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厦门金包银路径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5:1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邵芳卿 发自福建

  5月24日,大雨。在厦门市翔安区西坂村西亭自然村,年过六旬的农民洪强根坐在家门口,望着百米外的火炬(翔安)产业区一栋栋新楼发呆。

  “究竟有多少工厂进来?‘金包银’商业楼何时能全部交付?”洪强根心里着急而茫
然。失地后,他与火炬(翔安)产业区和同安工业集中区范围内37个自然村的2.7万村民一样,全靠这些商业楼过活了。

  这项全国首创的“金包银”被誉为建设新农村和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的创新式探索。

  思路

  西亭村是厦门市首个试点项目村,涉及全村250户,880人。自2003年至2005年,西亭村土地已分三次被征用完毕。

  “此前征地拆迁一度很难推进,去年7月何立峰书记提出‘金包银’思路后就比较顺了。”西亭村支委洪文林说。

  根据翔安区区委书记林国耀的描述,由于“金包银”,短短20天,产业区征下了此前半年时间难动的4.75平方公里土地,每平方公里开发成本至少降低 8000万元。

  洪文林所说的何立峰,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在福建政界以征地拆迁建设经验丰富闻名。

  而近几年,土地稀有的厦门市七成以上重点项目因征地拆迁受阻已是公开的秘密。

  何立峰甫一到任,就推出强力解决工业园建设掣肘的指挥部模式(由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组成),并提出了“金包银”思路。

  所谓“金包银”,即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和同安工业范围内的村庄外围统一规划,建设“底层店面上部公寓”的商业用房(金边),成为园区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由村民以成本价购买后作为经营性收入来源;并逐步对村内进行环境整治和配套改造(银里),以就地实现城镇化。

  2005年7月就任“金包银”工程驻西亭村工作队负责人的厦门市下派干部林星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金包银”的分配以现有每个村民享有同等分配购买权为基本原则,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有着落(住房)、有一定股份的经营场所(店面),统一物业管理、产权管理、股权管理和股利分配。

  喜与忧

  目前,厦门市已启动“金包银”工程27项,集中在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四区,10项已开工建设。

  林星火看好村民的收入前景。“按现下市场价计,‘金边’商业房已升值到50多万元,‘银里’民房出租价已是250元/间,相当于厦门岛内10元/平方米的水平,农民实际所得将大于计算中的数字。”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村民们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仍不无担心。

  洪强根担心,如果工业区入驻企业不多,或者入驻迟缓,产业工人数量将无法形成市场。

  “长远看,‘金包银‘确是好事,但如果今年年底工厂办不起来,就是一句空话,往后的日子将非常糟糕!”一辈子跟水稻、地瓜打交道的洪强根说,“失地跟失业一样,每天早上两眼一睁,心就慌!”

  “估计50%~60%的家庭买不起。”此外,洪福水还有好几项担心:银行贷款负担重,店面、住宅“到时不值钱”;园区高科技企业聘用员工少;“听说园区要自建住宅楼”。

  生命力

  一项最新资料显示,目前,翔安(火炬)产业区95幢、115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已全部封顶,176家光电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科技行业企业签约;同安工业集中区共有415家企业认购了通用厂房223万平方米,同时自建厂房257万平方米。今年3月起这些企业分批进驻。“预计两个园区将至少吸引到15万以上的外来员工。”

  同时,据记者了解,厦门市早已明确,园区内原则上只建设生产区,生活配套功能将全部由失地农民经营的居住、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金边”项目承担。

  但据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由欣向媒体透露的信息,截至5月22日,火炬(翔安)产业区首批入驻企业仅30多家。

  而另一方面,“金包银”工程进度也稍嫌迟缓。据西亭村村干部透露,工程原拟今年7月前全部完工,而建设公司现场负责人却表示,需至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在一些部门看来,“金包银”这种模式也不可随意复制。

  “‘金包银’是厦门市征地拆迁成本越来越高后的一项对策。但征地拆迁仍是目前的‘天下第一难’。”5月25日,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林小龙对记者感叹,厦门市近年来项目多,用地需求大,“金包银”局限在工业区周边,不具有复制性。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林依标向记者表示,“金包银”兼顾了村民的眼前和局部利益,“从长远看,‘银里’的规划建设是关键。”但他同时对工业区与村民生活区融为一体表示欠妥。

  该厅

政策法规处处长刘丽钦透露,该厅近期在福州、厦门、宁德、泉州四市展开留地安置调研,福建省下半年将就留地安置出台政策。“调研表明,农民总体比较欢迎留地安置模式,只要有好项目,农民基本上愿意购买。”

  “金包银”模式的未来走向与效果如何?且待观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