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1800亿 广东石化国际级扩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5: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特约记者 天 文 广州、惠州报道

  10多年前,惠州苦候南海石化的时候,因为多次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少人失去信心,当年热极一时的房地产也一下子陷入寒冬,数年也没暖过来。没想到的是,壳牌才建成投产,1200万吨炼油项目又瓜熟蒂落,广东又一个石化棋子重重地稳落大亚湾。这样,大亚湾石化基地与此前已具规模的茂湛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形成了三驾马车格局,拉
着广东石化产业进入了新一轮产业升级和总量扩张。

  广东石化产业是后来居上的。2000年开始,5年间,广州2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湛江东兴500万吨炼油扩建工程、茂名8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广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建工程纷纷上马,加上今年大亚湾的南海石化正式投产、南海炼油项目开工建设,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格局基本成型。

  不仅如此,“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还计划投资1800亿元,进一步坐实产业结构向重工业的转型。这包括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5个炼油项目分别是: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扩建、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炼油改造、中石化湛江东兴炼油改造、中海油新建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规划于“十一五”期间新建的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5个石化基地分别是:惠州大亚湾石化区、茂湛沿海重化产业带(茂名石化区、湛江石化等)、广州石化基地(包括广石化扩建、南沙石化及储运基地)、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珠海西区临港石化基地、江门新会东区银洲湖一带)、汕潮揭沿海化工基地(汕头南区化工区、潮州饶平、揭阳惠来沿海等)。

  广东“十一五”规划显示,到2010年,全省石化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300亿元,年均增长20%,炼油能力达6500万吨/年,构建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工业体系,不但要成为全国领头羊,而且在亚洲也要占重要地位。

  在这其中,大亚湾石化区,这枚重要的棋子,其目标被定位为打造成世界级石化基地。

  大亚湾“大石化”战略拓展产业链

  在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大亚湾的中选,并非是意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秘书长潘德润在一次研讨会上分析了大亚湾的四大优势:一是巨大的石油和化工产品市场容量奠定了广东作为石油和化工产品市场中心的地位;二是年产八十万吨乙烯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使该石化区形成了油化结合、上下游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石化园区;三是大亚湾海域宽、航道短、淤积少、风浪小,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避风港;四是大亚湾开发区属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十年来初步形成了港口、主干道路、铁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同时人口密度低,淡水资源丰富,完全可以适应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去年底惠州炼油项目奠基时,中海油总经理助理郑文波介绍说,惠州炼油项目与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紧密相关,已经被纳入国家

能源中长期规划。

  郑称,早在审批南海石化项目时,国家要求按“油化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先上化工,适时启动炼油项目建设,实现油化一体化生产、资源优化互供、公用工程合理配置,从而节省投资、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即南海炼油的产品首先会隔墙供应给中海壳牌,其所需的乙烯裂解料全部由南海炼油厂提供。与此同时,中海壳牌又与惠菱化成隔墙销售。

  此说有征。2005年5月,中海壳牌和惠菱化成有限公司签署抽余油-1及抽余油-2购销协议,这既是中海壳牌项目的第一份隔墙销售协议,也是第一个落户大亚湾的石化中下游项目。根据协议,中海壳牌公司将向惠菱化成提供抽余油-1(也称丁二烯抽余C4)。惠菱化成公司从中提取异丁烯(C4成分)作为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并将剩余液体抽余油-2返销给中海壳牌。这说明了石化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律:炼化一体、尽可能大的延续中下游产业链。

  惠州市长黄业斌说,根据行业理论,上游石化项目对下游石化产业的带动效应为1:50。即年销售额为17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对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可达850亿美元,相当于6800亿元人民币。如果惠州能“吃”到其中的10%,就是680亿元,20%是1300多亿元,等于惠州目前一年的工业产值。

  目前,石化产业的“榕树效应”在大亚湾已经显现:已经动工的中下游项目投资总额16亿元,其中三菱丽阳MMA项目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45.5%;最近准备动工的新项目有5个,投资额逾55亿元;其他在谈项目共11个,意向投资额超过80亿元。

  而不远处的深圳坝光,将建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精细化工城,中外运则刚刚与中海壳牌签订储运合同,世界集装箱大王李嘉诚更是与惠州港第二次握手,上个月赶在中海壳牌举行正式投产仪式的前一天,与惠州签约合建惠州港,推进集装箱项目。

  此外,大亚湾还有一个作为广东LNG(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配套项目的惠州LNG电厂正建设中,总投资约85亿元,规划装机容量210万千瓦,首台机组计划最近就可投入运行。广石化属下的大亚湾华德石化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将建设120万立方米储油罐及相关配套的输送、消防等设施,已完成一期工程2座10万立方米原油罐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

  一直在全国排前列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好与石化产业相配套。2004年,惠州塑料制品产值占全市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68.6%,产量10.12万吨。全市112家石化规模以上企业中,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线路板基板、外壳和包装材料等塑料制品配件的企业,高达60家。但是,这些石化企业外源性经济特征明显,尤以港资和台资为最。如果这些企业与大亚湾石化产业有效对接,成为中海壳牌的中下游项目,外源变内源,惠州石化产业链就真正是做足做长了。当然,最主要的是早就规划好的数十个下游产品招商工作,这项工作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不管如何,惠州必将形成“洼地”效应,石化产业将以集群发展模式成为全省龙头。

  中石油中石化广东抢滩

  眼看着中海油在炼化项目上的发力,作为中国最大石油企业的中石油也不甘心。中石油对外称,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1800多亿元,全面推进炼油化工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具有世界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5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两大芳烃生产基地、四大化肥生产基地和6个大型乙烯基地,并配套建成产销相适应的销售网络系统。到2010年,中石油炼油能力将达到1.7亿吨,新增产能4500万吨以上,年均递增5%;主要化工产品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新增产能1200万吨。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初中国石化总公司重组成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时,曾确定前者偏重上游,后者偏重中下游。故长期以来,中石油的炼油能力始终落后于中石化,炼油产能的不足一直是中石油集团管理层的一块“心病”。从去年起,一场以炼油加工能力为核心的石化产业整合行动已在中石油内部迅速展开:大连石化、大庆石化、兰州石化和独山子石化将被扩能改造为千万吨级炼油厂,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而其他二十几家炼油企业则将逐渐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而中石化则加强了在东南沿海的布局,去年7月,由

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石化、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沙特阿美海外石油公司四方共同投资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工程在泉州市正式开工兴建。

  从广东石化及福建石化的发展,加上原有的老牌石化基地:齐鲁石化、燕山石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中国石化产业往需求最迫切的市场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据报道,继去年底西南

成品油管道建成投用后,由中石化投资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目前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即将于今年6月全线投入运转。总耗资75亿元的中国石化两条石油管道以茂名为接点,将连接成一条长约3000公里的“蓝色大动脉”。这条动脉贯通后,将大大改写炼油厂在交通繁忙时期有油拉不出的被动局面。向西,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炼油的成品油已一路畅通无阻地输送到广东西部、广西、贵阳、云南;向东,两地成品油也将源源不断地抵达珠三角腹地。

  中国石化铺网泛珠三角,为发展广东沿海新兴石化产业带创造了有利条件,带来了新的机遇。以茂名石化为例,今年一季度,实现了高负荷运转,加工原油352.5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同比增长8.4%,就得益于成品油管输量达近六成,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铁路运输,有油拉不出去的被动局面,释放了生产能力。

  对中石化来说,这两条管道加上其强大的零售网络,将成为其称霸成品油配送领域的重要砝码。广东是我国最大成品油消费市场,去年汽油、柴油、煤油三大类成品油的消费量达1800万吨,占全国油品消费量的15%以上,而且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递增。业内人士分析说,中石化输油管道的建设除了大大增强中国石化在广东、西南地区成品油市场的控制能力,其重要意义还在于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以先进的管道运输降低成本,应对国外资本进入油品行业后带来的危机。

  目前,壳牌、BP、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大公司纷纷落户广东,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也将广东作为其业务发展的战略布局重点。在这一龙争虎斗的竞争态势下,中国石化抢抓机遇,启动西南、珠三角两大输油管道建设,推出茂名乙烯改扩建项目,赢得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而投入巨大的中海油除了在大亚湾奠定广东炼化基地之首后,还将一插到底,计划进入销售终端,建加油站。郑文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曾表态:中国海油以前都是做上游产品,现在首次进入下游,而且生产的正是市场需求很大的汽柴油,从营销角度来看,无销售就无产业,中海油一定会进入炼油产品的销售终端,其中最先建的加油站可能出现在小珠三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