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行业专题--钢铁业 > 正文
 

恐龙米塔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左志坚 王凤君

  北京、上海报道

  这是一个崭新的全球帝国。他的“国王”,是一个游荡四野的印度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帝国的基石,不是数千年前古罗马帝国引以为傲纵横欧亚的公路系统,而是更为笔直轰鸣的生产线——这些延伸到全球四大洲15个国家的财富血脉,如今组成每年吞吐1亿吨,无与匹敌的钢铁恐龙,正夜以继日的打造人类现代社会的物理骨架。

  是的,米塔尔来了——阿赛洛-米塔尔,穿越欧洲,“国王”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将他的名字嵌入新帝国旗帜。如同他的前辈,通过兼并,他最终征服了紧随的竞争者——世界第二,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阿赛洛。

  “这是适时之举。”——米塔尔无所忌惮,虽然这样的举动,被认为是新印度企图征服旧欧洲的粗鲁尝试。但在一个资本无国界的新世界,资本的强悍游牧性已然侵蚀民族和疆域的标识。

  如今,阿赛洛-米塔尔的钢铁恐龙已经将产业全球整合的压力清晰地传导至并不遥远的东方,大幕之下只余一角,中国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征服之旅

  Lakshmi——在印度语里,这是财富之神的称号,但“国王”拉克希米·米塔尔并非衔玉而生。

  55年前,在西印度荆棘和风沙遍布的Sadulpur小镇,米塔尔和他的家族仍然在祖父留下的院子里露天生火做饭。直到1994年他离开印度,离开他的家族,开始他的钢铁业全球兼并,Lakshmi Mittal才配得上财富之神的称号。

  10余年的全球游牧征服造就了250亿美金身家的米塔尔,造就了一个传奇——他的根在遥远的东方,他生活在伦敦,公司总部在荷兰,他的生意遍布全球,这是一位全球化最为彻底的企业家。

  而中国人正在研究这个传奇。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谈到了他们的发现,“(米塔尔的)并购开启了经营者创富的另一种思维模式”——在钢铁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米塔尔的作为预示着“钢铁企业的成长模式可以不通过传统经营,并购和资本运作也能做到”。

  米塔尔成就今日恐龙级的规模,有赖于过去10年间三次并购。

  1990年代欧洲的区域整合浪潮是米塔尔冒险之旅的第一桶金。斯时,欧洲钢铁业已经在加剧整合。德国两大钢铁公司蒂森钢铁与克虏伯·赫斯钢铁合并,成为当时全球第三大钢企。米塔尔现在的猎物阿赛洛,也在这次整合浪潮中诞生(2002年2月,法国北方钢铁联合公司、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以及西班牙阿塞拉里亚钢铁合并成为阿赛洛。)

  米塔尔足够敏锐。东欧剧变之时,米塔尔击败了美国国际钢铁公司等对手,以较低的价格拿到众多钢厂的股权,在这些国家经济平稳之后,他们之前注入的设备、技术令钢厂迅速产生效益。

  但一杯羹并不能满足米塔尔的胃口——区域化的并购也转变为全球化的努力,他把目光转向大西洋对岸的美国。2004年12月17日,米塔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阿姆斯特丹泛欧期货交易所上市。仅仅3个月之后,曾与米塔尔逐鹿波兰的美国国际钢铁公司也成为米塔尔的囊中之物。

  这次合并之后,米塔尔的出货量远远超过当时排名第一的欧洲阿赛洛钢铁集团,其公司市值也超过日本钢铁公司,达到185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一位。

  即便是竞争对手阿塞洛也对米塔尔此时的成就叹服。阿塞洛CEO盖伊·多勒马上发去祝贺邮件称,米塔尔已经取代了他,成为全球钢铁大王。多勒说,“老早以前,米塔尔就在钢铁行业展示了卓越的远见,这是大多数同行所不能做到的。”

  尽管如此,多勒本人可能也还是低估了米塔尔的“远见”。半年之后,米塔尔再次“狮子大开口”,这一次的猎物竟然直指退居第二的阿塞洛。

  米塔尔有足够的理由开口——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快速成长为世界经济的四大力量,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直线上升,过去四年,钢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而世界范围内的钢铁产量从2000年开始已经上升了30%。日益整合的全球市场之下,建构一个雄霸全球的钢铁企业并不是过分之举。

  经过半年的拉锯战,印度人拉克希米·米塔尔战胜了俄罗斯人,一场代价为257.9亿欧元的并购奇迹般地通过。米塔尔经过区域整合、国际化并购之后,又一鼓作气拿下行业老二,市场占有率逼近12%,年产能1.16亿吨——这个数量,是跟随者日本新日铁的3倍。

  山雨欲来

  现在的问题是,谁将成为米塔尔的一下个目标?

  行业研究报告称,“从2005年钢铁行业形势看,全球以及中国都发生了明显的行业下滑”。米塔尔在2005年收入比上年增长26.73%,利润却下降28.42%。这预示着行业集中度需要增加,需要规模,需要垄断,所以需要并购。

  追随者们纷纷自危。在米塔尔从区域整合再到国际化并购的扩张之路胁迫下,他们唯有团结,或曰整合。

  俄罗斯人率先启动。伴随私有化进程,俄罗斯的钢铁产能已相对集中。在俄罗斯每年所生产的6620万吨钢铁中,7家公司的产量占到了其中的90%,而北方钢铁公司就生产了其中的逾千万吨。

  而在世界杯期间,切尔西俱乐部的主席阿布拉莫维奇不得不抽出更多时间来思索自己的钢铁大业。阿布正身负重任——俄罗斯商业日报的报道称,在克里姆林宫的计划中,将由阿布来完成锻造铁行业巨人的任务。

  俄罗斯人的国际化并购意图也开始显露,他们有意进入英国克鲁斯钢铁公司。实际上,俄罗斯人也是阿塞洛并购案中,米塔尔唯一的竞争对手。

  在亚洲,新日铁、住友、神户都在加强自身的联合。今年3月,韩国浦项制铁甚至还表示,“可能要求日本新日铁购入其更多股份,以防止任何潜在的敌意收购企图”(目前新日铁通过交叉持股成为浦项制铁的战略伙伴,浦项制铁持有新日铁2.2%的股权,新日铁在浦项制铁的持股比例为3.32%。)

  中国,这个产量占全球1/3强的区域市场却仍然是一盘散沙,而同时,中国的钢铁需求保持着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增速。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当其他区域整合完成时,中国成为国际钢铁业“最后的一块大蛋糕”,“国际资本参与中国整合只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米塔尔和阿塞洛也早早在华设立据点,有意逐鹿中原。2005年,米塔尔参股华菱管线(36.67%股份),阿塞洛参股莱钢股份(38.41%)。

  斯时,中国的产量与集中度正高度不对称,国泰君安的行业策略报告甚至认为,“从发展历程上讲,中国的重组还没有真正进入区域重组阶段,前期更多是内涵式规模经济的扩张,导致产能巨大,行业集中度也非常低”。

  这也正是产业整合者的大好机会。米塔尔和阿塞洛去年的收购中,他们进入华菱管线和莱钢股份的成本都比较低,每股净资产的溢价仅分别为7%和0。而米塔尔收购阿塞洛时,报价则从每股28欧元一路涨至40.40欧元。

  当米塔尔出人意料地最终拿下阿塞洛之后,更为强大的米塔尔很难放过市场地位如此重要,价格又如此优廉的中国钢企。

  中国式重组困境

  资料显示,2005年米塔尔吨钢净利润约68.4美元,被收购方华菱管线2004年吨钢净利润仅约18.26美元。阿塞洛2004年吨钢净利润约49欧元/吨,莱钢股份同年净利润约17.47美元/吨。如今,米塔尔与阿塞洛更是合而为一,其整合之后的利润优势只会更加明显,中国钢企的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

  也正是因此,有分析师认为,并购本身将是一种盈利模式,并将吸引各路资金。分析师们已经开始认真从国际化的角度重新打量钢铁业的“中国式重组”。

  他们的态度一度比较乐观,诸如“并购在中国钢铁行业将会掀起一个高潮”的预言此起彼伏。因为即便没有米塔尔,中国产能分散、过剩的钢铁产业已经为

铁矿石付出了过高的成本,整合正是应有之义。更何况,米塔尔来了,恐龙来了。

  但在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看来,米塔尔的壮大对中国钢企来说,“没什么压力,米塔尔收购中国企业没那么容易,中国企业情况太复杂了”。

  米塔尔们在中国显然不可能如鱼得水。米塔尔最初进入华菱时,条件是第一大股东,阿塞洛进入莱钢也是要求相对控股。最终二者均以少量参股收尾,而审批过程都已超过一年。

  去年7月出台的钢铁产业新政更是明确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这已阻止了外资通过控股控制公司的美梦,整合则更是遥不可及。而在实际操作中,外资参股也非易事。

  中国企业的复杂之处在于,绝大多数规模钢铁公司的控股者为政府,在球员与裁判的双重身份下,中国的重组注定与国际钢铁重组进程迥异。

  就莱钢而言,山东国资委人士告诉记者,阿塞洛的参股对山东的钢企重组并没有影响,“阿塞洛毕竟只占了30%多的股份,控股权还在莱钢手里,不会影响莱钢跟其它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兰格钢铁公司主任马忠普认为,米塔尔收购阿塞洛更多是给国内钢铁企业一种压力。“所以下一步国内钢铁企业整合趋势会更加清楚,但整合的步子也将更加艰难,主要是中国体制的限制,国企整合存在各种地方利益纠葛,所以很难实现真正重组。”

  鞍钢、本钢的联合原本似乎是一桩美事。也有消息称,鞍本联合已进入实质性重组。但记者了解到,双方至今仍没有实质性进展,无论鞍本,对整合方案意见都很大。所以马忠普认为,目前加快国内企业重组的可能性不大。

  邯钢相关人员在谈及米塔尔收购阿塞洛一案时也认为,“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更多的可能是对国外企业影响吧。”

  此外,据记者了解,宝钢与八一钢铁的合作进展亦非常有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些被重组企业的高层在同一会场出现,竟然连招呼都不打一下。

  米塔尔在10年间通过市场化并购迅速一统天下的故事,在印度的邻居中国看起来,像一个美丽而又无比遥远的

神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