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香港联交所汇集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一天,国泰、国航、中信泰富、太古及中航兴业在股票停牌4天后,联合发布了震惊航空业的公告。
公告表示,国泰航空将悉数收购港龙航空的所有股份,在6年之内,港龙将保持自己的身份及品牌,继续经营内地--香港的航空服务;同时,国泰将增持国航的股份至20%,并出让17.5%的股份予国航及其子公司中航兴业,形成两大巨头交叉持股的局面。
一个航母帝国的雏形正在浮出水面。此时,不但国泰摇身变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国航也从中受益,两大巨头首度强强联合。
三大巨头重新排位
国泰、国航、港龙三家航空公司由于股权纠葛,引发的各种市场传闻从未间断,此刻终于水落石出。
此前港龙的主要股东为:中航兴业持有43.3%股份,中信泰富持有28.5%,太古持有7.7%,国泰航空持有17.8%。这看似清晰的股权背后却错综复杂,因为太古是国泰背后的大股东,而中航兴业的母公司是国航。
现在国泰一统天下。公告表示,国泰将以现金+股权的方式,作价82亿港币买断港龙股权,将港龙作为独资子公司收入囊中。
此前国泰股份中太古集团占到46.3%,中信泰富占到25.4%,作为对国航利益的补偿,太古和中信泰富共同出让部分股份,使得最终的股权结构变为:太古占有40%,中信泰富17.5%,中航兴业7.34%,国航10.16%。这意味着,国航间接掌握了国泰17.5%的股份,与中信泰富并列作为国泰的第二大股东。
背后的利益平衡
国泰积极收购港龙的背后,是它对内地航空市场的强烈渴望。
民航专家李伊告诉记者,香港机场原本是亚洲最具竞争力的枢纽机场,国泰航空因此受益,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航空公司之一。但是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型,香港机场在整个亚洲市场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而与此同时,内地航空市场却突飞猛进,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地带",因此,得到内地市场成为国泰航空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但国泰航空进军内地市场的脚步很不顺畅。在停飞了十多年后,国泰目前执飞香港到北京、厦门的客运航线和到上海的货运航线,并且预计今年年内开通沪港客运线。
而国泰的老对手港龙,已经初步完成内地的网络布局,不但执飞内地23个城市,更切入了京港、沪港两条黄金航线。在国泰梦寐以求的京沪线上,港龙更是以每天16班的密度经营。
曾被国泰寄予厚望的中港航权谈判,也多少让国泰颇感失落。因为在5月份结束的航权谈判中达成意向,一是向港籍航空公司开放内地吞吐量排名前十名以外的二线机场,二是将内地--香港间运载能力的计算方式由旅客座位数改为客机班次。很明显,这些都不能满足国泰对内地航空市场的胃口。
因此,收编港龙成为了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完全拥有港龙,就意味着国泰可以占有港龙所有的内地航权和市场,获得支持未来发展的空间。
但在港龙的股权中,除去中信泰富这个相对中立的资本方,潜伏着国泰和国航两大对弈力量。由于港龙的最大股东是国航,要想让国航心甘情愿地让出嘴里的“肥肉”,国泰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目前看来,最理想的模式就是利益共享,于是两大航空公司交叉持股的概念应运而生。
联姻后的双赢
两大巨头的联姻,看起来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公告显示,国泰与国航将在内地和港澳台就客运服务实行相互代表销售,并在内地--香港航线上进行代码共享,并且表示,此后会进一步以合营航线方式经营所有内地--香港的共飞航线。
李伊表示,目前国航和国泰在航线上交叉竞争不多,反而互补性较强。如果国航和国泰携手合作,南北枢纽相呼应,同时可以利用港龙和国航旗下原西南航空公司的运力,为两家航空公司中转输送国内旅客,衔接国际航班,相当于国泰借此覆盖了大部分内地市场。
对于国泰来说,它打入了梦寐以求的内地航空市场,就真正拥有了巨大的腹地市场,不但可以强化国泰在香港的基地航空公司地位,做到亚洲的“巨无霸”,更能帮助香港强化其在亚洲的枢纽地位,从而更加有利于国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
而国航也受益匪浅。透过国泰,它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运营管理等标准,为加入星空联盟的步伐提速;而另一方面,在国航的枢纽建设和国际线竞争上,也可以得到国泰的帮助,拉大自己与东航和南航的竞争差距。
奥凯董事长刘捷音预测,联姻后国航和国泰的重点将集中在国际航线上,与美国航空公司等巨头死磕,国内航空市场的格局不会出现太大改变。
事实上,在2004年签署的中美航权协议后,美方用满了所有的新增航班量,而中国的航空公司却连一半的航权都尚未使用。此次国泰和国航的联姻,也非常符合国家支持航空公司在中美航线上做大做强的思路。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的交叉持股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公告中同时宣布,国航和国泰将按照51∶49的股份比例,成立一家以上海为基地的全货航。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航旗下的国货航正在与东航旗下的中货航商讨合并,航空货运两组大规模的重组同时发生,也许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据悉,国货航、中货航和国泰货运最终可能整合到一起。这意味着货航最大整合案也将发生。(柴莹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