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胶济铁路之檀香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5:11 经济观察报

  文/尹永铸

  胶澳失陷

  德国人李希霍芬,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位居男爵。1868年至1872年,他7次来到中国,游历13省,刺探到许多重要情报。

  在他的游历生涯中,李希霍芬尤重视山东,他认为山东极适合殖民:人口3000万,有密集的劳动力;有丰富的矿藏,尤其是煤矿;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比如粮食与丝棉。他用近乎抒情的笔触描述了博山、潍县等地的煤矿——后来,这些地区都划入了德国人采矿的界内。

  鸦片战争国门洞开之后,胶州湾始为中外瞩目。根据当时的文献,“山东胶州海口,内湾宽深,可容巨舰,外口狭窄,易于防守;口门左右依山为险,敌兵不能抄袭;地气和暖,严冬不冻,实为天然船澳。”

  “既然胶州湾是中国北半部最大和最好的港口,”李希霍芬建议,“因而它也就无愧于山东矿藏的合理的出口处。”

  这一建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德皇在其回忆录中所记录的那样:“根据那时东亚巡洋舰队长梯尔匹茨少将的报告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男爵奉命调查对山东远景所作的令人鼓舞的描述,大家终于同意在胶州湾建立租界地。”

  实际上,由于鸦片战争肇始了近代中国的海疆危机,清政府此后开始更加警惕海防。19世纪60至90年代,李鸿章受命筹建北洋海防体系,包括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在内的三省海防,胶澳设防是其重要内容。

  1891年4月的一天,李鸿章开赴胶州湾实地勘察,认为胶澳(青岛的古称)设防“未可再缓”。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批准了李鸿章的计划,胶澳设防付诸实现,青岛作为城市的建制由此发端。

  然而,处于封建末世且已财力不支的清政府,其原本有限的海防经费又被挪用于建筑颐和园,胶澳海防工程进展极为缓慢。

  对胶州湾垂涎已久的德国人终于找到了机会。1897年11月1日,两名德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县被杀,史称“巨野教案”。此教案遂被德皇利用为武力夺占胶州湾的口实。威廉二世命其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梯尔匹茨率停泊于吴淞口的舰队“立刻开往胶州湾,占据该地,并威胁报复,积极行动”。

  两周后,600余名德军突然登陆胶州湾,抢占山头要隘,挖沟筑炮,严密布防。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营建7年之久的胶澳海防基地失陷。

  胶澳失陷后,德国人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条约,获取了青岛的租界权及山东半岛的路矿权。《胶澳租界约》关于胶济铁路的规定是,“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十里内,允准德国商开挖煤矿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等等”。

  1899年6月1日,德国政府发布命令,特许德国亚细亚银行建筑胶济铁路。1904年全线贯通,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

  1914年,日本人借一战的时机参加了对德宣战集团,占领青岛,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控制了胶济铁路。1915年战事结束,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著名的“二十一条”,意欲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孙文抗德

  高密,一个毗连青岛的县城,由于小说家莫言的写作,这里成为一片近乎神秘的土地,并化为某种文学符号烙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

  高密与胶济铁路有着纠缠不清的哀怨:一百多年前,为了抵抗德国人修筑这条铁路,高密西乡108个村庄的农民,在孙文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年多的斗争,斗争失败后孙文被处死。

  莫言在其长篇小说《檀香刑》(它也是莫言早期创作的一部同名戏曲作品)的后记里说,早在清末民初,孙文抗德的故事就已被当时的猫腔艺人搬上了戏台。猫腔(实为茂腔)是流传在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

  小说主人公孙丙的原型就是孙文。孙丙抗德失败后,被满清“酷刑艺术家”赵甲以檀香刑处死:削尖的檀木橛子从肛门里敲进身体,从肩膀里斜刺出来——为了让这个猫腔艺人能够歌唱至死,行刑者让檀木橛子稍稍偏离了方向,没有从他的嘴里穿出来。

  真的有这样一种刑罚吗?它是如此残酷,同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败于西方铁路、坚船、利炮之后,不同的社会势力纠结到了一起,将一场杀人的悲剧变成了“看客的狂欢”。

  从县城出发向西南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阚家乡官亭村,我们来这里寻找孙文的曾孙孙金庆。正是麦收时节,麦香扑鼻而来,一排排的农舍被几个池塘隔开,池塘里生长着芦苇与荷花。

  当地一位村民指了指孙的房舍,说,“谁都知道孙文。”

  我们很快在一个小池塘的岸边找到了孙金庆。他正在屋子的门口侍弄晒着的麦子。一看我们手中的相机,他便明白了我们的来意,赶紧跑过来握手,递烟。他看上去很清瘦,似乎有几天没刮胡子了,衣服上满是汗水晒干后留下的盐渍。

  1899年秋,胶济铁路开始由青岛向西修筑,不久就到了高密地界,这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引起了人们的恐惧。

  “那时的人比较愚昧,认为火车‘烟熏四十里’,火车跑过去,方圆四十里都不长庄稼。”孙金庆说。

  根据高密县志的记载,德国人在勘探和植标过程中,以低价收买农田,逼迫农民迁坟移舍,此举遭到了沿线农民的激烈反对。尤其是高密西乡,地势低洼,河水多南北走向,为修铁路阻塞水路,大水漫田,贻害无穷。“眼望西濠里,苍茫一片洼。无处不生碱,无处不养蛙。等到旱年头,也学种地瓜。”孙仍然记得这首流传了百年的民谣。

  1899年11月22日,孙文在绳家庄召开大会,当场发誓:“有孙文就没铁路,有铁路就没孙文!”在其组织发动下,抗德队伍迅速扩大,波及108村,村村都有首领,他们“碾研火药,逐日撞钟,聚人演炮。每家各出破锅,以代枪子”。

  孙金庆说,曾祖父作为武器使用的锄头、铁锨几年前还在家里放着,后来被政府的人拿到青岛博物馆了。还有一门土炮也拉去了。

  山东巡抚袁世凯一方面调兵镇压,一方面贴出《晓喻高密告示》,说这次修造铁路是“奉旨允谁,通行在案,尔示民人等……毋得滋事肇衅”。

  此后,抗争一直断断续续,袁世凯最终采取了诱捕计划——“诱其进城,相机办理”。1900年5月3日早晨,在绳、王两庄之间,孙文被逮捕。此后,群众曾多次要求保释孙文,清廷不允。1900年7月4日,农民在柳沟河畔聚集了三千多人,准备攻城劫出孙文。清政府见“民气汹涌,势不可遏”,遂于当日“奉谕斩孙文”,在高密城东门外大石桥以北将其杀害。

  孙文被杀害后,停滞一年的筑路工程才得以继续,但在高密西乡还是绕了一个弯。

  孙金庆告诉我,听老人们讲,他的曾祖父是被砍头处死的,似乎是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带我去村子里最老的一位老人家里。88岁的孙立章,正和他的小脚的老伴坐在炕上吃着一盘猪耳拌黄瓜。屋子里摆设着老式桌椅,墙上挂着马尾制作的拂尘。孙立章接过我递上的烟,点着吸了一口,慢悠悠地说:

  “是的,是砍头死的。”

  他说,尽管他也不可能见过孙文,但他的爷爷是孙文的同族兄弟,也是“战友”,这不会弄错的。

  “中国的衙门好欺负,中国的老百姓可不好欺负。”旁边的孙金庆说。

  ——他们显然不知道莫言的用意。在莫言看来,孙丙(孙文)自己既是这场荒唐悲剧的受难者,同时也是导演者。孙丙(孙文)其实是整个狂欢与“吃人”群体的一员。

  坊子

  1902年的夏天,胶济铁路修到潍县(今潍坊市)。在这里,铁路向东南绕了一个大弯——如同一段盲肠,从筑路的角度看,这是最不合理、最不经济的路段。德国人一向严谨,此处何以如此?

  其实,在德国人眼里,潍县这个鲁中小站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其东南约20公里的坊子站,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因为此处有着当时全国的第三大煤矿——坊子煤矿。

  中德签订《胶澳租界约》仅一个月后,德国人便来到坊子购地凿井,探煤取样。第二年的10月,华德矿务公司成立,在胶济铁路尚未修到坊子的情况下,德国人已经开始建井采煤了。

  坊子煤矿现在的名字叫新方矿业集团。在调度室一位姓孙的师傅的带领下,我参观了著名的安妮竖坑,它建于1904年,是以胶澳总督夫人安妮的名字命名的,现在的名字叫北大井。安妮竖坑已经看不出任何历史痕迹,高耸的黄色井架上喷涂了“安全生产”之类的标语,井架四周的办公区域则有几间德国人留下的老房子。在坊子煤矿的南区,有一个类似的煤井,史称“敏娜竖坑”,它的旁边耸立着一尊日本人垒砌的灰砖烟囱,仍在冒着白烟。烟囱的西部是一幢日式小楼,现在改建成了爱国主义纪念馆,几个工人正在展室里修筑一条长达十几米的流水作业复原模型。

  德国人在坊子煤矿前后开采了17年,开采煤炭299万吨。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取代德国人,在坊子煤矿开采了31年,开采煤炭422万吨。

  德国人建胶济铁路时,全线设有55个站,1914年日本强占后,撤销了5个车站,1923年中国收回后,增至54个车站。无论如何增删,坊子站一直是胶济线上的主要大站。

  但是经德、日几十年的挖掘,到解放初期,坊子煤矿的富矿已开采殆尽,这成为胶济铁路后来改道的重要原因。1984年,胶济线实施复线改造,裁弯取直,改造后干线里程由原来的395.2公里减少到384公里,缩短了十多公里。

  从坊子煤矿往东南走2公里,是坊子站。两栋紧挨着的德式建筑上,中国铁路的标识异常醒目。这是胶济线上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建筑。在其周围,另散落着很多德式建筑,这些当年的教堂、修道院、保育院如今都已破落不堪,被风雨摧残的墙壁上隐约可见一些黄色的老宋体大字,这是四十年前“革命”的烙印。

  看门的老职工说,1984年以前坊子站是一个很繁忙的区段站,日均40对车,胶济复线开通之后,此站就改为尽头式车站,由二等站降为三等站,只是每天早晚一班蒸汽通勤车。

  眼前的坊子站空旷而寂静,站房前的水泥地在烈日的曝晒下发出炫目的白光。只有从站区规模上才能依稀遥想当年的大站风采。而在大约20公里外,作为2008年奥运会配套项目,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正接近尾声,据说,改造完毕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快的铁路之一,从济南到青岛近400公里的里程仅需两个半小时。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