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采用集体授权新方式 受损供应商再诉普尔斯马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2:09 中国经济周刊

  一年多时间的追讨无果,让普马维权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今年普马案的告破以及在美国成功起诉普马,再度点燃了受损供应商们心里的希望。采用风险代理,集体授权起诉,是他们选择的维权新方式,不过诉讼之途依然充满艰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遭拖欠货款的供应商集体起诉企业已破产法人远逃国外的零售巨头普尔斯马特(以下简称“普马”)已进入倒计时。

  6月24日,中国代理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山西代理商联合会会长樊晓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最快一周之内他们就会拿出具体意见,与国内几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作谈判亦在进行之中。北京一些普马案受损供应商则表示,他们愿意重新团结起来,向普马追讨所欠资产。

  从2004年普马案爆发至今已经近两年时间,让供应商重拾维权信心的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5月份公安部公布了普马案已经侦破的消息,另一个是一些供应商已通过授权律师在美国成功起诉普马。

  北京的供应商倦了

  6月24日,下午,樊晓军北京工作室。

  14时,是樊晓军约定和第二批北京被普马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座谈的时间,可是直到14时30分,人员还没有到齐。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北京的供应商们似乎更绝望,更像一盘散沙。

  北京达远泰科贸有限公司的姚经理是第一个赶到的供应商。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被普马拖欠了25万元的货款,虽然数额不算很大,但已足以让她焦头烂额。为了讨债,她参加了几乎每一次供应商联合行动,找了能找到的每一个直接或间接和普马有关的人,可是两年了,什么效果也没有。她说,有一位被她找了多次的政府官员甚至建议她去吃低保。

  北京瑞福行食品商贸有限公司的陈龙春经理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被普马拖欠货款70万元。一年前他们向法院起诉并取得胜诉,但是却被法院口头告之无法执行。

  同样,被拖欠了210万的北京好望角文化有限公司,以及另外两家到场的供应商,均已通过自己的律师部门向法院起诉普马,不过对于结果,他们都是一脸无奈。

  樊晓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去年一次去海淀区法院,在公告栏上就看到了10余份起诉普马的公告。据他估计,当天公告的案件标的就有4000万之多,仅起诉费就要百万以上。普马曾经的接盘人肖玉杰也曾对媒体坦承,仅北京提请的诉讼就达300多个,被牵连的人员超过300多人。

  一年多的折腾,让北京的供应商们逐渐陷入绝望。原来的供应商代表开始失去继续维权的信心,原来的供应商联盟开始分崩离析,普马维权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集体授权起诉普马

  在大家几乎已经淡忘普马的时候,樊晓军却一直没有遗忘。

  5月23日,机会来了。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高峰对媒体表示,去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6万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万余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43亿元。而在所破获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就包括普马案。

  不过,公安部并未对外公布案件详情。樊晓军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他们经过多方追问和了解也没有得到准确消息,如何处理普马所欠供应商、代理商、经销商货款的问题依然是个未知数。

  但樊晓军觉得,在全国范围内提出集体授权起诉普马的时候到了,北京的供应商联合起来将起到关键作用。

  此前,美国余晨峰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潘丁律师在一部分欠款户授权的情况下,经过艰难取证,在美国成功起诉普马,并且一审胜诉的几率非常大,更坚定了樊晓军的信心。

  通过授权在美国追讨刘五一(北京普马董事长)以及美国普马的资产,也为更多的供应商们点燃了一丝希望。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致电潘丁律师询问普马美国诉讼的有关情况。潘丁律师告知根据与客户签定的协议,目前他无权向外界透露具体情况,包括起诉的具体日期。但是他说,大概3个月后就会有结果。

  樊晓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会参考潘丁律师的经验,建议供应商采用风险代理的办法,授权给律师,由律师代表欠款单位去找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而且风险代理的律师费和代理费事先并不收取,而是在官司打赢以后在追讨的货款里按比例提取,由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欠款户参与进来。

  “要找有影响、有能力的大律师事务所。只要找到愿意合作的律师,在拿到欠款户授权后,律师将先去公安部门询问破案的详情,再与相关部门寻求解决欠款的办法。” 樊说。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中国经济周刊》看到了国内著名的志诚律师事务所的身影。

  樊晓军的努力得到与会欠款户的热烈响应。“现在普马维权到了攻坚和快速裂变的时候。”北京英之勋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贺宏勋经理说:“案件时间拖得太长,供应商的心劲都快磨没了。如果采用这样的风险代理,我们赞成,回头就去联络供应商。”

  北京好望角文化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郭绍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去年也提出了风险代理的办法,也已经陆续联络了70多家供应商,就差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了。

  集体诉讼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近一年半以来,全国已有15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倒闭。由此而引发的中国新的工商协作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而结账危机则成为笼罩在供应商和零售商头上最大的阴影。2005年一份中国零售企业和快速消费品企业工商协作研究报告显示,其受关注度高达98.9%。

  虽然目前普马的供应商还没有追回货款,但是数次维权行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这一点樊晓军确信不疑。

  2005年5月23日,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等11部委联合签发了《打击商贸活动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三大类六种形式的商贸欺诈成为打击重点。其中包括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等行为。

  樊晓军说,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从打击商业欺诈活动出台的时间和关联事件不难看出,这一专项活动是由普尔斯马特的倒闭引起的,而且打击范围从特许经营扩大到了其他商业行为。

  在此之前的3月份,商务部就提出,将设法防止类似于普尔斯马特事件的再次发生。同年9月,中央四部委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关于零售企业欺诈占用供应商货款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如一位会员单位所讲:“普马这件事,损失追回多少是我们所关心的,但我们更关心的是今后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再发生!”

  不过,目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大约有50%的供应商手里已经没有了发票等证据。北京达远泰科贸有限公司的姚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普马就是通过索回发票才允诺给结款的。

  北京英之勋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贺宏勋说,他们早就保留了所有的证据,包括进货单据。但是鉴于为数众多的供应商已灭失了证据,集体授权诉讼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已有一些城市的代理商联合会响应樊晓军的号召,表示支持联合诉讼,并计划向美国余晨峰律师事务所进行授权,在国内国外同时起诉普马。目前,樊晓军与供应商的第三次座谈会正在筹备之中,以期取得更多范围供应商的支持,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谈判也在进行之中。

  不过,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岳运生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律师是否接受风险代理,还与案子的胜诉几率多大,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成本有关,而且这种风险代理一般是单个律师难以胜任的。

  (配文)普尔斯马特是谁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1996年,民营企业诺衡控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刘五一,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得到了美国PEI公司旗下一个注册商标—“PriceSmart”( 普尔斯马特)的使用权。同年9月,刘五一出任北京普尔斯马特会员购物集团(简称普马集团,2000年又更名为普马中心)董事长。1997年1月,在北京海淀区学清路,第一家会员制商场—普尔斯马特1号店正式宣告成立。

  1997年至2004年5月,普马集团在全国陆续开设了46家连锁店,并于2001年后自行推出大型购物中心诺玛特。普马从此拥有了两种零售业态: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和诺玛特购物中心。

  2004年7月,普马长沙会员店被诉拖欠租金,普马资金链紧绷问题浮出水面。随后青岛、北京、昆明、武汉等地供应商纷纷向当地普马会员店和诺玛特超市索要被拖欠的货款,引发了全国性的挤兑风潮,各地普马系店相继关闭。案发时,普马会员店和诺玛特共拖欠全国供应商货款20多亿,传说董事长刘五一远逃国外。

  2005年4月30日,普马总店被查封。

  人们也许会问:北京普马遭遇重重危机之时,美国普马为何不施以援手呢?

  据了解,北京普马的业务并不在美国普马财务报表中,普马美国网站的解释是,美国普马在中国发放了11个特许经营执照。而当年获得授权使用的“PriceSmart”,不过是美国Price Enterprises,Inc.(PEI)旗下的一个注册商标。

  普尔斯马特内部一位高层对北京普马与美国普马关系问题的解释是,普尔斯马特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分钱来自外资,而采取相当于特许经营的方式,向美国普尔斯马特租用这块牌子和经营模式,每新开一家会员制普尔斯马特店就需要向美国方面支付一笔费用。普尔斯马特中国企业的外国员工也都是受雇于中国公司的。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京普尔斯马特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一家彻头彻尾的本土民营企业,其外国名字说穿了就如同“贴牌”。

  从最初对外自称“美国第三大超市”沦落为遭查封的地步,曾经一度辉煌的北京普尔斯马特似乎走完了其生命历程。

  但事件远未结束,而在后来的调查中,普马系盛极而衰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个“中央处理器”

  据公开资料显示,普马46家连锁店虽然各有其法人,但它的资金流动完全受控于一个“中央处理器”,使得普马中心(2002年后由诺衡控股取代普马中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快速地挪用资金。

  曾有媒体报道称,在四川攀枝花,普马会员店开店伊始向银行抵押贷款3000万,不久即通过西南大区中心将其中2500万调至北京;在重庆,当地普马公司成立之初曾投资5000万元,但公司成立数天后,就有4500万元被抽走;在云南,普马公司在当地共欠供货商货款1.6亿元。其银行账目显示,公司有1.3亿元资金曾被北京总部调走;在贵州,诺玛特控股于2004年4月从贵阳诺玛特账上调走7100万余元。当时贵阳诺玛特尚欠货款2800万元,同时从建行贵州分行贷款近3000万元未能归还……

  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委托律师调查后的分析报告指出,普马正是采取关联互保、资金高度集中转移的方式进行融资操作,靠占用银行资金和供货商的资金滚动铺点,滚动融资,形成大市场大零售商的假象。而一旦银行紧缩银根,供货商又追逼货款,就会迅速导致资金链断裂。

  两大混淆品牌

  2001年,北京普马自创了“诺玛特”品牌,并将其与“普马”混淆推广,一方面继续骗得银行信任,获取大量贷款;另一方面可以逃避向美国普马支付特许经营费。

  “三靠”获取信任

  靠政府。普马抓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加大“洋品牌”宣传,将自己描绘成“美国第三大超市”,误使他人认为其是一家外资企业,从而获得很多优惠政策。

  靠银行。2001年后,普马选择新店址已完全取决于外部资金的供给,哪里能提供银行贷款就去哪里开店。结果通过银行贷款10多亿元。普马曾被纳入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行的“重要客户系统”,并被推荐给地方银行,享受资金调拨不受监控等种种特殊“待遇”。

  靠强势。普马的繁荣假象,使其在与供货商的合作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累计拖欠数万家供货商货款近20亿元。

  四大开店伎俩

  租房零投入:诺玛特租场地,由出租方投巨资装修,租金也是在营业后支付,诺玛特在场地方面基本没有投入。

  设备零投入:据一些供货商透露,诺玛特超市内的很多设施也是先租后付钱的。

  供货零投入:供货商都是先送货后结款,超市又省下了购货的资金。

  流动资金零投入: 供货商入场诺玛特超市收取入场费,每户三五千元不等,一家诺玛特起码有上千家供货商,那么就有几百万元,可以作为流动资金。

  多子多孙的普马

  从1996年成立北京普马集团开始,从普马系中就源源不断地派生出普尔斯马特控股公司、普尔斯马特投资有限公司、诺玛特控股公司、诺丰投资有限公司、诺衡物流有限公司、诺衡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欧文办公用品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又几经变更,或注销,或改名,令人眼花缭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