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国六条调控房地产业 > 正文
 

谁在撑起北京楼市的脊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22:3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梁馨元报道

  由于房价暴涨,住房问题正在演变成为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谁是真正潜在的最大购买群体,了解这个群体所占比例、收入层次、购买能力、购房时各种考量,才能有利于房市的稳定,也才能够使北京市制定新政细则有的放矢。

  为此,《中国产经新闻》邀请了北京发改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秀如、北京市政协常委洪亚敏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嘉宾刘秀如:北京发改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先后参与并主持了含国家级、市级重点研究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研究,房地产是其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嘉宾洪亚敏:北京市政协常委、首都经贸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地经济、住房制度及不动产评估。应邀作为专家组成员,为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咨询和政策建议。

  主持人:《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梁馨元

  需求层次没细分

  导致政策过于笼统

  《中国产经新闻》:现在关于购房者阶层划分说法并不统一,但是有一点大家基本没有太多的歧义,就是中间阶层将左右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是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关系到我国房地产业的未来。

  刘秀如:在国外,对于所谓的中等收入人群是有一个量化标准的,比如有车子、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中国没有这样的硬性指标。但是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购买阶层大概占到了60%-70%左右。有关住房需求其实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这是与居民收入、购买力相对应的。过去,我们对需求层次没有进行细分,导致政策过于笼统。

  洪亚敏:现在看来,经济适用房以后会逐渐转向定向安置,而商品房价格又在节节攀升,这两种情况可能使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得以满足,高收入人群能够承受目前的价格,但是对于既想住在城里,又希望房价适中的中等收入人群购房,可能会形成一个空白地带。

  权威数据佐证

  潜在住房需求约占城镇80%

  《中国产经新闻》:政府部门是否有这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比如比例、收入层次、购买能力等等,毕竟,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建立在清楚了解供需数据和矛盾上,才能在执行中达到预期目的。

  刘秀如:可以分别由几种不同方法进行简单推算:

  (1)推算潜在住房需求人口。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底全市常住城镇人口1284万人。扣除约10%0-14岁以下人口以及10%65岁以上人口,我们可以假定潜在住房需求人口约占城镇人口的80%。

  (2)根据抽样调查推算中低收入阶层比例。按照统计部门5分法进行的抽样调查资料,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8元,其中低收入户、较低收入户、中间收入户、较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分别为7401元、10961元、14245元、18455元和29635元。

  按照政府规定的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为中低收入阶层划分标准,按抽样结果计算(户均2.7人),则80%均在6万元以下,只有20%的高收入户超过8万元。但在这庞大的80%中,低收入户、较低收入户、中间收入户、较高收入户年收入分别为19983元、29595元、38462元、49829元,彼此差距依然较大。

  (3)根据职工平均工资推算中低收入阶层比例。市统计局公布2005年北京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2808元,按照这一结果,双职工家庭平均都达到了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标准,也就是说不应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了。但在细分时,我们发现,32808元以上的职工人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6%,在此水平之下的占64%。也就是说,假定本市职工人数为100%潜在住房需求人口,则64%的人为中低收入阶层。如果细分,不同行业工资水平相差甚远,影响有效需求。

  (4)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家庭户数急剧增长,2005年年底家庭户525万户,比2000年增加113万户,但户均规模趋于小型化,这一变化趋势客观上增加了住房需求。理论上计算,假定80%为城镇户,5年应新增住房需求90.4万套房,年均18.1万套,按80平米一套计算,每年需1448万平方米,相当于2005年住宅竣工量的51%。

  《中国产经新闻》:按照您刚才的说法,就是80%的人都有权利购买经济适用房了。

  刘秀如:北京市每年区区二三百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对于这个庞大的需求群体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廉租房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很大一部分还要到市场上去解决。

  洪亚敏: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对购买者有一个收入的限制,那些每月收入在五六千元,甚至再高一些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买不到。而房地产开发商也多在为富人盖房,高档楼盘在每平方米万元以上,中低档商品房基本在四环、甚至五环之外。对于收入不高不低,每天工作繁忙,希望住房到单位之间交通便利的中等收入人群而言,比较满意的仍在少数。

  应更加关注

  中等收入阶层人群的利益

  《中国产经新闻》:有专家建议政策制定上要向中低收入消费者倾斜。在我国购房主体由高收入阶层逐步转向中等收入群体的情况下,政策制定上也理应有所调整。

  刘秀如:刚才推算可以说明,住房需求存在多层次、多样性、复杂性和异质性。政府应该事先了解、科学预测需求状况,才能使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洪亚敏:在保障了低收入人群“居者有其屋”的基础上,政府也应更加关注占社会主流的中等收入阶层人群的利益,在住房政策上适当向这些人群倾斜。

  尤其是对11座周边新城的规划中,是否能考虑向中等收入人群有一定倾斜。例如,对开发普通商品房且将价格定位在40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在地价上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多盖中档商品房;在房屋质量上再下工夫,不能因为房价低,就在房屋质量上差别很大;多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修建小区,让不少中等收入人群不出新城,就能达到他希望的居住生活品质,或者花很短的时间,就能到达城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