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收地25块 释放多重信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15:35 中国经营报 | |||||||||
张鹏 近日,广州国土房管局宣布收回25宗闲置地块,总面积达32公顷(即480亩),这也是继2004年12月广州首批处理27宗闲置地块后,展开的第二次大规模“收地”行动。 由于此次回收地块全部集中在广州主城区(通称“老八区”),且住宅用地占14幅,
在此之前,广州市场上多家主要开发商曾多次公开抱怨当地政府控制市区住宅用地供应,导致“地荒”,并暗示近期广州楼价飙升,与政府此举有直接关系。但是当地政府也不示弱,数度激烈批评有关开发商借题发挥,哄抬房价。 实际上,在明白了这种火爆的争吵后面政府与开发商反复博弈的含义后,我们或者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此次收地行动所释放的多重信号意义。 第一重信号很直接也很好理解。据悉这次收回地块的计划早在今年3月已经做好,而选择在“国六条”和九部委意见下达之后不久正式公诸于众,几乎可以肯定,是地方政府对中央调控政策的“示好”表态和及时回应。 第二重信号也不难意会。广州市政府显然希望借新一轮楼市调控之风,对市场上有意囤地、规避现行土地开发管理政策的开发商来个敲山震虎。 但是,熟知广州地产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人士都知道,广州中心城区现有的大部分闲置地块,都与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政府积极推行的激进土地对外招商政策密不可分,来自香港的众多知名地产商俨然成为广州的“大地主”。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港资大幅撤出内地,他们手中囤积的土地就此闲置下来,一搁就是10年。 鉴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如今的政府不可能用强制手段无偿收回这些土地,也不愿支付巨额地价予以收回,唯一较为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这类身份特殊的“地主”自己通过市场途径尽快加以消化。 去年11月,新加坡地产商凯德置地以1.03亿港元购入香港丽丰集团广州金沙洲项目50%股权,今年3月,他们又以6.44亿港元直接收购丽丰控股20%的股权。而后者早年在内地尤其是广州拥有大量土地储备,近些年限于公司资金状况一直无力恢复大规模开发。 显然,广州市政府很乐意看到更多这样的案例。过去两三年里广州楼市升温,楼价反复上扬,政府又有意减少市区住宅用地供应,闲置土地价格显著上升,于是通过二级土地市场的“私相授受”,买卖双方都皆大欢喜,政府更在无形中得以解套。据我们了解,三年前进入广州发展的龙头房企万科,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他们需要的发展用地。 从这个角度看,广州市政府大张旗鼓的收地行动,应该算是“软硬兼施”, 借机进一步暗示和鼓励类似的市场交易行为。至于这第三重信号的释放,能否为更多身在局中的房企所准确领会,我们不妨耐心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