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和黄成都隐性囤地调查 两年坐拥40亿元土地溢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 18:25 中国经营报

  作者:党鹏 来源:中国经营报

  站在成都南部新区三环路边,从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北侧放眼望去,大片空地杂草丛生,只有几个长宽各数十米至上百米不等的深坑,在七月初火热的阳光下静静地暴晒着,提醒路人这里是一个建筑工地。但偌大的工地上,没有一个工人,也没有任何建筑机械。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成都“城南地王”。2004年10月29日,和记黄埔以21.35亿元拍得这幅1036亩的“巨无霸”地块,至今已经快两年了。

  日前,和黄成都公司方面对本报记者坚称,这个被命名为“南城都汇”的项目今年5月12日就已“动土”了,按计划年底前将开盘。至于究竟何时正式开工建设,他却语焉不详。

  今年4月,与“城南地王”隔路相望的一幅123亩地块,被香港九龙仓以7.8亿元拍得,地价每亩640万元,而前者当年的成交价是每亩206万元。

  虽然此前发生的拆迁风波确实对“城南地王”的开发造成了一些影响,但和黄是否有意无意地“圈而不发”,以坐收土地溢价,仍然让人疑窦丛生。

  “拆迁风波”制造尴尬

  事情还得从两年多前说起。

  2004年4月底,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300万美元,和记实业(重庆)公司总经理屈榕荣兼任该公司负责人。

  在拿下“城南地王”两个月后,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通称“长和系”)联合公布消息称,两家旗下的附属公司carton与和记投资分别拥有50%股权的和黄地产成都公司,在蓉总投资将达30亿港元,公司注册资金也将增至10.5亿元人民币。

  这是和黄进入成都市场后首次宣布其增资情况。据业内人士透露,新增投资中用于购买土地的约20亿元资金,实际上来自建设银行的贷款。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有关机构的证实。与此同时,和黄开始在成都进行大规模的招聘。

  但随后的“拆迁风波”却让和黄原定的动工计划被推迟。由于该地块内喜家小区270户居民不满意拆迁补助标准,不肯轻易迁出,几经协商,到2005年5月政府交地最后期限(也是和黄原计划动工的时间)前,仍有20余户居民没有搬迁。当时甚至一度传闻,和黄要为此打官司向成都市政府索赔1亿元。直至今年3月份,最后一批拆迁户全部安置完毕,风波基本解决。

  记者当日进行实地采访时发现,该项目工地旁边,还有一座加油站和一栋破旧的办公小楼,加油站对面建有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部分楼房。据悉,加油站等建筑不在项目红线范围内,而医院楼房所在的地块已于“城南地王”拍卖之前划拨给了第一人民医院,和黄本想将此地一并收回,以便统一规划,但最后没有谈妥,只好让医院成为项目的配套设施。

  项目进展节外生枝,也让和黄成都公司人事动荡不安。先是此前接替屈榕荣的成都公司经理李启华(原系香格里拉集团高级经理)被调离,由和黄香港总部派出的黄亚吉全面主持工作,其后新招聘的工程人员,包括土建经理、预算高级经理等先后离职,部分因成都项目“搁浅”而输送到重庆和黄的干部,也相继离去。

  “和黄的管理体制让一些新招聘进来的员工难以适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不知道项目确切的开工时间,耗不下去。”一位在此期间加入该公司随后又离开的成都地产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两年坐拥40亿元土地溢价

  今年4月28日,11家国内外知名开发企业参与位于成都南部新区三环路外的3号地块的竞拍,“城南地王”就在该地块旁边。最终,这幅123亩的地块被香港九龙仓集团属下的协慧国际有限公司以7.8亿元总价成功拍得。和黄当时就是11家参拍企业之一,但只是象征性地举了几次牌,颇为耐人寻味。

  有成都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若和黄拿下这一地块,其独特的开发优势显而易见:原先的千亩地王相对较低的地价,可以降低平均开发成本,旁边还有两块地都是可以协议转让的。一旦和黄再将其收入囊中,整个“城南地王”的版图直接延伸到现在市区的人民南路一线,并与新的成都行政中心相连,加上规划中有地铁线路经过,地块及日后开发楼盘的升值空间可想而知。

  但和黄还是轻易地与这123亩地失之交臂了。

  成都业界人士猜测,和黄在拍卖场上的“暧昧”态度可能有两种考虑:要么是与九龙仓联手做局,借势抬高“城南地王”的身价,要么通过增加竞争对手的拿地成本,以巩固自己低价入市的先行之利。

  如前所述,该地块折合单价每亩640万元,是和黄“城南地王”每亩206万元的三倍还多。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和黄在成都出师不利,但近两年的耐心等待,却很可能为它们赚取每亩400多万元的土地溢价,上千亩土地,总溢价将超过40亿元!有一点必须强调,按有关出让文件条款约定,“城南地王”的开发期限长达10年。

  实际上,和黄此前在国内城市大规模圈地,通过分期开发以获取土地溢价的手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北京姚家园项目地块2001年就拿到,但直至2005年9月才开盘。联想到北京近两三年楼价、地价的疯狂飙升,4年捂地让和黄的收益难以计数。

  此外,在上述买地操作中,和黄与九龙仓这两家港资大鳄是否达成过某种默契?记者经多方求证,暂时没有掌握可靠的证据。但认真梳理和黄与九龙仓内地地产业务各自的发展轨迹时不难发现,凡是和黄进入的城市,必定有九龙仓的身影,在时间节点上,往往是和黄率先进入,九龙仓紧随其后,从北京到上海,从武汉到重庆,再到成都,仿佛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而众所周知,数家港资财团在香港本地楼市上联手翻云覆雨的例子,早已司空见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