都应该在宏观上有明确的把握。就像当初实行包税政策、鼓励建材产业发展一样,我认为相关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对不利于这个产业健康发展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抑制,可不能等到大批企业损失惨重的时候,再来收拾残局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