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轨道交通:浙江民企的奶酪还是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 04:28 中国经营报

  刘炎迅

  活跃的浙江民企又找到了一块投资领域的新奶酪——轨道交通。尽管国内尚无社会资本投资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获得高回报的成功先例,诸多民企投资人仍然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近日,杭州市经委刚结束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浙江省已经有超过60家的企业表达了参与地铁建设的意向。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长三角等地轨道交通建设高潮的来临。未来5年内,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将建设14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以杭州为例,杭州远期(2050年)轨道线网共有8条,总长278公里。其中,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82.2公里,将在2010年前率先建成。杭州市市长孙忠焕提出,这两个项目总投资约为33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80亿元,其余为社会资本投资,共分5年投入。

  据预测,整个项目投资金额将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市政府当然渴望社会资本的介入。

  然而,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收益长的特点。目前各地的交通建设“在什么时候吸纳、怎么吸纳社会资本”仍然处于探讨中。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民资参与公用事业建设的例子并不鲜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例子。2003年奠基开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因杭州宋城集团等浙江民营企业出资额达到注册资本的一半以上而备受瞩目。在今年6月份,宋城集团将其持有的17.3%的股份悉数转让,理由之一就是看淡大桥的收益率。

  目前杭州开建地铁试验段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杭州地铁建设意图尝试采用“香港模式”。被公认为全世界运作最成功的“香港模式”指的是政府在建造地铁时,就将地铁沿线土地一并交由地铁公司开发,以土地增值收益来抵消营运、建设期间的亏损。

  南京大学

长三角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认为,一些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参与到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中来,就可以先于别人了解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建设周期和沿线周边住宅的规划、规模等一系列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优先获得
房地产
的开发经营权,并必将获得较高投资回报。

  此外,社会投资者投资轨道交通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收益与两个因素最为密切相关:一是客流量,二是票价,而这两个因素非投资人所能控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调控和管制。因此,政府需要就此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出台稳定的票价政策,对交通进行合理规划、支持客流培育等,必要时还需分担部分风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