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第二次浪潮:啤酒西进面临三大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12: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文 静 实习记者 张孜异

  重庆 成都报道

  “西部是继华南、华北后的第三个亮点。由于竞争激烈,其他地方可供选择的空白区域几乎没有了。”7月10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综合业务部杨姓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继青啤、华润、燕京等第一集团掀起西进第一波后,近两年,以重啤、金星、金威等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军”纷纷攻城掠地。

  然而,新一轮淘金热在业内人士的眼里,一线品牌早已抢滩,二线品牌要想夺位,有一定难度。

  西进“第二波”

  7月初,成都高新区。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0124.HK)董事局主席叶旭全、金威控股股东广东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岳、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国强等,一齐亮相金威成都公司的动工仪式上。成都公司总投资8亿元左右,到明年初,将建成首期20万吨年产量的啤酒生产线。叶旭全表示,再用两年半时间,该公司总产能将扩建到每年40万吨。

  金威整体亮相西部已是第二次。4月19日,金威西安生产线动工,同样是年产40万吨啤酒,距国内啤酒老大

青岛啤酒(0168.HK)的西安公司仅十多公里。随着西部两厂动工,金威啤酒产能将超过百万吨。

  从去年起,杀入西部的还有来自河南的金星啤酒。2005年3月,金星啤酒年产能达30万吨的啤酒基地在成都温江区竣工,总投资4亿元。目前,在全国的17家分公司中,成都工厂是金星啤酒实力、产能和设备最强的一个。

  地方军重庆啤酒,2003年,和世界第六大啤酒商英国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联手。截至2005年9月,重啤集团在国内设立了25家子公司,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江苏、湖南、广西、山东等地,啤酒年生产能力已突破210万吨。

  此外,还有外资嘉士伯、百威也在入侵甘肃、云南、西安等地。

  相对三大家来说,以上啤酒企业只能算“第二集团军”。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国内前十大啤酒生产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1%,而青啤、燕京和华润雪花,瓜分1/3天下,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集团军”。

  1997年10月,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绵阳亚太啤酒,正式杀入四川市场。2001年10月,华润与当时四川最大的啤酒企业蓝剑啤酒合资,组建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公司。 2003年8月,华润啤酒力推“雪花”作为集团唯一的全国性强势品牌,同时华润也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青啤公关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早在2001年,青岛啤酒就成为第一批进入四川的探险者。2003年,青啤在四川泸州收购了原泸菊啤酒厂,作为青岛啤酒西南联合公司的生产基地。在西北,早在1995年,青啤就和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合资组建了青啤西安汉斯集团。自2000年开始,青啤西安公司相继投资并购了渭南、汉中、宝鸡、廊坊四家子公司。

  2002年,国内啤酒老二燕京啤酒出资1.04亿元,受让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38.4%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为进军西部奠定了基础。漓泉股份是广西啤酒的第一品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称,目前,全国啤酒平均增速是7%。而西部是20%。

  利润诱惑是刺激啤酒企业的一大原因。随着竞争逐步加剧,啤酒市场高跳台——广东的利润开始逐年下滑。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05年广东啤酒产量为253.69万千升,排名全国第二;吨啤酒平均利润为200元/吨,较2004年下降了20%。同年,四川啤酒产量只有126.22万千升,排名全国第11位,但吨酒利润接近300元/吨,排名全国第三。

  “整合西部企业相对成本较低,容易形成垄断市场,长期收益明显看好。这也是啤酒西进热的重要原因。”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综合业务部负责人说。

  并购和新建

  并购和新建,成为啤酒列强们西进的两种方式。

  4月13日,青岛啤酒(600600.SH)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青啤汉斯宝鸡有限公司以现金1.2亿元,收购宝啤股份拥有的东厂的房屋、土地及机器调和等与啤酒生产相关的资产,交易完成后,青岛啤酒在西北将增加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这是青啤瓜分西部肥肉的惯用方式。无论是抢占西北,还是攻打四川,青啤无一例外利用资本手段。同样,在西部采用并购手段的还有第一集团军的燕京和华润雪花。

  但“第二集团军”就大不一样了。叶旭全表示,金威还要继续选择城市扩张,但不会并购,还是自己新建厂。同样,入驻四川的金星啤酒也是就地建厂。

  为何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扩张方式?

  致力于研究啤酒行业的中食协杨先生认为,并购对骨干企业来说,更能发挥品牌效应。第一集团军并购西部发展不太快、品牌影响力小、产能不太好的企业,往往能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而新建厂的方式,品牌和知名度稍弱一些的第二集团军更适合。

  那么,并购和新建的扩张成本,到底谁更低?

  对此,叶旭全认为,建厂的成本低于并购,原因是并购看似低价收购,但成本高在后期整合。金威啤酒的前身广东粤海啤酒,也曾大肆并购其他啤酒企业,结果并不理想。

  金威成都公司董事长陈鹏飞也透露,在啤酒行业,如果并购,平均每吨啤酒年产能的收购价格约在3000元左右,而自己建厂每吨酒的成本不超过2000元。换句话说,异地收购一个厂,相当于在当地建几个厂。

  确实,并购后的整合很是花费了“第一集团军”一番功夫。12年时间,华润通过一系列的购并、整合,成为拥有41家啤酒企业的全国性啤酒巨头。不过,由于收购对象多是区域强势品牌,其销售渠道主要由被购企业原有网络构成,因而在收购后相当长时间内,区域网络主要还是在围绕着原厂商运转。因此,华润和蓝剑的整合,长达3年。

  “不过,选择西部更多是从战略的角度。”青啤汉斯集团的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林镭说,不少公司的西部业务目前可能亏损,但是占据了地盘,具有一定的成长性。

  淘金风险

  西进“第一波”,让第一集团军的品牌忠诚度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在陕西,目前汉斯啤酒具备年产110万吨的产能,在西北地区销量和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

  在四川,记者从华润雪花有关负责人处获悉,2005年,华润蓝剑完成啤酒销量90余万吨,占据80%的市场份额,当地人对集团旗下的雪花、蓝剑、绿叶三大品牌有着极高的品牌认知度。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啤酒军团西进“第二波”,面临着本身资金、市场销量和产能的风险。

  一是资金压力。以金威啤酒为例,尽管江国强在记者采访时说,金威啤酒吨酒利润高于全国平均吨酒利润二三百元,现金流每年3亿-4亿元。但他也表示,面对大规模扩张,去年,从未向银行贷款的金威啤酒在香港融资3亿元港币。

  二是来自市场销量的压力。叶旭全说:“金威成都公司明年投产后,3年达20万吨销量。”然而,没有靠并购来吃掉竞争对手的金威,和金星一样,分别在青啤和华润雪花的“地盘”上抢食,靠什么来抵御市场风险?

  三是产能风险。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全国啤酒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产销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今年,燕京的销售目标是340万吨,青岛啤酒定在440万吨。重啤宣布在

十一五期间,实现销量300万吨,珠江啤酒在珠三角建立第四大啤酒生产企业,金威提出到2010年左右,总产量要达200万-300万吨。

  对金威迅速扩产拉长战线的市场策略,有人持不同看法,“一年之内从30多万吨的年产能扩大至过100万吨,不知道能否消耗这么大的产能。而且青啤、华润、燕京啤酒都在广东设厂,会不会面临后防空虚?”

  对此,西进“第二波”中扩张速度最快的金威表示,在市场销售方面,厂家将亲自派出销售队伍铺货,把市场做好后再交给经销商。

  金星啤酒则表示,成都金星的建成投产,主要产品瞄准的是成都周边区市县。

  而外来品牌如嘉士伯,将加大兑奖力度来拉动推销激情和消费热情。

  对产能过剩论,中食协认为:“尽管各大啤酒企业都在扩产,但去年国内啤酒产销量仍在增加,增速在5%左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