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迫于海运形势 三巨头码头投资升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11:29 中国经营报

  作者:柴莹辉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近期,三大航运巨头对码头的投资骤然升温。中外运宣布收购了佛山的九江码头,并计划在5年内投资5.5亿元对码头进行改造。到目前为止,中外运已经收购了珠三角的6个码头。

  中远和中海今年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中海内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中远和中海内部都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用以规避可能出现运费骤降的风险,码头以其稳定的现金流和收益,成为了船公司的上上签。

  几大巨头在码头事宜上达成的充分默契,多少有些受迫于今年的海运形势。

  虽然马士基、中远、长荣等航运巨头都对海运市场的前景表示乐观,但船公司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如果看衰海运行情,势必带来整个市场的恐慌心理,从而大大增强上游托运人的议价能力,挤压船公司的利润,这显然是船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

  但今年海运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控股公布第一季营运数据中显示,虽然公司1~3月份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10%,但运费收入却同比下降5%。

  造成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船公司订购单的新船纷纷下水,运力忽然扩张。根据行业预测,2006年及2007年全球集装箱运载能力的增幅分别高达17%及15%。

  而另一方面,行业内的竞争因此而更加激烈。

  在近来交付的新船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型化”。无论是中海还是中远,都订购了近十艘8500标箱乃至9600标箱的超级集装箱船。最近,中远控股更是向香港银团融资了40亿元人民币的船舶贷款,用以支付未来4艘5100标箱和4艘10050标箱集装箱船的造船费用。

  船公司青睐大型船,是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因为理论上看,集装箱船一次装载的运力越大,单箱成本就越低。但是这些“巨无霸”下水后的市场定位非常接近,基本都会投入到远东、美西、欧洲等远洋航线上,由此会带来某几条航线的竞争加剧。

  这对于深陷“价格战”泥潭的船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外运集装箱运输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船公司很少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大部分要和货代打交道,“这些货代为了赚取利润,往往会因为10元钱的差价而将货物倒来倒去”,从而不得不让船公司之间压低价格,互相竞争。

  船公司寄希望于码头,除了借助其稳定的现金流抵御随时可能走低的运费外,更能打开一种双赢的局面:对于各地政府来说,看重船公司的货源和资质,它们更倾向于向船公司打开码头的大门;对于船公司来说,投资码头后不但可以取得收费优惠,更可以在装卸等服务上取得优先权。

  但另一方面,投资码头并非高枕无忧,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增加船公司的压力。因为对于深陷价格战的船公司来说,它们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是船舶集中交付带来的资金压力。

  上海久和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虞建珍告诉记者,船公司买新造船时,一般要在确定订单的时候交20%订金;在生产过程中,船公司还需要按照进度来追加投资,达到船款的60%左右;最后在船舶交付时一次性付清尾款。

  建造一艘9600标箱的集装箱船,大概需要2亿美元,随着这些巨无霸的逐渐交付,船公司也由此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因此,如何在支付船舶和投资码头二者之间寻求资金平衡,是船公司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