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永乐进退:前有并购 后有对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 09:4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杨 颢

  自立下上市的目标后,永乐就开始扮演一种尴尬的角色:以一隅诸侯之力谋全国之霸业,为5000万美金签下“玩命”赌约,之后为赢得豪赌解数使尽。

  永乐已没有时间反思过去。摆在它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被收购,要么继续在资本陷阱里苦熬。

  并购

  永乐的危机在上市前已开始沉积。

  2004年,永乐正式定下了海外上市的目标。斯时,永乐给外界的印象还是“地方家电连锁企业”——100多家门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一带,仅上海门店数就占了一半以上。

  永乐的想法很简单:以上市方式募集资金实现扩张,以抵御国美、苏宁的攻势。但之前,它要先行开始第一轮的扩张,为谋划资本运作、构建全国性大连锁企业的格局铺路。

  2004年9月,永乐在成功募集到摩根士丹利5000万美金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跑马圈地。以每个月“吞并”一家当地企业的速度,把广州东泽、江苏广源、南京上元、成都百货(电器)一一拿下;7月,又把河南通利和灿坤收归囊中。

  “永乐就是沿着国美、苏宁过去的路在走。”上海永乐的一位负责人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然而,跟随国美、苏宁的全国扩张步伐,却整整晚了5年多时间。永乐的败局从这一刻开始注定。

  首先,从行业来看,电器连锁业态已经在一级城市出现饱和态势,电器零售行业的销售收入正在以加速度下滑。中国连锁业联合会出具的数据显示,大零售商的连锁店2003年增长了30%,2004年增加了48%,而总体的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则从2003年的53%下滑至44%。2005年,这种销售下降趋势进一步持续。

  与国美、苏宁的自建店面式扩张迥然不同,永乐更多的是采取资本并购式大肆扩张。于是,管理顽疾开始凸现。

  “永乐缺乏全国布点的经验,其人才储备、物流与信息管理没能跟上快速扩张的步伐。”据招商

证券分析师胡鸿柯研究,2005年,在人力资源开支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上,苏宁为3.45%,永乐为2.72%,明显低于前者。

  而在终端的执行能力与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方面,永乐甚至出现倒退。据一位永乐的采购人员透露,本来1分钟可以完成的交易,现在最少要20分才完成:1分钟知会营销,15分钟等厂家确认函,2分钟传真与做单。

  这造成永乐在整合上的无力。很多收购企业管理体系至今没有融合,只是财务数据的简单相加,没有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当年有名的河南通利占当地家电销售市场份额51%以上。被永乐收购后却举步维艰,销售份额节节下滑。知情人士透露,永乐在外地的门店几乎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中。

  带着种种先天不足,永乐踉踉跄跄奔赴香港股市。

  对赌

  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上市,之前,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与永乐管理层签订了一项“对赌协议”。

  “净利润不是对赌协议唯一条件。”永乐副总裁周猛在接收记者采访时曾强调这一点。根据招股说明书,如果摩根方面能获得预期的3倍投资回报,对赌协议也自然作废。但是,摩根对永乐盈利能力的要求,却是不言而喻,而持有的19.22%所带来的话语权(抛售后为9.61%)也带给永乐管理层不小的压力。

  永乐开始为提高盈利奋战。今年4月19日,永乐与北京大中签署协议,双方启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年内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实现股权合并。

  此举是永乐扩张战略的延续,但更多的人把它看作永乐对抗对赌协议的“救市”行为。

  年报显示,2005年,永乐盈利2.89万元,同比增长55.9%。只是其网点的增加,令供应商赞助一项大涨134.7%,永乐由此获得的收入就高达6.25亿元。但由于竞争加剧和网点增加的摊薄效应,永乐同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2.8%,毛利率也下降0.6个百分点至6.9%。

  一旦合并报表,永乐销售收入和净利润都将获得大幅提高,但对经营能力提高并无帮助。摩根已经看到了这一点。5天后,摩根等财务投资者开始抛售永乐

股票

  其后,永乐股价开始大幅下跌,并跌破其2.25港元的发行价,公司市值从其"黄金时期"的近100亿元"缩水"到40多亿元。

  这也延缓了永乐与大中的合并。“股价下跌肯定让大中方面不愿接受此前的换股协议,否则就是吃亏。这也是双方后来一直在换股方面没有具体方案出台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

  “大摩的套现是财务投资者本性决定。”但说这话时的永乐并不轻松,在资本市场压力下,挽救股市颓势、提高经营利润更迫在眉睫。

  5月下旬,永乐剥离了7家亏损的非核心业务公司。6月初,永乐开始幅度为10%左右的裁员。

  回天乏力,股价仍一蹶不振。“除了自身经营原因,永乐还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业内人士评价道。

  6月底,永乐公开承认:“当初与大摩签订协议时预测过于乐观。”

  进退

  在经历股价暴跌之后,“提高运营管理质量”成为永乐上下的口头禅。但谈何容易——无论是物流管理还是人才储备,功夫绝不是一朝一夕。

  而一个月前的大规模裁员在一些专家看来,无异杀鸡取卵之举:“优秀人才本来就匮乏,一裁员,人员更是流失严重。”

  目前的永乐甚至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钱不投,只能在银行收利息。

  永乐去年上市后募集到12亿资金,其中有3亿多计划用来扩张开店。当时,永乐甚至放出豪言,要进行大规模全国扩张。但资料显示,2005年底永乐全国店面为193家,到今年3月底才缓慢增长到205家。

  直到今年6月底,永乐才拿出第一笔共计2.5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物流基地的建造。

  “永乐现在根本不敢拿钱开店。由于管理跟不上,成本无法控制,开店稍不注意就会亏损。”有熟悉永乐的业内人士认为。

  但不扩张,如何产生更高的利润?对赌协议的利剑已抵住永乐的后背。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扩张和上市并没有让永乐成功跻身家电连锁的第一集团行列。未来第二集团军的命运就是被收购。当然,永乐也有收缩战线回到区域耕作,再适时出击这条路可以选择。但资本市场的残酷已经不容它有任何喘息的时间。

  陈晓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仅永乐现在的状况,还不至于到达出售的地步,但陈晓的算盘是,现在卖,还能卖一个好价钱。

  “永乐目前2.05港元的股价,应该是它的真实市值。”一位资深分析师说。

  其实无论是根据最先1股换3股的方案,还是据最新的消息称,国美可能将以4.2港元/股的现金向永乐提出收购,都将比永乐周一停牌前的2.05港元市值要高。

小调查

国美如果成功收购永乐,对中国电器零售业将有什么影响?

将会引起家电零售业的大并购
不会导致其他并购发生,但是会加剧行业竞争
没有太大影响

你认为国美会否成功收购永乐?

不会
说不清

你认为国美是否是恶意收购永乐?


说不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