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节电器检测机构协助造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3:26 财经时报

  张平

  由于合同纠纷,内蒙古的Z公司欲把北京的W公司告上法庭,并称其节能产品“造假”。《财经时报》联系诉讼双方,得到的“证据”却大出意料。

  如果两份证据都被采用,主审这一案件的法官可能很难做出结论。因为这两份证据看
起来都无可挑剔,其中却矛盾重重。

  原告Z公司提供的证据,是某电力大学电能质量研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这一实验室报告说,被检测的产品“内部结构为简单的暂态浪涌吸收电路,并无明显的证据表明该电路具有普遍适用的节电效果”;另一份来自内蒙古某企业的实地使用检测报告,给出了“加权均节电率为0.06%”的结论。

  但被告W公司则提供了几乎截然相反的证据:在新疆、山东两个国家级公司实地检测的效果,分别达到了15%和19.6%。代为提供这两份检测报告的,也是两家专业的节能检测机构。

  W公司在其产品说明中,给出的节电效果是,根据不同的环境,节电水平在5%~20%之间。

  孰真孰假?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几乎无法判断——即使是专业的检测机构,也能给出如此不同的结论。

  这个由两公司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却把节电器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揭露无遗。

  假节电器?

  电能质量研究所依据Z公司提供的产品得出的结论是,该产品根本就不是节电器,最多只能算保护器,可以认定这是“假节电器”。

  参与这次鉴定的主要专家之一现场剖析后认为,该产品内部结构,为简单的暂态浪涌吸收电路,属技术含量很低的保护电路。与产品宣传书中所称“由美国国家环保总署直辖的国家节能认证中心确认的节电率为10~20%”显然不符。

  他告诉《财经时报》,拆开该产品金属外壳后发现,其内部结构被一种叫做“还氧树脂”的材料密封包裹。他说,这种材料的硬度可与水泥“相媲美”,“这样做对电器的散热很不利,很显然,这家公司不希望用户看到其真实的内部结构。”

  他说,类似这样的产品,当作高科技节电器卖,实在是天大的笑话,该产品甚至连保护器也算不上。“顶多算个避雷针吧。”

  但在另外一方,W公司向《财经时报》出具了多家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这些报告都以翔实的数据说明,这一节电器“效果明显”。

  至此,该产品的节电效果到底如何已经成了一个迷。但另一个问题却得以显露:参与这一产品检测的多家机构,之所以能够得出极其矛盾的结论,背后一定“另有隐情”。

  暴利

  电能质量研究所的那位专家向《财经时报》透露,他们鉴定的那款“节电器”,结构简单、部件价格便宜。“成本应在200元~300元之间。”

  但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却达到了3万多元。这一行业存在的暴利,不言而喻。而被检测这家公司,2002年其销售额仅有100多万元。到了2005年,已经超过3500万元。

  该公司一位原员工称,在这家企业的销售业绩蒸蒸日上之时,他选择了离开。主要原因是,这个行业太乱,很多客户合作一次之后就不能再继续合作了。他还向《财经时报》介绍, 该公司2002年创业时的老员工,“现在仅剩下3个人”。

  一家专业研究机构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节电市场,并完全有可能在近几年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节电市场最大的买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3000亿元之巨,且这个市场还会以年均10%的增长速度不断攀升。

  但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里,目前存在着令人失望的一个事实:假节电器普遍充斥着这样一个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在国内把保护器当作节电器卖,绝非仅仅一家,“这是这个行业比较普遍的现象。国内几百家节电器公司里,不好统计,但估计有70%-80%都在这么做。”

  谁愿意上当

  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

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表示,节电、节能市场的监管空白已使局面相当严峻,他本人“都搞不清楚谁在监督节电行业”。

  在检测机构混杂,国家级认证机构又很难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公司自己测一下,找个机构出个报告,就可以在市场上卖了”。

  业内人士也承认,目前在国内的节电器市场,只要能说会道,作好宣传,就不难把产品卖出去。他透露,目前节电器的主要客户几乎都是国有企业,这样的企业用“公关”就可以“搞定”,即使产品出现了问题,国企也甘愿认亏。“再说,装几台这样的节电器,对于大型国有企业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是私营企业,可能就没那么容易。”

  另据一位直销业人士透露,在河北省的某些地方,家庭用的“节电器”甚至已经变成了某些“变相传销”的介质。“就和过去的

保健品一样,大家都把它看成了生财之道,谁还管它是不是真的能够节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