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降价 癌病人未觉省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3: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撰文/记者 黎蘅、涂端玉 通讯员 容毓、王军 “肿瘤才是真正的富贵病,在它的面前,钱就是命。哪个家庭只要出现了一个肿瘤病人,从得出诊断那一天起,就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意味着必须向一个‘无底洞’无止境地抛洒金钱。”一位肿瘤专科医生尖锐地指出。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肿瘤患者如坚持治疗,最保守估计都要花费10万到30万元。
日前,国家发改委第18次药品降价令首次“砍”向昂贵的抗肿瘤药物。这次降价的抗肿瘤药物共有67种,平均降幅23%,最大降幅57%。大刀阔斧的降价能否真正为肿瘤患者带来实在的利益?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昨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走访了正在治疗中的肿瘤患者、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生和药店,发现导致肿瘤治疗费用高昂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药价,如果重复检查、过度治疗的弊端不改,病人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不纠正,肿瘤治疗的费用仍然会高企。此外,也有行内人士担忧,一些疗效确切但利润不高的药品降价后,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企业有可能会不再生产,这样一来,患者最终可能无法享受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 患者 “没觉得降价后便宜了多少” 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广大患者对抗肿瘤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反映强烈,而这也正是国家发改委这次将降价令指向一系列的抗肿瘤药物的主要原因。 记者昨日走访了市内的肿瘤专科医院和部分综合医院。据了解,这些医院昨日均已按规定实行了新价。据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药剂科主任李世根介绍,这次降价中,有的药品降价幅度比较大,但也有不少药变动不大。而据一些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反映,药品降价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并不明显。一对来自河源的农民夫妇告诉记者:“没觉得降价后看病便宜了多少。我们刚来的时候,看了三天病就花了8000多元。前两天又交了15000元,如果医院还要交费,我们就得去借钱了。” 药房 降价药品占化疗药物的70%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这次降价囊括了用药金额在医院里名列前茅的化学药,部分降价的抗肿瘤药更是医院用药中最为昂贵的药物之一,个别品种甚至高达千元/支。有药企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这次降价的多数是化学抗肿瘤药,其毛利都在80%以上,部分中成药甚至超过200%,而本次降价的重点就瞄准了这些毛利较高、价格昂贵但又必须采用的抗肿瘤药品。同时,还有23个品种过去是企业自主定价,今年也被纳入政府定价范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抗肿瘤药房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本次降价的品种上看,这67种药品几乎占了整个化疗药物的70%,涉及范围很广,降价幅度也很大。比如“依托泊苷”,目前该药在他们药房的价格为1025元,而国家发改委本次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仅为620元,降幅高达40%。 医生 药价并非费用高的唯一原因 不少肿瘤专科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价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使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有所降低,一些原本用不起药的患者也许就能用得起了。另外,降价使得一些药物进入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从而为化疗标准化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保证。但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光是降药价不足以减轻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因为构成这种负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化疗一科的喻庆薇主任认为,肿瘤治疗费用是由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等环节构成的。“肿瘤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医生的诊断往往不能‘一矢中的’,如果再遇上个别医德不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滥开‘大验单’、‘大检查’的医生,那么病人尚未开始治疗,诊断费就会先花去一大笔。” 另外,肿瘤治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医生给患者使用一种药物或者一种方法后,如果疗效不好,那么就要换另一种方法。由于所有治疗方法都不是肿瘤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不断变换、不断更改的过程中,病人的治疗费用也会不断增加。 混乱 重复用药和保健品增加负担 不仅如此,目前在我国的肿瘤治疗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有些医院让一些非肿瘤专科的医生给患者治疗,往往无法取得很好的疗效,重复检查、重复用药、重复治疗等现象比比皆是。其次,市场上还充斥着很多对肿瘤治疗效果不确定的药物和保健品,打着“抗肿瘤中成药”、“生物因子”等旗号,大肆夸大其治疗效果。不少肿瘤患者常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这些价格不菲的药物,无形中又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还有专家认为,肿瘤患者治疗费用的问题要客观分析。癌症早期发现治疗费用也就几万元,但是现在很多病人一发现就是晚期,治疗效果不好不说,病人花费也非常高。专家认为,应该增强对防癌知识的宣传,提高肿瘤早发现、早治疗的比例。 肿瘤病人花费档案 病例一:张女士 60岁 早期乳腺癌,总费用8万多元(不含后期治疗) 诊断:钼靶照片+穿刺诊断,合计约1000元; 手术:1万多元; 化疗:6个疗程,使用国产药艾素,降价前780元/20毫克,降价后713元/20毫克。按患者每次使用120毫克计算,降价后化疗每疗程可节省402元,6个疗程合计可省2412元; 放疗:25次,合计约1万元; 辅助治疗:注射提升白细胞的针剂,150多元/支,共注射8支,合计约1200元; 其他检查、用药和住院费用:约1万元; 后期治疗:服用来-唑(内分泌治疗)降价前22.6元/粒,降价后19.3元/粒,每天1粒,连续服用5年,降价后累计可省6000多元。 病例二:陈先生 51岁 淋巴癌复发,总费用约7.5万元(不含首次发病及后期治疗费用) 诊断:普通CT+PET检查,合计约1万元; 化疗:8000元/次,一共做6次,合计约5万元; 化疗期间住院费用、其他药费、检查费:约15000元; 后期治疗:服用基英肽,费用约为240元/天,加上中药治疗,总费用约为300元/天。患者曾使用一种名为“顺铂”的药物,降价前为58.33元/支,降价后为39.20元/支。 病例三:刘先生 70岁 晚期肺癌,总费用约15万元 诊断:CT、MR及其他各项检查,约1万元; 化疗:5个疗程,1.8万元/疗程,合计9万元; ICU抢救治疗费:5万元。 行内专家 “类别”“剂量”仍然留有漏洞 忧虑一 换个类别提价 注射液可“变脸”成粉针剂 据业内一位药剂专家介绍,过去每次降价都会遭遇降价药品停止生产、换个包装再登场的“对策”,这次新规定出台虽然“汲取”之前经验,狠把“类别”、“剂量”关,但仍可能留下漏洞。如这次降价选择了按照药品类别调整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同类药品间替代现象的发生,但这位药剂专家担心,如果换个类别呢?是否依然可以跳出限制圈制定高价格?他举例:“如本身是注射液,可以改头换面成注射用的粉针剂,即液体改成冻干粉,疗效一样的,但可以钻按类别限制药品价格的空子。” 忧虑二 换个剂量提价 弃用被要求降价的剂量标准 除了类别,此次降价还在“剂量”上严格限制同类药品的价格。但据一位药剂专家称,厂家依然可能有办法“对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剂量扩大、改为生产大剂量药品。”他举例,如果降价的是剂量为1克的药物,那么厂家可以将剂量改成2克或1.5克的,就能让自己的药品跳出限价范围了,而且会把市场搞乱。他说,这种情况下不排除会有“国家刚降低一批小剂量药品的价格,企业又重新申报一批大剂量药品”的现象出现。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一种药品究竟允许几种剂量(规格)存在,国家一般以药典为标准结合临床需要, “只要制定剂量更规范,不随意批准新剂型上市,就可以把住这一关” 。 忧虑三 不开降价药 个别医生可能“推荐”贵药 还有专家道出第三种担忧:不排除个别医德较差的医生与经销商联合,放弃降价药而向患者“推荐”其他的昂贵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尚没有针对每一种肿瘤治疗专门设计的治疗指南和指引,因此医生临床上给病人用什么样的药是没有“明文规定”的。如果国家只是单纯地将部分药物价格降低,那么在目前患者与医生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有少数医生仍可能会弃降价药不用,而继续给患者使用高价药物。 记者手记 单靠降价难治医疗“体制病” 67种抗肿瘤药物降价了,这本来是一件值得广大患者击掌相庆的事情。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却越发强烈地感觉到,这药品降价的实惠最终能有多少落到患者头上,实在是个未知数——因为,和所有其他疾病一样,在肿瘤治疗的背后,同样隐藏着无数患者难以知晓的信息,无法操纵的决定,以及无从推敲的变化……既然主动权不在患者手上,那些从药品降价中衍生的实惠,在经过药厂、中间商、医院、医生的重重“关卡”后,落到患者头上的时候还能剩下多少呢? 如此看来,如果没有医疗体制、药品流通体制的彻底改革,没有药品生产、上市更严格、更细化的“游戏规则”,没有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单靠一两次,哪怕是数十次药品降价,难以根治我国医疗的“体制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