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信图新:第三大海外石油收购案收官在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12:3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文 静

  重庆报道

  一桩超过20亿美元的海外油田争夺战将中信集团再次拉入公众视野。

  近日,继中海油、中石油相继退出竞购,中信集团已和加拿大能源公司Nations Energy(NE)就大多数交易条款达成协议——收购其在哈萨克斯坦年产205万吨的一处重油油田——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三大海外石油收购案。

  三巨头相争

  7月11日,记者致电中信集团。旗下子公司一负责人承认,中国方面参与竞买的企业,目前只有中信集团在做。

  记者查阅NE公司网站得知,该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卡尔加里,由印尼投资者所有。其主要资产是在哈萨克斯坦的一块重油油田Karazhanbas,1997年被NE购买,去年开始标售,估价约在20亿美元左右,上个月曾收到数家公司出价。Karazhanbas油田去年日产原油达4.1万桶,相当于年产205万吨。

  据光大

证券研究中心表示,以国际通行的储量价值6至8美元/桶计算,该油田价值已达24亿-32亿美元。但交易能否达成该数目,尚未确定。

  早在今年3月,中信集团就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正式出价,当时,中石油和中海油也在等待国务院批准。那么,两大石油巨头为何退出?

  同一天,中海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盛建波认为“无可奉告”;中石油集团宣传部人士也未接受记者采访。据中信集团知情人士称,在哈萨克油田问题上,中方不会让几家国有企业来竞争抬高价格。另有人士称,由于在出价问题上分歧较大,层层评估下来,中石油兴趣大减,转而专著于对PK公司的整合;而中海油也没有对Karazhanbas项目继续坚持。

  那么,中信集团为何对该油田感兴趣?

  “国内采油事宜进展不大,因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牢牢把握了资源。”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岳来群说,对中信集团来说,目前进入上游领域勘探开采最赚钱。以NE公司为例,去年前10个月的税后利润为1.79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查询中信集团旗下子公司公告发现,在中石油效力了近20年的原中石油国际公司总经理寿铉成已跳槽至中信集团,任旗下子公司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1205,HK,下称中信资源)副主席及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石油投资。知情人士称,这次中信出手哈萨克斯坦油田,寿是操盘手之一。

  知情人士说,如果油田交易达成,中信集团将利用中哈石油管道将哈萨克斯坦原油输往中国。

  

能源战略板块

  “母公司一旦竞购哈萨克斯坦油田成功,不排除将该资产注入我们公司的可能。”7月11日,中信资源负责投资者关系的蔡文静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中信资源由中信集团控股60.5%,在香港上市,是中信集团资源和能源板块的海外平台。

  蔡文静告诉记者,中信资源已成为向国内供应天然资源的综合供应商,要不断做大,成为行业翘楚。她说,公司将通过多项收购交易来实现此目标。

  “目前,石油抓得紧一些。”蔡文静说,除了母公司竞购哈萨克斯坦油田,中信资源也在和几个国外的油田谈并购。

  早在1997年,中信资源就和中石油签约,拥有了距北京不远的大港油田孔南区块40%的股权。但据蔡称,由于该项目太小,今年2月,中信资源将价值2739万美元的40%股权,转换为加拿大艾芬豪能源的股份及贷款,转换后中信资源持股艾芬豪3.7%。艾芬豪能源为一间独立国际油气勘探及开发公司,核心业务位于美国及中国。“公司为了集中精力做大石油项目。”蔡文静说。

  除了石油,中信资源已成为全球最大锰产品制造商及供应商之一。记者获悉,在

澳大利亚,中信资源拥有PAS22.5%的股权,每年可分得约78000吨产量的原生铝块,PAS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效率最高的电解铝厂之一。

  而位于澳大利亚的Coppabella 和Moorvale煤矿,中信资源也参股其中,成为中国独家销售代理。中信资源还拥有Macarthur12.41%的股权,Macarthur被公认为亚洲、欧洲和巴西主要炼钢厂的重要供应商。

  作为中信集团的能源旗舰,中信资源网罗了一大批富有能源经验的高管。除寿铉成外,还有曾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华东地勘局任首席地质学家的萧振民。

  记者采访得知,其实,中信资源最初并不是靠能源起家,而是从事胶合板生产和销售。正是由于中信集团的能源战略,才得以脱胎换骨。

  中信转型

  号称要缔造金融控股帝国的中信集团为何转身进军能源行业?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经历了23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重组后,组建成新的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成为一个以金融为主业,涉及诸多领域的国有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业务集中在金融业、实业和其他服务业三大领域。

  截至2004年底,中信集团的总资产为7014.11亿元,当年净利润为17.82亿元。

  中信集团堪称中国金融控股领域第一个吃螃蟹者,原本希望通过整合旗下全部金融资产平台,来实现金融控股目标。

  “然而,虽然中信集团搭建的金融控股平台——中信控股已拥有了中国目前门类最齐全的金融类公司组合,但由于法律监管等原因,中信控股在国内的混业实践乏善可陈,推出的金融交叉产品很少。”研究人士李凌和孔鹏称。

  由于预见到中信控股在国内暂时还“无法作为”,中信集团开始在香港资本市场推行新的发展战略,即采取多平台平行发展模式。

  一个平台是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国金,0183.HK)。短短3年,中信国金总资产规模扩大了35%。

  另一个平台是增值服务旗舰中信21世纪(0241.HK)。中信集团通过买壳、注资等操作,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将一个市值只有4.9亿港元的小公司,打造成为“形成完整的信息产业链的”市值约75亿港元的中信21世纪。

  还有一个平台便是资源平台——中信资源。近年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投资开发了诸多重要的资源性项目。

  中信资源原名“东南亚木业”(全称东南亚木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百慕达注册,控股股东是Barlington Limited;2000年,东南业木业控股权转让给一家壳公司USI。中信集团溢价收购,为第二大股东;2002年,中信集团确定投资和发展天然资源,通过注入资产和转让股权,最终实现控股,东南亚木业更名为中信资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