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大道上的智慧烙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4:22 财经时报 | |||||||||
杨时旸 “中国制造”是否会变成“中国设计”,至少LOGO大道上的设计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并引起了各方人士对创意经济的关注 如果让一个人用China造句,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准是Made in China.而英国的创意
菲力普认为从手工的制造到脑力的设计,是创意拯救了古老的欧洲,让那里变成了今天的新欧洲和酷欧洲。而今天,中国的前缀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变化:Designed in China将是未来中国的名片。 换掉SOHO的“膏药” 6月下旬,当人们经过北京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时候,可能会因地面上一阵阵的反光而感到好奇。如果你走近一看,就会发现道上竟镶满了一块块长90厘米、宽30厘米的艺术砖,在上面刻着光怪陆离的LOGO.“这是一条充满创意的LOGO大道。上面的标志都是被评选出来的国内精英设计公司的LOGO.”LOGO大道的设计者、“早晨”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魏来,对这个创意很是满意。 这个创意背后其实也散发着浓烈的商业味道,只不过,在中国的创意产业刚刚起步的今天,这种以商业打底,最终为商业服务的创意行为,也算是创意产业的一个稍显无奈的局面。就像作为这条LOGO大道投资方的地产公司负责人所说的那样,“说到底,我们还是为了卖楼,这种创意有意思,能吸引人。” “我们开始做这条LOGO大道,是为了后面的那些楼。这是我们和房地产公司合作的最新项目。”魏来说,“在和这家房地产公司合作之初,我们就把这些楼盘定位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想吸引那些公司入住。可是后来看到建外SOHO的教训,才有了做LOGO大道的想法。” 魏来说的“教训”,指的是建外SOHO窗子上贴着的花花绿绿的广告膏药。用魏来的话说,“那些膏药太可怕了。” 创意经济实践者 魏来和他的同伴,可以算作是中国最早一批创意经济实践者。魏来他们做旧厂房改造的时候还是在1999年,那时创意经济刚刚在英国被提出来。厂房地点就在现在这个LOGO大道的后面,棉纺三厂的旧址。“我们第一次去看的时候,就觉得那地方特棒。当时有很多厂房,还有一个火车站台,在里面站着感觉就跟拍电影似的。”魏来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当时,魏来只是觉得这件事本身很让人激动,其实并没有想其他的。“直到798成了气候,我才真正觉得有了成就感。心里想,我们几年前就做过这事了。”魏来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俏皮。 创意价值 魏来表示,从前做一个项目的设计,创意本身根本不收钱,只是靠给人家完成创意收劳务费。现在我们靠卖想法就能赚钱了,这让魏来有些兴奋。 他认为从LOFT到LOGO的变化,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出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之路。因为从2003年开始,创意经济所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才逐渐被国人所认识。魏来的经历正好反映出中国的创意经济在这几年当中一步一步的变化。 一直在关注着世界以及中国创意经济发展的《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钱竹说,创意经济的源头是从英国撒切尔夫人开始得到重视的,她把有名的时装设计师和音乐人都请到自己的府邸,用这种方式表达政府对于创意经济的支持。所以现在伦敦的智慧产业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为50万人提供工作岗位,年营业额超过210亿英镑。 中国的创意产业刚刚开始,还远没有达到欧洲的水平,“但是也必须要搭上这班车,不能光做世界的工厂。现在中国的创意产业园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钱竹说。 有专家分析,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其增加值约占北京生产总值的14%以上。相信不久的将来,创意经济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