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煤炭产业: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9:26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王晓欣

  目前,中国煤炭产业无论是产量,还是价格,都正在经历一个繁荣时代。然而,伴随着煤炭产业的繁荣,“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又开始出现。

  资源回收率不高,导致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尤其是乡镇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仅有15%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共生、伴生资源破坏惊人。

  吃一碗洒一半 粗放经济不堪重负

  资源回收率不高,导致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据悉,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约40%,就是每采出1吨煤要实际动用2.5吨的煤炭储量,这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近几年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出现采厚弃薄,一些可供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被肢解分割。尤其是乡镇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仅有15%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共生、伴生资源破坏惊人。据估算,山西每采1吨煤约损耗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铁钒土等土矿产资源达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甲烷)116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的输气量。

  进入2006年,市场供求变化,过剩逐渐显现。从2001年以来,全国每年新增煤炭产能在2亿吨以上,预计2006年煤炭生产新增能力至少在6000万吨以上,煤炭总供给在23.2亿吨以上。而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预测,今年我国的煤炭需求约为21.7亿吨,加上出口8000万吨,总需求约为22.5亿吨,而目前全国库存煤炭就有1.39亿吨,从总体形势来看,过剩局面已经初现。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到2010年,全国煤炭产能将达到28.6亿吨,超需求4亿吨。

  面对国内煤炭市场目前已出现的产能过剩迹象,也有人表示了乐观的一面,他们认为当前正是进行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要抓住机会对中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

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就是煤炭供需高质量平衡。另一个目标是使煤炭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5至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小煤矿减少到1万个左右;全国原煤入洗率达到50%以上,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今年,中国煤炭业将在“大整合”中催生更多的“巨无霸”。据悉,中国建成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战略将提速。而推进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重点推进煤炭企业多元发展,要像神华集团那样拥有自己的铁路、港口和电厂,同时也要支持电力企业进入煤炭行业。可以预见的是,在“以煤为主”的中国,煤炭业所兴起的这次整合行动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能源格局。

  民间高利贷“暗流涌动”说明煤炭业在银行融资的渠道不畅,也说明民间资金正在寻找出口。但这种投融资渠道有其盲目性和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完善投资环境 推进煤炭金融化

  6月23日,大同煤业224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这不仅引起股民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煤炭产业融资渠道的关注。

  不可否认,我国煤炭工业安全欠账多、接续发展能力差、煤炭生产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已经成为共识。有专家认为,要破解这些难题,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改革相关财税政策还不够,我国应当加快发展煤炭金融,畅通煤炭业融资渠道,发挥金融的造血功能,构建支撑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后盾。目前,我国煤炭产业融资渠道,一是国家财政预算投入,这部分投入包括预算内投资和银行“拨改贷”投入。二是煤炭专项基金投资,主要包括统配煤补贴款、能源基地建设基金、煤炭生产补贴款及专项维修费、水资源补偿费。此外,还有煤矿自筹和银行贷款投入。近年来,又出现了资本市场融资、外资购并和民间融资等新的融资方式。而与中小地方煤矿有缘的是数百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融资“大循环”的炒煤团资金。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董继斌认为,民间高利贷“暗流涌动”说明煤炭业在银行融资的渠道不畅,也说明民间资金正在寻找出口。但这种投融资渠道有其盲目性和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煤炭生产企业是一个低积累的行业,这需要一个稳定成熟的煤炭金融环境来支持。目前能源金融中的石油金融已发展得比较成熟,而煤炭金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一些金融学家认为,推进煤炭金融化,一是在强化规划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煤炭勘查权证券化和煤炭资源证券化的可行性;二是建立煤炭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煤炭风险投资机制,引导资金投向煤炭资源勘探及煤炭开发的新项目、新技术,并采取金融手段规避、转移、降低、分散资源勘探以及新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三是建立区域开发型金融机构设立区域能源投资基金,以利于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善金融资产结构,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同时还可以为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

  对于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煤炭业,中国煤炭协会副会长朱德仁认为,不必担心中国煤炭资源会被外资控制,因为国有企业牢牢控制了大量资源。中国只需要完善法规,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中国煤炭业水平。

  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项目运行效益的通行法则。一般每桶原油的价格在22美元至28美元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而每桶高于28美元,则有利可图。

  “煤变油”能否形成共赢

  近几年,

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一些人想把中国相对富裕的煤变成油来解决油价上涨问题。在一片争议声中,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正执着地前行。日前,神华集团宣布,其内蒙古煤炭液化工程的核心设备———煤炭液化反应器已于今年6月17日成功吊装到位,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将在明年进入试生产阶段。

  煤变油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煤变油划不划算、该不该算环境账的问题上。据神华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神华煤制油的转换比是4∶1,即4吨煤炭可转化成1吨石油。有人认为,用4吨比热在5000大卡/千克的优质煤炭转化成1吨10000大卡/千克的石油,可以说是资源的浪费。此外根据神华集团提供的数据,转化1吨油需耗水10吨,按照内蒙古煤制油项目1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耗水量高达1000万吨,而神华规划的煤制油项目都地处北方缺水地区,这将加剧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缺乏。而煤变油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精炼工艺的7倍至10倍,势必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煤变油”称之煤液化,它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

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南非率先步入这一领域,迄今已耗资70亿美元,建成了三期“煤制油”工厂,年产石油产品720万吨。中国能源特征呈现“多富煤、少油气”。据统计,2005年中国总的能源消费量达21.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石油占23.45%,天然气占3%,水电和核共占5.45%。而据预测,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项目运行效益的通行法则。一般每桶原油的价格在22至28美元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而每桶高于28美元,则有利可图。现在国际油价稳在高位,对“煤变油”无疑将是暴利。

  目前,国内正在兴建和拟建设的“煤变油”项目早已超过1600万吨,而计划投入的资金额高达1200多亿元。针对此现状,业内专家担忧,在当前高油价的驱动下,一哄而上,这将对中国“煤变油”发展带来危机隐患与负面影响。另外,“煤变油”需要大量资金,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引进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提高投资规模,以减少基础设施类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才能提高项目的收益回报率。目前要达到比较好的收益,至少年产量达到100万吨油品,约需100个亿投资额,启动资金约为30亿人民币,这些投入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值得人们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