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百联模式能否被复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3:11 中国经营报

  作者:叶文添

  编者按:百联模式是上海市产业整合的标杆,上海市国资委以此为起点立志把一些存在同业竞争的企业整合成“航母”。其他领域的整合都多多少少复制了百联的模式。

  而如果企业的规模能直接决定企业效益,前提必然是业务整合与人事整合的顺畅。否
则通过行政的力量做大规模不但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付出的重组风险和成本也是巨大的。

  继百联集团之后,上海市国资委操刀炮制的又一“食品业航母”的身影已依稀可见。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一位内部人士方面得到证实,上海食品行业将组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委的牵头下,光明乳业(资讯 行情 论坛)、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糖烟酒集团有限公司、锦江食品和梅林正广和集团在内的5家公司将成立一家全新的“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据悉,相关文件已经下达到各个单位,有消息表明新公司将在6月底挂牌。

  百联集团的业务融合和人事调整至今仍没有理顺。前董事长张新生等高层纷纷调离,最近盛传总裁王宗南也将职务生变。国资委通过换人推进重组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重组的艰难。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新食品业航母能否照搬百联的模式还未可知。

  百联模式再现

  这一切来得并非没有征兆,上海市政府早在3年前就有意整合市内的食品行业资源。2003年,上海市就开始筹划围绕烟糖酒集团进行的食品行业国资重组,但由于种种原因拖延至今。

  记者获悉,五家公司将以光明食品集团为核心进行业务上的组合和划分,现有的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是由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整合了轻工集团旗下的梅林正广和集团与冠生园集团以及前身为益民食品一厂的光明食品,是上海本地最大的食品企业。

  此次重组并入新集团的5大公司涉及到光明乳业(600597)等5家上市公司。

  显而易见,新组建的公司摊子十分巨大,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还涉及到旗下上市公司,因此包括人事调整和架构重组都将非常漫长。

  一位国资委人士对记者表示,重组后的新光明集团将不再归国资委管理。在具体的整合操作上,将会考虑到各个原有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产业剥离和整合。比如,上海市糖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在糖业烟酒行业上处于垄断地位,新成立后的集团将会把这方面的优势继续扩大。

  此次整合案将会延续和参照之前的百联模式。当年百联集团把上海的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4家公司的国有资产划转到百联集团进行统一经营。百联的重组也是上海市国资改革的试点和起点。

  据了解,此次上海国资委的规划,新食品业航母的重组将依旧参照百联模式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第二步是实施产权或制度结构的调整;第三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光明重组之困

  相比百联集团,新光明的重组似乎更加困难重重。

  苏州大学商学院孙永正教授认为,由于此次重组的各公司的社会股东复杂,利益要求不相一致,这将使很多公司难以在股东大会的表决取得股东的支持。整个宏观思路是行政式的,后面的进一步计划都将深深刻上政府色彩的烙印,这将给强调“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的政府以长时间的压力。

  证券分析人士认为,政府此次重组实际上是在深入进行百联模式探索,但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空白,其涉及到的是同股同权同酬和国有资产问题,以及两个上市公司流通股东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两个不同证券市场之间如何对接,如何换股,及5家上市公司的一些国际投资者的利益平衡问题等。这些问题依旧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区域。

  重要的是各集团公司的业务如何对接的问题。不同企业的文化怎么进行统一,20多位的局级干部如何安排,人事关系的错综复杂等都将是新光明面临的难题。

  “合纵”对抗外资入侵?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国资委继百联之后对新光明的组建是为了应对外资商业企业的“大肆入侵”,百联集团前董事长张新生曾表示:“企业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强体健身,而现在百联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外资连锁企业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和国资委在操持百联重组后,再一次对食品行业进行大手术。意图很明显,组建一个大型的食品集团抗衡外资,争得国内巨大的市场是当务之急。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则认为,对于重组后新光明而言,更重要的后期运作就是实现上市或者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抗衡外资的目标下这一运作会发生偏移。因为即使新光明变强了,外资也不会变弱,对于新光明而言,融合外资比抗衡外资重要。

  孙永正认为,上海国资委近来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包括合并重组、主辅分离和

股权分置改革等。这表明,上海国资委的改革还只是一种试探性的调整,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资源、提高企业利润,但根本性的变革还未出现,真正完善的百联模式还在探索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