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磁浮可行性论证之一
本报实习记者 唐翔 发自上海
环境评价,作为沪杭磁浮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的一部分,自从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13日批准沪杭磁浮工程项目建议书以来,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
上周五(7日),承担环境评价项目的两家单位之一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首先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沪杭磁浮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下称《报告书》)。《报告书》认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沪杭磁浮交通工程的建设可行。
《报告书》主要从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辐射、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分别对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针对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磁浮列车通过无接触方式实现运营,不产生机械噪声;高速运行时,其噪声则主要来源于空气动力噪声。磁浮低速段噪声很小,相对高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道路更有环保优势,高速段可沿既有交通走廊(公路、铁路)走行,新增环境影响较小。
针对噪声污染,《报告书》提出了限速、绿化隔声、夜间降低行车次数和速度、采用吸声材料、选择沿既有交通走廊行走等措施。
《报告书》认定,在沪杭磁浮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法规,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据悉,投入正式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浮示范线已于2005年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验收。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负责此次环境评价项目的刘女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上海已建成的磁浮线时速400公里的只是很小的一段,而沪杭线区间时速将达到400公里以上,因此产生的噪音势必增大。不过她表示只要按照《报告书》所提出的对策措施,环境指标就能达到国家要求,不会超标。
此前,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了沪杭磁浮工程环境管理协调小组。组长由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祝兴祥担任,上海、浙江两省市环保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