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严娟娟报道
在我国煤炭的资源整合大潮中,势单力薄的中小煤企6月起开始积极展开“自救”行动,对全国重点产煤区域地县市进行摸底调查,如今已初有成效。《中国产经新闻》记者6月29日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拿到的一份有关山西省煤矿调查报告显示,该省中小煤矿健康发展与煤炭资源整合情况有显著改观。6月以来,一直奔波转战于全国煤矿区域,忙于调研的中小
煤矿分会副会长马德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就全国煤炭资源整合情况来看,已出现了整合不平衡等三大问题。
整合进行中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确定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时间表,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牵头的全国重点产煤区域地县市摸底调查活动在今年6月展开,恰好处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核心部分,即分别以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为工作重点,并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资源整合目标、范围、原则和程序进行。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小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进一步减少矿点数量。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拿到的这份有关山西省煤炭调研汇报材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该省60个主要产煤县(市、区)上报的《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有怀仁等51个县已经省领导组批准实施;有9个县的《工作方案》正在评审修改中。目前已经批准《方案》的县级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储量核查、编制整合矿井初步设计和收缴资源价款或转国有资本金的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各市上报的压减矿井数为1406个。已批准的51个县,由资源整合前的3107座矿3520个井整合为2280座矿2399个井,压减矿井1121个,压减率为31.8%,主要产煤县消灭了9万吨以下的矿井。
三大问题
中小煤矿分会副会长马德军从6月开始就奔走在全国各重要煤矿区的路上。刚刚回到北京的马德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资源整合大战进行到今天已出现了三大问题。
一是全国各地资源整合形势不平衡。他说,一些资源大省像山西、河南、山东的整合情况较好,但南方一些省,如湖南、湖北、四川等就不够理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煤炭资源不丰富,最大煤矿才年产20万吨,而根据国家煤炭资源整合规定,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只有两种命运,要么被大型煤炭企业整合,要么将在未来两年内就地消失。显然,这个规定在福建遭遇了尴尬,因而整合进程比较缓慢。马德军认为,一刀切的整合方式将会对当地特别是贫困县的就业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环境和绿化也会带来压力。
二是煤炭生产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证件管理问题,设置证件多,办理证件就多,加之证件适用周期短,常常是一个证刚办下来另一个证又需要开始办理,许多矿长为办理证照常年在外,无暇顾及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影响企业正常工作。再加上紧缺煤种市场并不饱和,导致一些小煤矿顶风偷偷生产,给监管带来了麻烦。
素有“九龙治煤”之称的煤炭行业因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效率低下而深为诟病。马德军认为,现在缺乏一个能替煤炭行业细致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部门。而这也是为何煤炭行业内问题复杂的原因之一。
他举例说,职能交叉的另一个表现是煤炭生产企业同一问题的会议多、文件多,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山西为例,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局都在行使各自有法律依据的职能。有些乡镇煤矿每年收到的文件多达1000多份,其中上述3个机构的文件占了多数。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另外还在这份调查报告上关注到,一些地方适合建设大型煤矿的整装煤田被分割小块出让,造成大矿小开、化整为零等不合理现象。如有的地方小煤矿,采矿许可证的井田范围仅有0.13平方公里,只要打井采矿就要超越出界。有些地方甚至将大型煤炭企业后备区资源拍卖,出让采矿权,严重影响大型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重点规划开发区内的离柳矿区三交三号煤田中的可采储量10亿吨,已被分块划出。稀缺煤种没有依法得到有效保护,离柳、乡宁、霍西等优质炼焦煤矿区,如今已是千疮百孔,几乎全部被小煤矿瓜分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