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方突然抽身 外资或入主金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13:2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谭宏安,巫燕玲 6月20日,金地集团(600383)的一纸公告,透露了一个让外界颇感意外的消息:这家近年在国内地产市场甚为活跃的房企,很可能要换个“洋老板”了。 这份引人瞩目的公告中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目前正在同战略
公告最后称,公司董事会将“敦促控股股东加快推进股份转让进程,确保本公司于2006年6月30日前披露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也就是说,谜底或许很快就将揭开。 股改前夕 大股东离奇退出 自今年3月27日起,金地集团停牌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至今已接近3个月。期间公司曾数次发布公告表示,“非流通股股东尚未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至5月下旬的公告又称,预计将在6月中旬披露股改方案。 但这次外界等来的并不是股改方案,却是现任大股东有意抽身而退,将控股权拱手让给外资的消息。 “股改前夕宣布大股东股权转让,是比较少见的事,”国信证券分析员陈林表示,“金地集团股改进展缓慢,很可能正是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操作有关”。他认为,既然公告已出,估计转让事宜基本确定了,作为第一大股东的福田投资,占金地股份17.62%,如公告所言转让全部股份属实,则新的战略投资者控股金地将顺理成章。 但记者从其他渠道却听到另一种说法:深圳福田区国资委属下的第一大股东福田投资本来是不愿退出的,但由于在股改方案商议中,迟迟未能得到以第二大股东福田建设(占股份9.57%)为首的其他股东的支持,眼看僵局旷日持久,难以打破,于是采取非常手段,而此次转让控股权的实质性谈判,也是不久前才开始进行的。 不过,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更接近真相,新进入的控股股东依然要面对股改难题。而市场人士认为,以金地此前的良好业绩表现而言,外资购买股份所出的价格应该不低。因此接下来的股改如何确立对价方案,同时又保证新股东自身的控股地位,仍旧是个问题。 转让控股权或有难言之隐 撇开那些技术性较强的股改方案不谈,看看金地目前的特殊股份结构,或者可以更明白股改方案难产、大股东萌生退意的根源了。 资料显示,金地股权十分分散,但去年5月才通过股份转让交易,以2.31亿元从原第二大股东金信信托手中“接棒”的福田建设法定代表人张和灿,通过其控制的浩和创业、浩和投资等三家关联公司(均为金地非流通股股东),合计在金地持股14.98%,与公司第一大股东福田投资的17.62%,实际上相差无几。 招商证券分析师常锦认为,金地第一大股东福田投资在推动股改上肯定比较积极,愿意以相对较高的代价实现全流通,但第二大股东福田建设购入股权时间较短,且当初购入股权支付价款也较高,肯定更希望实施代价较低的股改方案,双方利益着眼点不一,争议在所难免,加上各自实际控制的股份又不相伯仲,于是很容易形成僵持局面。 常锦分析称,如果前面第二种市场传闻属实,则控股股东福田投资从极力推进股改,到突然抽身而退的异常表现,不排除是潜在的外资收购方提出了较为优厚的收购条件,毕竟这样转让股份如果谈成,真金白银马上可打到自己账上,而股改方案即使落实,按一般惯例三年内大股东也不能出售名下股份套现的。 至于一向与海外投资机构来往密切的金地董事会,是否在这次收购商谈中起到特殊作用,外人不得而知。 外资入主将遇政策阻力? 陈林认为,金地集团现任大股东福田投资,其背景为深圳市福田区国资委,与中海、招商、华侨城、万科等当地同行背后的大股东相比,实力远说不上雄厚,若能由知名海外机构控股,对其房地产主业今后的发展,显然是一个利好。 招商证券分析师余志勇也表示,海外投资机构计划入主金地集团,说明看好其成长空间,对金地日后在股市及开发市场上的表现,自然有不少帮助 。 但是,近期有市场消息称,鉴于海外资金加速进入中国投资房地产,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楼市过热的趋势,中央政府相关部门正酝酿出台一份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政策性文件,作为新一轮地产调控的配套措施。 据称这份正处于几个部门“会签”阶段的文件,很可能就包括“限制外资在房地产企业的持股比例”等具体条款。这让人不免担心,金地大股东向外资转让控股权一事,会不会正好撞在政策的枪口上呢? “调控新政确实使得国内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时期, QFII(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内地股市制度)的地产股投资,近期也在减仓之中。”陈林说。但他认为,即使目前国家出台限制国外资金过多进入内地楼市的措施,应该也只是暂时性的调整。 “从长期来看,外资仍旧看好中国房地产的投资前景,它们通过各种实业投资的方式,在中国进行长线经营,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和资金支持,这不是一件坏事。”他补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