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速走进中国人生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1:49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成大尧 本报记者 张楠伊 “我就喜欢”是全球快餐连锁公司麦当劳的一句广告语,但近年来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让消费者认同这句话却越来越难。由于快餐业竞争激烈及健康问题带来的影响,麦当劳今年宣布,它将陆续关闭海外主要阵地英国境内的25家连锁店。但令这家公司欣慰的是,中国却成了它柳暗花明的一角。据麦当劳总部日前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是去年麦当劳营销收
汽车餐厅有30年历史 第一家麦当劳“得来速” 餐厅于1975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小镇谢拉维斯塔建立,据美国媒体称,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是驾车购物的发明者,谢拉维斯塔的这家“得来速”被认为是驾车购物的“鼻祖”。所以1999年该店重建时,还引来不少伤感的美国人到此拍照留念。目前,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开设了超过1000家“得来速”餐厅。 2005年12月,中国大陆首家麦当劳“得来速”餐厅在广东东莞落户,该店谭副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开张至今生意都很不错,有些顾客专门为了体验驾车购物而来。今年上海和广东顺德也开设了2家“得来速”餐厅,山西大同和浙江舟山的“得来速”餐厅也将于年内开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中国汽车人均拥有量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麦当劳深圳公关部的范女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非常看好中国的汽车餐厅市场。此次计划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成都、深圳、东莞等大中城市作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到全国。麦当劳会随着中石化加油站点的增设,有选择地逐步增开“得来速”餐厅。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目前麦当劳在中国拥有760家连锁店,并计划把2008年前开张的240家新店中的一半建成“得来速”,而中国石化也以每年新添500个加油站的速度扩张着服务网络,这对麦当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得来速”市场。 美国人早上及中午一般会驾车去快餐店买一份快餐,在上班路上或是到办公室吃,驾车外卖的形式为人们节约了时间,符合现代美国人快速的生活方式,目前,美国一些较大的快餐公司,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连锁快餐店,都有这种服务,它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麦当劳总部的公关主任丽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得来速”已成为麦当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加油站的麦当劳中,几乎都有“得来速”和店堂2种服务。在美国约1.3万家连锁店中,有1.2万多家提供“得来速”服务,麦当劳公司超过60%的销售收入来自“得来速”。 人们对“得来速”褒贬不一 40多岁的艾里克是美国政府雇员,他认为“得来速”服务模式随着汽车的普及而出现,是美国汽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快了美国人的生活节奏,已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在得克萨斯州经商的特里莎也有同感,她说早上上班时间紧时,都会去“得来速”买份早餐,利用路上的时间吃。她很喜欢这种驾车外卖的形式,认为它给美国人紧张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种营销方式,记者在美国的一家快餐店里采访的一对老夫妻就对“得来速”没有兴趣,他们认为驾车外卖使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懒惰,人们应该坐在店堂里,一边享用美味,一边品味生活。香港《南华早报》6月21日发表的社论《中国应该警惕快餐革命》指出,“人们的生活质量已变成了工业扩张的牺牲品,而道路上的汽车数量猛增带来的污染威胁也变得愈加严重……虽然能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但迅速发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外卖食品店网络可能被视为是奢侈而且脱离现实的。” 如何看待快餐文化的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潘小松认为,参考麦当劳“得来速”在美国的模式,它在中国的大城市不太可能同“母店”一样遍地开花,因为“得来速”对空间要求比较高,多见于高速公路上的快餐店、咖啡厅,而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让“得来速”占据宝贵的空间,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潘小松指出,“得来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它店面本身,即使不能普及,也不会削减它登陆中国的意义。因为“得来速”背后折射的是美国式的大众文化,这类美式产品闯入中国市场标志着美式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介入,即使不是人人都开车去买快餐、在5分钟之内解决一日三餐,但这种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背道而驰的观念会随着“得来速”的本土化迅速传播。 麦当劳和中石化都是全球500强企业,此次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被双方视为“强强联合”。麦当劳借用中石化的加油站网络,能够轻松覆盖更大范围的市场。中石化让醒目的黄色麦当劳“M”标志出现在自己的加油站里,这也是把它和其他加油站区分开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