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GF:200年的老店也不落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 20:06 财经时报

  冯淑娟

  找遍全世界,具有200年历史的跨国企业寥寥无几,来自瑞士的乔治费歇尔集团(下称GF)就是其中一员。一向颇为保守只在欧洲发展的GF,在去年年底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卖掉了德国慕尼黑的一家工厂,与此同时,在中国苏州建立了一家生产铝镁压铸件的铸造工厂,为中国的奇瑞汽车生产发动机的铸件。

  GF集团在中国的志向当然不仅仅是给一家地方汽车厂生产发动机,经过200年形成的三大核心业务:汽车产品、管路系统和机床制造,都是它们要争夺的领地。

  对中国兴趣勃勃的GF首席执行官科特·斯特纳曼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史泰民。

  史泰民博士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称,GF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达到30%,今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其中期目标是亚洲市场业务提高至全球的20%,中国市场将占其中的一半。生产、销售、研发在内的GF汽车集团中国总部,今年年底将在苏州建立。这也将是该公司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

  创新不遗余力

  在史泰民心目中,1802年成立的GF公司虽然历史悠久,但从建立的那天起,其产品一直是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

  “创新。这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只有用不断创新的产品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一直走在竞争的前列。”史泰民对《财经时报》说。

  他解释说,GF这几年的创新历程,在公司的三大板块业务中都有突出体现,如在汽车产品中不断变革生产工艺,追求更安全、更轻质、更环保的产品,使GF成为全球第一家用铝、镁材料生产车门边框的企业。这种轻质材料能为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该公司在约750个专利领域中,拥有4000多个专利。2005年,GF机床制造集团携30件产品出席在汉诺威举办的世界最大的机床展览会,其中有15件是世界首创。

  传统也创新

  GF的三大产品,实际上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高科技产品。那么,高新技术是如何体现在这些看上去很传统的产品中呢?

  史泰民笑着让记者想像如下场面:高性能铣床的轴芯,旋转可高达每分钟6万转,即每秒1000次,它以硬铁、精细铝块、碳纤维增强塑料和其他材料制成,其精确程度能达到千分之一毫米。

  据介绍,这种由GF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铣床,主要应用于航空业和医药科技领域,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工业和模具制造。

  史泰民说,在GF所涉足的三个领域,他们都是同行业第一或第二领先的厂家,如GF加工技术集团在电火花机床和高速铣床方面,是世界科技领先者;GF管路系统集团除了在安全用水管路方面一枝独秀外,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喷气式飞机上都有其管路产品,应用于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在传统产品领域,一样可以采用新技术。”史泰民坚持认为,即使是一条很普通的管路系统,高新技术的元素也不可或缺,如新材料、新工艺等。

  他还以汽车产品为例介绍说,他们在中国苏州生产的车用铸件,是十分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而生产线上,都是靠机器人操纵,有的生产设备的锁模力达到2800吨。在中国,现在只有有限的几家公司具有同等的生产能力。

  据悉,2005年,GF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1.24亿瑞士法郎。该公司的年销售额为37亿瑞士法郎,这个数字相当于总销售额的3%还多。

  谈起对GF的整体评价,史泰民为自己的公司打出95分的高分。他的观点是,一个以创新和新技术为发展底蕴的企业,加上稳健的经营理念,其市场竞争能力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增长点

  近两年来,史泰民每年都要来中国几次。这不仅是由于GF已在中国建立了好几家公司,还因为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将成为GF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去年,欧洲市场仍然是GF的最重要市场,占高达76%的份额。然而,亚洲业务的增长首次达到10%,这一消息,使GF董事会普遍感到振奋。他们很快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决定扩大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

  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史泰民最看好的发展领域。去年年底在苏州建立铸造厂,就是为GF汽车集团中国总部做准备。目前,这家铸造厂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能够接洽中国及欧洲的用户。

  有关预测显示,中国压铸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10年里将翻一番。这使GF对在中国的远景有了相当清晰的规划:年增长率达到15%到20%。

  据悉,GF于1993年就进入了中国,但中国业务现只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左右。史泰民告诉《财经时报》,他们在中国的投资目前超过4000万瑞士法郎,3年之内这个数目将会翻一番。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