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定义大连:吸纳日资的战略门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17:14 中国经营报

  刘晓午

  “欢迎多到大连来,我们会为你们的投资做好服务工作。”

  此前,接见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华信)日资股东和客户代表团时,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用这样诚恳的语气寒暄、道白。这里面的股东和客户包括NEC、日
立、三菱电机和NTT等清一色的全球500强日资公司高管。

  其时,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了中日外长一年来的首次会面,政冷经热下的中日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即使在

中日关系处于困难时期,日本与大连的经贸往来一直非常顺畅。”在大连,多数地方官员并不讳言对日资的渴望,及日资对大连的偏好。

  日资西进

  大连华信是大连吸引日资的标杆。

  2005年4月,继NEC、NTT、日立软件入股公司后,大连华信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NEC SOFT和美国微软成为新股东。由于股权重新分配,外资股东需要重新汇出入股资金。

  几乎与此同时,因小泉参拜问题,北京开始爆发抗议示威游行,中日关系进入冷冻期。

  “当时,几家外资股东入股还要走一些程序,还有一些政策上的限制。发生游行后,日方股东很着急,担心由于中日关系,导致日资在华的投资风险上升。”大连华信总经理刘军回忆。“夏德仁市长知道我们的困难后,立即组织了市政府多个部门召开协调会,专门解决外资入股大连华信的诸多难题。开会后的第二天,日方和美方股东的投资就打到我们的户头上。”

  现在,这家有着强烈政府背景的民营IT公司的投资者和客户基本上是

全球500强的日资企业,2005年4000万美元的出口业务绝大多数来自日本。

  而大连华信所在的大连软件园,现已成功引进230家软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1/3,而日资企业排名第一,园区内出口日本的业务超过80%。

  “国内比较大的软件企业虽然都在北京、上海等地,但是大连是日本软件外包的前沿和门户。因此,许多国内大型软件企业都在大连设立办事处,我们可以帮他们拿到日本的订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军说,“实际上,目前大连2006年的日本业务订单已经排满。现在不是没活,而是日方希望我们外包更多的活儿。由于人才的限制,我们现在不能接更多的订单。”

  为什么是大连?

  应该说,是大连人的语言天赋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日资。

  解放前,200万大连人中有70万人会说日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还有15万人懂日语。

  听听日本NTT海外推进事务局部长田中诚人怎么说,“我们之所以投资大连,主要原因是语言沟通没有问题。但在印度却不行,我们首先要和他们沟通项目的设想与要求,而且必须先转换成英语,再翻译成印度语,这可能会存在语言误读;项目完工后,他们再转换成英语,最后翻译成日文,把方案交给我们,这可能存在第二道语言误读。”

  大连一家高科技企业的高管比较了日资和美资的投资取向:日本公司投资注重长远,很早之前就有合作,业务不断增多;而美资更注重短期盈利,他们希望投进来就会产生较大效益。实际上,大连本地企业更倾向于与日资合资,因为在长期合作过程中,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随着上海的商务成本和人力成本的迅速抬升,许多日本企业把目光转向大连。5月末,住友电装软件(大连)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大连软件园,迄今为止,这是第20个全球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进入大连软件园。

  今后,这个软件开发点将作为日本住友电装集团的信息系统中心而存在,未来将成为住友电装集团的软件开发基地。而颇耐人寻味的是,这家公司已全面接管了上海住友电装的IT业务。

  许多日资公司高层常把大连与日本对中国另一投资重点区域上海做比较,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上海很繁华,很有东京的味道;大连很沉静,也很漂亮,像日本的京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